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煤矿集中的北方产煤大省相比,湖南的煤炭被称为“鸡窝煤”,煤矿多且散,煤炭产能低。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上万处煤矿,到如今的197处煤矿;从21世纪初期每年400多起事故,到2018年的5起事故;从2012年煤炭供应顶峰时的8823万吨,到2018年的1800万吨……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煤炭工业发展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2000余处到197处,用了20年
由于湖南省煤矿赋存条件差、小而分散的独特性,湖南省小煤矿在历史上曾数以万计。
从1991年开始,为使煤炭工业迈入健康有序、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发展之路,湖南省人民政府针对乡镇煤矿持续开展了采矿秩序清理整顿工作。
从1998年实施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到2015年煤炭生产秩序整顿、资源整合、关闭重组,再到2016年开始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湖南省煤矿从最高峰时期的13000多处减少到如今的197处。
纵观近20年的湖南省矿井数量下降趋势,2001年2122处、2009年1120处、2015年561处、2018年197处……断崖式的下落曲线背后,是煤炭人付出的努力。
2000年,湖南煤监局成立并履行国家监察职责。也正是从那时起,煤矿矿井数量、煤炭产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开始有了明确的数据统计。
湖南煤监局副局长贺德安,2003年时任湖南煤监局长沙站站长。据他回忆,一个站里7个人,共分管300多处矿井,每年要处理80多起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0人。平均每年每人调查十几起事故,一个月走访十几个矿,“当时每人一天下2到3处矿井,不稀奇。现在想想,不知是怎么过来的”。
随着煤矿安全监察力度加大,安全监察效能提升,湖南省煤矿关闭退出、淘汰落后产能效果显著。随之改善的,更有煤矿安全生产环境。
湖南省煤炭工业发展初期,死亡人数常年为每年1000人左右,始终是全国煤矿安全生产重灾户。“不要带血的煤炭”,成为当时湖南省煤炭行业各级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采掘工作面支护改革为突破口,湖南在全省推广金属支护,废除木支护,减少顶板事故。同时,在煤与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全部建立了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
湖南煤监局成立之后,更是全方位加强监管。2002年开始,按照湖南省政府关于国有煤矿30%以上政策性补贴必须用于安全投入的规定,湖南省煤炭工业局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于安全整治。
湖南煤监局数据显示,2001年,全省煤矿事故起数373起,死亡691人。2018年,全省煤矿事故起数5起,死亡10人。2019年1月至今,全省煤矿事故起数2起,死亡3人。
湖南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湖南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0.56,为历史最好,但仍然是全国煤矿平均水平(0.093)的6倍。
上亿吨需求与1800万吨产能
湖南省面积21万平方公里,石炭、二叠纪及中生代含煤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在湖南省,除岳阳市外,其他13个市州、86个县市区,都具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
然而,湖南省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明显受“江南—雪峰”构造带隆起的控制与影响,地质构造复杂。因此,湖南省大部分矿区资源禀赋差、瓦斯与水害严重、地质变化大、煤炭品种单一。
资料显示,在湖南省煤炭保有资源中,无烟煤占总量的72%,烟煤占总量的28%;预测资源量无烟煤占总量的83%,烟煤占总量的17%。焦煤尤其是优质焦煤十分短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就有了国有煤矿,分散地建在山沟里,具有备战的战略意义。据《湖南煤炭工业志》记载,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政策指引下,湖南煤炭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
但与此同时,一系列问题显现:无序开采严重、资源纠纷不断、矿井点多面广、职工素质不高、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模式粗放、安全形势严峻。
湖南省煤炭工业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初期底子薄,为什么还要发展煤炭工业?贺德安给出答案:“湖南省能源稀缺,但能耗大,其发展离不开煤炭,而这种情况,过去、现在、将来,恐怕都难以改变。”
湖南省能源局官网统计数据显示,一直以来,煤炭在湖南省一次能源需求占比70%左右。经过近几年新能源的发展,目前煤炭在湖南省一次能源需求占比仍在60%左右。
据湖南省能源局副调研员王良介绍,湖南省煤炭需求量每年为1亿吨以上,而这种需求情况至“十四五”期末仍不会改变。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省煤炭消费总量为1.28亿吨,预计到2030年,湖南省内煤炭消费量将达到稳定,预计为1.35亿吨。
与之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因大量关闭小煤矿而日益减少的湖南省煤炭产能。截至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煤矿设计产能共为2329万吨/年。2017年实际产煤1860.5万吨,2018年实际产煤1800万吨。
“关”和“扶”要结合起来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压减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争取到2021年底,全国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压减至800处以内。
而对于湖南省而言,目前保留的197处煤矿中,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小型矿井为194处,占湖南省煤矿总量的98.5%。剩下3处为年产40万吨至90万吨的中型煤矿。
与湖南煤矿“规模小”相伴的,是灾害重、机械化水平低、标准化差距大。
据悉,目前保留的197处煤矿,平均单井规模不足12万吨/年,其中突出矿井62处、高瓦斯矿井28处;223个采煤工作面中,仅有24个机械化采煤工作面;402个掘进工作面中,仅有14个采用机械化掘进。此外,湖南省无1处一级标准化矿井,二级标准化矿井仅25处、三级标准化矿井97处,还有75处没有达标。
湖南煤监局局长吴卫龙指出,湖南煤矿存在诸多问题,深层次原因还是企业的法治意识淡薄、安全意识淡薄,总认为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湖南省只能办成这样的标准、管成这样的现状,把习惯当标准。
由于观念落后,部分煤矿在落实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煤矿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上走过场,煤矿不分水平、不分采区、非正规采煤仍没有杜绝。外加安全投入不足,煤矿安全工程和基础建设停滞不前。
湖南省煤炭工业未来走向如何?
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矿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成为湖南省煤矿发展的必然选择。王良表示,“十四五”期末,湖南省煤矿数量将压减到100处左右,为目前煤矿数量的一半。
在持续减少煤矿数量的同时,贺德安认为,湖南省还应立足自身,加大对优质煤矿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湖南省在推动落后煤矿退出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技术改造力度不够,对相对先进产能的扶持力度不够。
“以湘煤集团为主体的省属国有煤矿,需做强做大。部分条件较好的乡镇煤矿,需加大扶持力度。”贺德安说。
吃百家饭,也要自己有口饭
按照目前湖南省年产2000多万吨的煤炭产量与上亿吨的煤炭需求,湖南省煤炭能源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外省。
今年年底,蒙华铁路将正式通车。这一纵贯我国南北、途经7省(自治区)、连接多条路网干线、衔接多条煤炭集疏运线路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建成后的煤炭年运量初期可达1亿吨,远期在2亿吨以上。2020年,将给湖南、湖北、江西地区带来约6000万吨的煤炭运输量。
同时,从甘肃省酒泉市远道而来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每年向湖南省输送电能1600万千瓦,相当于1800万吨的煤炭运输量。
外省日渐充足的煤炭供应,是否意味着湖南省煤炭工业的逐渐消失?
数据显示,湖南省电源总装机4574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约2160万千瓦。贺德安认为,湖南省煤炭年供应量为2000多万吨是相对理想状态,可保障湖南省电力用煤的基本需求,避免了外部供煤一旦出现任何情况都会出现的困境。而湖南省煤炭的整体退出,会对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带来不稳定因素。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海盛集团总经理童建斌至今还记得2008年冬天亲历过的那场南方冰灾。因为火电供应不足,农村、镇子,甚至连长沙市都停了电。海盛集团的煤矿生产出的煤炭主要销售到当地的电厂,以及新化、益阳、常德等周边地区,为老百姓提供生活用煤。童建斌认为,如果湖南省所有乡镇煤矿全部关闭,弊大于利。
王良同样表示,虽然湖南省煤炭“吃百家饭”,但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也需要给自己“留一口饭”,需要有一定的煤炭生产能力,将既有优质安全的煤炭资源做强做大。
在目前湖南省197处煤矿的情况下,全省煤矿设计产能共为2329万吨/年。到“十四五”末期,预计保留100处煤矿,湖南省煤矿若想保证一定的安全产量,在贺德安看来,还需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