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受国内煤炭供需矛盾变化影响,国家加大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度,进口煤政策成为调节国内煤炭供应的有力措施,进口煤政策的严格执行和适度放松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进口煤限制政策变化历程
2017年7月1日起,根据《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开始禁止省级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
2017年12月下旬,发改委口头通知相关政府部门,暂时取消进口煤限制持续至2018年2月15日。
2018年1月9日上午,国家能源局与主要电力企业进行会谈,内容包括评估此前取消对进口煤炭限制性措施的政策影响,讨论电厂使用进口煤炭和电煤供应等问题,同时寻求电力企业对当前电煤供应的政策建议等。
2018年4月初,进口限制令再度开启。福建、广东、浙江等几个主要煤炭进口省份均已对进口煤采取了限制措施。
2018年6月,受国内资源供应紧张和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发改委表示进口煤政策可以向终端用户适度倾斜,政策出台后,华东、华南等地港口通关时间明显缩短,煤炭进口量再创新高。
2018年10月2日,国家发改委在广州召开沿海六省关于煤炭进口会议。今年底煤炭进口还是要平控,进口指标不再增加按原来计划执行,进口煤限制政策再次重启。
2018年11月14日-15日,国家发改委分别在江苏和广州召开煤炭进口煤会议。会议精神: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不再安排进口煤炭通关。只有个别为保障冬季供电有紧急需求的电厂,可以通过上属集团公司向发改委进行申请豁免。
进口煤难以左右市场大势
煤炭的进口经历了一个从非强制性检验到强制检验的过程,国家在过去两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明确了煤炭质量要求和进出口检验监管要求。2015年以前,国家还没有进口煤炭强制性标准,从2015年开始,煤炭进口有了明确的放射性、外来杂物、环保项目检测等方面的规定。自2016年起,进口和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的处罚力度又进一步加大。
2017-2018年是进口煤炭的限制性措施出台相对集中的年份,进口煤的政策的收紧是大趋势,但受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国内供应存在一定缺口,推动了进口煤量的增加。在国家三令五申之下,进口劣质煤,如微量元素超标的煤炭,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后期来看,随着新建优质煤炭产能不断释放,国内动力煤供应趋于宽松,即便动力煤需求继续出现一定幅度增长,再次出现大范围缺煤现象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长期来看,进口煤限制是必然选择。
目前市场来看,虽然进口煤限制政策的严格执行,减少了进口煤的供应,但“旺季不旺”的大背景下,动力煤市场仍难言好转,高库存下,进口煤量的缩减显得“微不足道”,短期国内动力煤仍呈现弱势运行的态势,唯一可期待的利好支撑仍是下游行业耗煤量的提升。
虽然发改委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不再安排进口煤炭通关,考虑到目前国内煤炭供应相对充足,进口煤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弱化,且下游沿海电厂库存高达30天以上,从供需层面来看国内煤市将继续弱势运行,但是市场心态的影响,下周煤价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