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总量占全球第三,每年保持7%的经济增长率,是全球发展快速的地区,有研究显示,未来东南亚将继续延续这种快速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亚洲发展银行调查显示,从现在到2020年,亚洲大概需要额外2.2万亿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东南亚国家的GDP的总量还要多。
“东南亚基础设施需求巨大,中国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大国,而英国也将在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英国驻华大使馆国际贸易部公使衔参赞Tom Duke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英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聚焦东南亚”平行论坛上如是表示道。
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于供给
辛修明
谈到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以及中英合作的前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辛修明寄予了厚望。他阐述道,当前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建设的需求巨大,区域互联互通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吻合。中国企业目前在东南亚市场上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8年中企在东南亚市场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193.5亿美元,占当年中企在全球新签合同额的49.4%。英国与东南亚很多国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语言标准和专业服务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中英两国基础设施合作聚焦东南亚市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国务秘书Chan Darong博士则进一步对这种需求进行了描述,他说道,柬埔寨有9300公里长的省道,只有30%~ 40%是沥青路。到2018年,只有4.8%的农村道路得到修缮,未来投资需求较大。菲律宾基地转化发展署执行副总裁Aileen Anunciacion Roa Zosa对此表示赞同,她介绍:“菲律宾正在建造一个新克拉克城,面积达到9450公顷。菲律宾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有着巨大缺口,政府收入与发展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新克拉克城在公共领域如能源、水电、物流、交通、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投资需求。”
合作共赢惠及多方
中铁国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立杰对于在东南亚开展合作深有体会,他认为,在东南亚要做到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必须注意四个特征:
一是要注重项目的系统性。比如轨道交通项目一定要考虑沿线的经济发展,是否契合本地人民的需要。二是项目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公司联合操作,牵头公司要承担组织者的角色。三是要注重对政局和法律环境的研究。没有稳定的政局和完善的法律环境,就无法保证投资人的收益。四是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差别大,应深入研究,采取不同的模式。
王立杰
对此,王立杰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作为投资人和建设方,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研究所在国的文化、国情、法律环境、投资政策,要善于从多方面收集素材,多做实地考察与走访,善于与金融机构和本地的企业进行合作。二是做重大项目投资时,投资协定要经过国家最高级别的机构批准,以法律形式保护特许经营协议的严肃性和长期有效性,防止政权更迭后新政权对已签合同提出无理的修改要求。三是企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首先应保护好项目所涉及的民众权益,不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四是重视多方合作。大联合的时代做项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智慧的出智慧。
谈到中英合作,辛修明总结道,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中企也存在一些短板,非常需要与各方开展广泛合作。英国企业在投融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和运营服务等方面有成熟先进的经验,中英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企业,也有利于第三方市场的企业,可以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