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月13日,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杭州启动了。
“双创”活动在日益重要的科技创新赛局里,扮演着一个实操角色,也确实能够立竿见影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单就国家电网公司来说,自2017年以来,双创带动就业超过170万人,拉动投资35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9000多家企业共同发展。
在围绕着新技术、新应用、新市场的赛局里,如何提供持久动能,顶层设计上的玩法很重要。
国网给的答案是:开放与合作。
理念之变:从独自登高到结伴远行
专利持有量,世界第三;AI专利量,世界第六。
前不久,微博某大V曝光了国家电网的科技属性,让一众网友惊呼:国网深藏功与名,比华为、小米还厉害。
科创大boss国网早些年搞科技创新,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独自登高”。
毕竟,电力系统专业性极强,国网多年创新积累在不少领域已是世界前列。“卡脖子”技术,也很难通过大众创新的方式突破。另外,国网的创新力,大众感知度并不高:一则对大多数企业和个人而言,国网就是“卖电”,是服务提供者,而非创新主体;二则国网长久以来攻关的核心技术,目的也是让大家用好电,导致电(或者说国网)的存在感更弱了。
科创上的单打独斗——哪怕只是印象,国网都必须要破除。
5月底,国网发布了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破除偏见心意已决:科技创新路,要结伴远行。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为何要在核心科创领域结伴合作?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发展,为很多国家和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从美国制裁中兴、封锁华为,再到颠倒是非地搬出“偷窃技术论”,掌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对中国企业来说势在必行。而开放合作有1+1>2的效果,有助于快速建立并拉大优势。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开放合作,是不得不做。
此外,无论对国网,还是各个参与主体,开放合作意味着把蛋糕做大,把产业做大。蛋糕更大才能分得更多,在存量里占分量是短目思维,一起赚钱才是良性发展。在八大举措的新闻发布会上,国网的态度就是:如果只有我们赢,不行!一定要大家赢。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国网此番“转身”体现的正是理念之变。
解决之道:打造并发展生态圈
开放共享、朋友圈、生态圈。
这些互联网大佬的高频词,也是近年来,很多央企、国企负责人谈科技创新时常说的时髦词。
谈生态圈并非赶时髦。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将自己打造成开放的平台,融入生态圈,加强对上下游的合作管理和资源聚合,才能获得持久的成长动力和竞争能力。
从商业战略角度,国网打造并发展生态圈很有必要。
大包大揽做好所有涉及电业务,对电网企业来说,本身就不太可能实现。即使规模和能力允许,这样的做法也并不聪明:一是投入成本巨大,投资风险剧增;二是无法调动社会资本活力,共同把蛋糕做大。
聪明的做法应该是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平台,将更多的产品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汇集起来,发展健康的生态圈。
前不久,国网便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身体力行提出打造5个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包括:电动汽车、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效、能源电商、大数据商业化。
国网应该怎样打造生态圈?科技创新应是突破点。
一是将新技术引进来。
目前,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很多企业想借新技术等优势,抢占物联网、车联网等的先机。国网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就频频引得金融、互联网、实体等各类资本的注意。
不可讳言,这些技术变革的主阵地并不在电力领域,而在对物联网野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
但工业物联网强调“赋能”传统行业。由于行业壁垒等原因,很多互联网“骨灰级玩家”对传统行业往往一知半解,所以不得其门而入。
这一点在电力领域体现的更加明显。电网是比较封闭的体系,知识门槛很高,并且由于自身安全性的考虑,对新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外界对电力行业理解不深,抓不住电力数字化转型的真正需求,很难提出系统性的概念和解决方案。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单靠电网或者互联网企业,都绝非正途。而开放合作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将新技术引入电力领域。
二是将电网的技术和理念推出去。
当下,很多新技术、新概念孕育而生,并逐渐落地。
比如快速发展的智能家居。但由家电厂商主导的智能家居概念更强调智能控制、交互体验,场景多在室内家电。
未来的智能家居应该将参与需求侧响应、家庭能效、电动汽车充电桩、屋顶光伏等多因素多场景考虑在内。国网通过与家电厂商协同创新,去重塑大众心中的智能家居概念。
小到智能家居,大到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国网能不能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框架内,主导或参与更多层面标准规范的统一,提供节能服务,挖掘数据价值,开放部分电力设施提供公共服务,这都是在开放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开放合作,国网可以为新概念增添更多注解,同时也丰富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内涵。
国网作为平台的提供者,在生态圈内扮演什么角色?有待在发展中厘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持续发力,要求国网转变思维方式,走出卖电盈利的旧圈子,更强调开放和共享,多谈一谈生态圈。
预警之思:把可能的风险摸排清楚
国网的转型带来的是上下游产业链,甚至是全行业的机遇。
实际上,国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举措,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画了个圈”。这个圈的交友指南已经很明确——广交友,谈科创,聊生态,多受益。但交友也需谨慎。
毕竟,创新形态的改变,也改变了企业创新优势的表现形式。参与合作的主体的创新禀赋如何被整合,比各自所拥有的禀赋更重要。这就需要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开放、共融、共情、沟通,把可能出现的风险摸排清楚,使优势最大化地释放,而非内耗。
一是知识产权等法律风险。
科创领域的合作,知识产权是共享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合作完成的专利由研发者共有。由于科创合作流程长、涉及人员多、变动大,容易造成知识外溢,增加仿冒风险。
开放合作中,签订合作协议要有详细的条款,包括确定所有权、可能的经济利益分配等等,而非仅仅列为原则性条款。针对不同合作对象,建立不同的预警机制,例如校企合作中要处理好商业机密与科研即时性之间的矛盾等。
二是数据安全风险。
电网是国家经济生活的命脉,电网数据十分重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该开放的数据要开放;不能开放的,脱敏处理后能开放也要开放;该保密的数据要保密,才能放开手脚,激发数据创新活力。
此外,合作中的融资风险、电力系统安全风险等也需要注意。而且,合理的容错机制也应该建立,毕竟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要为开拓者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
在新赛局里,抢占先机,自然是众人所欲。
然而,抓住创新的牛鼻子,打造并发展生态圈,把蛋糕做大,才能真正长久的有所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网开放合作,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正中要义,也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