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举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天然气液化装备技术论坛在西安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秘书长肖亚平表示,近年来,中国LNG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系列化、成套化的技术装备体系。进一步总结装备发展成果,提高国产化技术水平,是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国LNG技术装备发展成果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宋媛玲说,寰球公司联合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共同研发、集成优化并成功应用一大批LNG站场的核心设备及低温材料,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其中,国产低温BOG压缩机2014年在泰安天然气液化装置投用。LNG储罐、LNG罐内泵、气化器、装车撬、海水泵、低温阀门、卸船臂、LNG高压泵等均已实现国产化,并在工程项目成功投用。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公茂琼介绍说,他们开发的低温混合工质两相传热紧凑型换热器和冷箱等小型撬装天然气液化装置,结构紧凑,效率高,冷箱高度由10~15米降至3米以下,便于移动,用集装箱就可以通过汽车运输。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制造和充配工艺,能实现快速集成及现场建站布局,设备组装周期缩短至2周,大幅降低成本,非常适合偏远气源的灵活可移动要求。该技术目前已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四川等地推广应用30多套装置。
重庆川仪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显明说,作为中国最早引进DCS的企业,重庆川仪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AS-100、PAS-200、PAS-300等控制系统为主导,能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工程服务和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比如中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气公司350万吨/年LNG接收站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首次由国内自行完成。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天然气行业副总经理孙向东告诉记者,和利时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面向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等领域,可应用在LNG接收站及外输管道项目等,对整个接收站的生产监控、设备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LNG产业发展。
大型设备攻关势在必行
尽管LNG装备国产化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LNG市场以及难得的发展机遇,还需要改变目前LNG核心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大型设备国产化。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张周卫对记者说:“目前,中国大型装置及其节流阀、控制阀等核心设备仍依赖进口,推动设备国产化应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双虎认为,LNG综合利用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LNG接收站冷能利用很少,冷能发电更是空白,冷能浪费较大。瓶颈依然是核心技术及低温设备不过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恒认为,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设备模拟和运行优化是LNG装备国产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需要将液化工艺模拟与设备工作特性模拟相结合,建立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运行模拟和优化方法,以降低有效运行能耗,提高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