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产业互联网下,数据的整合、提炼和运用是关键
3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产业互联网”概念因被“小马哥”马化腾列入提案,而成为了媒体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前,已经有不少制造业企业、能源相关企业开始拥抱互联网,试图探索出一条产业提升的创新之路。
与制造业相对分散的需求相比,传统、行业痛点更加明显的能源业显然更容易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实际上,从早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到现在的区块链、物联网技术都在能源行业应用过,相比之下互联网技术对能源产业的提升十分明显。
就连传统的老牌央企中石油、中石化、中化石油等也开始放下架子,积极拥抱互联网,试图探索互联网+能源全产业链提升模式。不过,现在进展貌似有些缓慢。
互联网技术与能源融合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在以炼厂-加油站为核心的能源终端领域。如车主邦能源、易加油、喂车车、找油网等多家“互联网+能源”企业,就有多家连续成为风投眼中的宠儿,引得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佬也纷纷涉足。
反观传统的成品油销售企业,由于经营品种单一、用户数据信息孤立,导致满足和挖掘用户需求十分有限,所以更谈不上创造用户需求。
目前,中国加油站总数超过10万座,其中一半左右为中石油、中石化所有,其他民营油站集团、外资及合资油站相对分散,使得大多数油站因位置、资金规模等限制,而造成整体竞争力不强。再加上这一两年环保政策趋严、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气电以及氢等新能源替代的加速,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品牌溢价能力的降低,使得供大于求的卖方市场“粥多僧少”,竞争逐步加剧。
如果不想被淘汰或者掉队,拥抱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连接站内站外,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消除时间和空间束缚,抓住能源消耗大户,打通数据链,提炼大数据价值,是奠定新商业模式驱动的基础。
而打通数据链的关键是:通过线上能为3公里以外的车主提供加油服务,将汽油卖给4公里外,或者更远的车主,推动“线上社群+线下体验”的新商业模式的落地,让线上线下形成一整个链条的数据闭环。
目前这个赛道上只有车主邦能源、易加油等几家平台具备这个能力。其中车主邦能源打破的是加油站零售场景、司机加油场景和技术的壁垒(3公里的半径范围是加油站为车主提供长期、稳定、高效服务的“黄金圈”)。这意味着,能源补给方通过车主邦能源可以把成品油卖给更多的车主。
车主邦能源的官方数据显示,其与全国200多家主流车主平台实现API数据的互通互联和支付;覆盖商用车司机超过3000万;能源数字化服务累计触达人次超3亿;累计销售的加油总量大约可以绕地球跑5万圈。
所以在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能源补给方如果能够完全掌握:谁在我这里加了油、车主在什么时间过来加油、复购率如何……这些数据,就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及时改进销售策略。
02、抓住流动商用车是唯一出路
每月加油20次左右、对价格敏感度极高、行驶路线不固定、行驶途中就近选择低价油站加油是“城市商用车”的特点,而车油的消费占商用车司机运输成本的40%左右,降低油费成本是商用车司机急需解决的痛点。
对于能源补给方来说,在油质区别不大的情况下,油企想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旗下的加油站想要在高度同质化的服务中脱颖而出,就不得不借助外界的力量。而车主邦等整合了“互联网+油站+商用车”的平台公司的出现,就让一些加油站在竞争中找到了制胜之道。
不管是能源供给方,还是商用车司机,追求的都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商用车司机而言,去哪里加油,油站对外的枪价(零售价)是首要考虑条件。对于加油站而言,怎么卖更多的油是其首要考虑的条件,车主邦平台的作用是可突破3公里半径范围的黄金圈,帮助油站为3公里以外的车主提供加油服务。
快狗打车APP上的加油入口
通过与快狗打车(原58速运)、货拉拉、嘀嗒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曹操出行、蓝犀牛等商用车服务平台的合作,车主邦能源成为这些平台的加油接口,通过锁定B端的方式,再锁定下游C端客户。
通过聚合能源使用者的分散需求,整合能源供给者分散布局,车主邦能源形成了两张连接供需两端的服务网络,实现了B端业态能源消费的低成本高效连接。
车主邦能源零售网络
目前,车主邦签约加油站数量超过10000座,累计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北上广深等80座城市核心区3公里范围内加油业务的覆盖;接入的充电桩数量超过22万根,覆盖城市300+,首批50座城市的6万根充电桩已上线。
可以说,车主邦等“互联网+油站+车”的平台公司的出现,成为能源尤其是加油站领域重新洗牌的一大变数。未来,加油站能否在竞争来临之前壮大自己,最终跳出死亡挣扎圈,具有强力资源整合能力的“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