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又迈出实质性一步,山东省发改委官网14日公示了2018年首批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潍坊市10家鲁企,总计11万千瓦。当又一批小火电机组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中走进历史,清洁供热格局再次突显。
30万千瓦以下迎淘汰潮
根据公示,首批关停企业全部位于潍坊市,其中包括昌邑石化、潍坊恒安热电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等,遭淘汰机组容量分别在0.6千瓦到1.5千瓦之间。
据悉,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这是山东省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之一。
根据目标,今年力争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亿吨左右,确保8亿吨左右煤炭去产能目标实现三年“大头落地”。采取的措施包括:清理整顿现有违规建设项目;严控新增产能规模,结合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等级,控制煤电规划建设节奏;加大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要完成改造工作。
就在8月2日,山东下发了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将大力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特别是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
“今年以来,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全面迎来关停、改造潮,山西、吉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市密集发文。”16日一早,山东一家电力工程技术公司董事陈女士表示,一个趋势是,非电力用煤比例逐年提高,因此,她所在的公司因之前的主业是电站新建和改造,如今的重心转移到生物质发电站,“煤电装机受限在增多。”她表示,“煤电也不是不允许,而是鼓励其向清洁、高效方向转变。”
据悉,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力度, 2020年底前,这些区域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
在这一背景下,热电厂都在快供热管网建设,以充分释放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
据观察,山东首批关停小火电名单中,涉4家热电公司的4台机组。在这之前,有不少热电厂在探索燃煤烟气降污及深度余热回收的一体化,比如,济南北郊热电厂在2016采暖季就已采用这一技术。
清洁供热格局渐显
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之下,清洁供热格局渐显,全国范围来看,136个清洁供热示范项目正在建设,分布于20个省市区,装机容量380万千瓦。
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网站查询获悉,山东清洁供热示范项目装机容量20.5万千瓦,主要方式为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分布在济南市高新区、莱州市、莒南县、阳信县、鱼台县等,供暖面向4个县城6个乡镇、2个园区及9个工业项目,其中,年民用供暖面积达624万平方米、年工业供热量达382万吉焦,投产后可直接替代燃煤量59.9万吨。
根据规划,这些项目由山东明科嘉阳环保工程公司、潍坊鸿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永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能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项目单位承建,到今年年底前建成,届时,区域内相应规模的燃煤供热设施关停。
根据《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清洁取暖面积约17.75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已达54.3%。经济导报记者查询获悉,上述公司已经围绕热电主业,延伸出生物热电、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实体业务,构建出一个全省清洁供热的版图,他们将探索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模式,构建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化、就地消费的分布式清洁供热生产和消费体系,为治理县域散煤开辟新路径,改变现有的供暖格局。
比如,清洁供热示范项目之一、济南市(长青马山)生活垃圾暨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超过9亿元,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这反映出清洁供热的投建难题:投资额不低,建设周期长,因此,基于这一现状,各地正深挖周边热电厂节能和供热的潜力。
据知情者介绍,济南能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济南外热入济供热有限公司,就采用“外热入济”的城区供热方式——通过城市管网“借热”章丘电厂,年供热面积约在4000万平方米;通过长输管网“借热”邹平六电厂、信发集团郝集电厂,年供热面积约在80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