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大幕开启

2010-06-17 09:01:22 《新世纪》

争夺海上风电第一单

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海上风电大规模进行开发还不现实

尽管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的风机未能实现全部并网,为世博会提供绿色电力,但以此为起点,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大幕已经开启。未来五到十年,东海大桥两侧像人行道树一样的风机,将在中国东部沿海变成一片“树林”。

5月18日,酝酿已久、几度推迟的中国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正式启动。本次招标的四个项目,全部集中在江苏省盐城市,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相当于十个东海大桥风电场。

这次招标的四个项目,投资规模接近200亿元,与各地上报的庞大规划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仅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几省2015年海上风电规划装机总和就达到约1010万千瓦,而其他各省份目标也在百万千瓦以上。

风电作为技术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中国实现降低单位GDP能耗最现实的选择。尽管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技术门槛更高、风险更大,但离市场需求更近,故而也是未来中国风电的主要增长点。

不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态度出奇的冷静。6月7日,在上海开幕的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表示,招标中电价将成为主要参考因素。“我们希望通过招标推进开发成本降低,在政府补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海上刚刚起步,现在成本高,设备力量弱,施工经验不足,相关行业管理和规范不完善,马上大规模发展不现实。”王骏说。

外冷内热

能否拿下第一单,不仅对开发商意味着打响海上风电的第一枪,也意味着对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和风电设备的定价权。招标公告发布后,目前已有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源电力)、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中电投、中国风电、大唐、国电电力等投资集团购买了招标文件,预计将有至少十余家企业参加投标。投标书递交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10日,9月底定标。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来自上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对参与竞标表示浓厚兴趣,但对如何参与,尤其竞标价格,讳莫如深。即使在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期间,他们受邀参加同一环节讨论时,说话也小心翼翼。

“这次江苏的招标,我们也会积极参与。”神华国华能源投资公司总经理桂凯说。他并透露,公司的重点放在江苏盐城、山东滨州和河北沧州,已建立了三个测风塔,最长的测了两年。

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鹿浩说,“广东、福建的台风影响比较大,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长江口附近和以北地区。”鹿浩介绍,中广核已在陆上有150万千瓦的运行容量,也在积极往海上发展,现在在江苏如东承担一个海上示范项目,距离海岸3公里,水深15米,去年12月获得江苏发改委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预计2013年建成。

华能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焱出言谨慎,称对于海上风电公司“是新手”,但他同时又表示“非常有信心”。据他介绍,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华能和华润一个30万千瓦的江苏示范项目。

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场运营商,去年上市的龙源电力引人关注。龙源电力副总经理张源针对此次招标表示,“我们正在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据张源介绍,龙源电力确定的主要方向是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去年年底产能达到450万千瓦,今年将达到600万千瓦,2012年要超过1000万千瓦。从前年开始,龙源电力就在江苏潮间带试验一个3万千瓦的示范项目,目前已投入运行的设备有10台,总容量2万千瓦。他透露说,出于试验目的,他们选择了五六家的产品,包括1.5兆瓦、2兆瓦的风机,将来还要用3兆瓦的风机,“要为将来大规模开发做些技术准备”。在张源看来,要实现2020年1.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海上风电将占很大比重。[page]与公开场合言语上的谨慎相反,多家电力巨头早已在为海上风电开发大张旗鼓地准备。5月24日,华能集团在北京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船重工、浙江运达、华锐风电和明阳风电六家国内主要风电机组设备制造商签署了总价超过60亿元、装机规模达18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协议,用于华能在东北、蒙西、西北和东南沿海的项目。

一直寻找核电以外增长点的中广核,与银河艾万迪斯公司合作,不仅准备申报在江苏射阳建设30万千瓦国家级海上风电实验项目,后者还投资20亿元在射阳建立了生产基地,计划在2011年年底达到年产200台以上风机的产能。

上海电气与长江三峡总公司旗下的长江新能源合作,在江苏响水试验2兆瓦风机项目,上海电气还与神华集团旗下的神华国华合作,筹建国华东台风电项目,并投资15亿元在东台建立了设备制造基地。央企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则与南通市政府签订了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风机研发生产项目。

拒绝超低价中标

根据2006年1月5日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因此特许权项目的招标结果,将是政府确定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的重要标杆。

在此前的陆上风电招标中,电价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改委希望以此推动成本降低。虽然后来不断曝出的超低电价引发业内多方批评,但本刊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在此次海上风电招标方案中,电价仍是最重要因素。在最后决定的权重中,电价占55%;技术方案,包括施工、设备、风机选型、施工方案组织等,占25%;业绩,即企业的实力、资质占15%;财务状况占5%。

不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王骏表示,在这次招标中,电价将占六成因素,其余四成比重要看投标企业出具的经营管理方案是否科学合理。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施鹏飞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在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招标中,都出现过超低价中标现象,但从2008年第五期陆上风电招标后就开始实行“最接近平均价”中标,因此虽然价格因素占六成,应不会重演超低价中标的现象。

由于海上风电难度较陆上风电大出许多,因此这次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将采取“捆绑式”招标方式进行,即项目开发商、整机设备提供商和专业安装公司三者联合招标,至于谁与谁联合投标都是企业自行决定。

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目前就是希望通过招标确定合理价格,选择最有能力的企业,支持国产化,促进技术发展,避免造成重复建设。他认为,将来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招标就没有太大必要。

目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称水电顾问华东院)已经完成上述四个特许权项目的前期测风、地形测量、地质勘察、海洋水文观测及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工作,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上报,海上测风塔正在施工,计划6月底全部完成。

根据特许权招标文件的要求,江苏省发改委指定水电顾问华东院为本次特许权各投标人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为项目中标人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负责组织项目核准所需的包括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通航安全评估等各项支撑性文件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不要过分乐观

此次招标的四个海上风电项目,分别为滨海和射阳的两个30万千瓦近海风电项目、大丰和东台的两个潮间带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业内人士曾分析,若首批11个省市上报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均获批,那首次招标规模至少在200万千瓦以上。目前来看,从上千万千瓦的规划目标中,拿出100万千瓦进行示范,显示中国能源管理部门吸取了陆上风电开发过热,造成大量风机闲置的教训。

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上风电开发及沿海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研讨会,正式启动了中国沿海地区海上风电的规划工作。负责汇总协调各地规划和前期工作的是中国水利水电规划院,该院副院长王民浩透露,到目前为止,各沿海省市的海上风电规划进展不一。其中上海的规划已通过审核;江苏已完成审查,处在修改完善阶段;浙江的送审稿已完成,正等待审批;山东和福建已完成初稿,需要进一步完善;河北、辽宁、广东、广西和海南的规划正在编制中。

在未考虑电力市场消纳能力的情况下,根据已完成规划各省的初步目标,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省2015年海上风电规划装机约1010万千瓦,其中近海风电590万千瓦,潮间带风电420万千瓦;2020年规划装机2280万千瓦,其中近海1770万千瓦,潮间带510万千瓦。其他省份待定目标为500万和1000万千瓦。

中国海岸线长度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评估,中国近海海域装机容量可达1亿-2亿千瓦。国家能源局在2010年能源工作总体要求和任务中就明确指出,今年要继续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特别是海上风电要开展起来。

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四年翻番增长,到2009年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627万千瓦,从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二,其中新增装机1375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据世界风能协会主席安尼尔•卡恩(Anil Kane)预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未来一两年就将超越美国。[page]不过,今年年初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2627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中,实现并网的总容量只有1613万千瓦,有些刚刚完成吊装的风场被迫延期并网,即使是实现并网的风电场,限制发电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卡恩认为,中国在建风场之前,必须先解决风电并网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应向英国和丹麦学习。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最大的挑战在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在丹麦和英国的海上风电项目中,5兆瓦风机已成为比较成熟的选择,中国风机设备商差距仍然不小。目前,国内有能力量产3兆瓦机型并且有运营经验的公司,只有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其他厂商则多处于研发阶段。

国电联合动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对本刊记者表示,根据去年11月底的统计,中国风电整机设备商有80多家,但能达到单机超过2.5兆瓦、产能超过100万千瓦的厂家不到10家。目前,国电在连云港和南通有两个生产项目,其3兆瓦机型在今年四季度能够下线。

业内人士预计,此次招标很可能是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两家公司获得大部分份额。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说,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还是大容量、高可靠性的风机。他透露,华锐已经投资5亿元建立了大型风机试验平台,已完成5兆瓦风机的设计,准备在年底推出。

“归根到底还是成本问题。”陶刚说。与陆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的成本要高出2倍左右。以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为例,成本为每千瓦2.3万元,而陆上风电的成本为每千瓦7000元-8000元。在增加的成本中,不仅包括对风机的特殊要求,更大部分来自海上运输吊装的费用。在欧洲,海上风电技术成本及运输吊装占总成本的49%,机械成本占21%,海上电缆和变压器的成本占16%。神华国华能源投资公司总经理桂凯表示,海上风电每年运行2400小时左右,在8%资本金收益率的情况下,电价要达到1.3元/千瓦时。

一家国外风机生产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越是大型的风机,质量问题越重要,因为风机叶片大,齿轮箱重,负荷也比较大。他认为,国内厂商很快地从1.5兆瓦级风机跳到2.5兆瓦级甚至更高,风险很大。“在国外开发商都要求风机获得质量认证,这样保险公司才会愿意保险,但是国内还没有这个要求。”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施鹏飞透露说,一家专门维修风机叶片的河北军工厂代表称其工厂的订单安排得很满。

发改委能源所所长李俊峰表示,只是东海大桥的经验“还远远不够”。“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风电行业才走得这么快。海上风电也一样,好东西都不便宜。”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风电 大幕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