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6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先生、副主任张勇先生、副主任宁吉喆先生,来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现在开始提问。
新华社记者
我想给何立峰主任提个问题。2017年,我国GDP增速超出预期,有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刚刚出炉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然是6.5%左右,这和2017年的表述完全一样。有人提出,今年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出口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许很难有去年那样大的增幅,请问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何立峰
谢谢。首先衷心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们国家发展改革委各项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也衷心期盼大家一如既往地给发展改革工作更多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问题,应该是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怎么看?昨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过去五年的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且提炼出了很多的经验,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对2018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九大具体举措,我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学习认识和体会。
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非常错综复杂严峻,“黑天鹅”事件也不断,“灰犀牛”事件也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通过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项一项抓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最后年终算帐的结果,我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2.7万亿人民币。按照去年末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2.2多万亿美元,比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还差7万多亿美元,但是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我们也多了7万多亿美元。所以,我们还居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增长幅度达到了6.9%,增量达到了8.3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去年末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27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人均GDP增量达到900美金左右。遥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来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美元,我们现在一年人均经济增长就达到了900美元,这就借用现在热播的纪录电影名字,就是《厉害了,我的国》!
我们回顾2017年的经济形势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我个人认为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平稳。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经济增长速度都是6.9%,非常平稳,而且与之相关的各项实物量指标,包括发电量、运输量,包括还有财政收入和货币供应量等,这些匹配的指标发展都是非常的平稳,这表明中国经济协同性、整体性良好。
二是去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非常之大,前所未有,但是波澜不惊,在结构调整上表现出来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8%,这就使第三产业在三产当中的比重达到51.6%。同时,其他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也都比较好,结构性调整有非常大的进展。另外,“三去一降一补”是去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化解过剩产能达到了5500万吨,连同2016年的6500万吨加在一起,两年化解了钢铁过剩产能1.2亿吨,而且全部取缔了地条钢,这非常了不起,使钢铁行业的结构发生大的变化,优势产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比如煤炭去年化解2.5亿吨,连同2016年化解了2.9亿吨,总共实现了5.4亿吨,南方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和北方年产15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正在加快退出,这就保证了环保条件比较好的、单位产出比较高的优质大型煤矿产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电力也是如此,像煤电,去年淘汰了一批30万千瓦以下的耗煤量比较大的煤电企业,根据整个电力的形势,还停建缓建了一批,加在一起超过6500万千瓦。钢铁、煤炭去产能和防范煤电过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为下一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像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等,一方面淘汰落后的产能,关停一批不适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产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一批新的产能,在潜移默化、波澜不惊中实现华丽转身,我相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是绿色发展去年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7%,同时,其他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也是空前的,但同样是波澜不惊,非常平稳地进行。所以,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环境质量逐渐向好的方面稳步发展。四是在这些因素和各方面工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我们去年又超过了“两个一千万”,这是很重要的观察中国经济的指标。一个是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1351万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是过去五年当中最高的,主要是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创业产生了许多新的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甚至不同年龄段的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非常不容易。
另一个是,1289万贫困人口脱贫。这1289万贫困人口相对于过去来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实现在现行标准下脱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去年中国的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充分说明中国的经济有活力、有潜力、有后劲,而且有非常大的韧劲。韧劲很重要,中国现在有近14亿人口,迅速成长的中等收入群体,不完全统计有4亿多人口,现在是按国别来算,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这就为中国培育自己的市场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和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我们认为符合预期,也符合需求,客观上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面临许多困难问题、矛盾,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七大问题矛盾,我们算了一下大概有20多条,这些都要在今年认真加以研究,按照问题导向一个一个加以解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具体要求,我们一项一项抓落实:消费方面,能够保持消费继续稳步增长。估计随着今年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可能还会接近甚至超过60%。投资方面,现在抓紧出台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实体经济投资。从现在的经济活跃度和其他方面指标综合分析,我们预计今年各方面补短板的投资,包括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在这方面的投资还会加大力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外贸进出口方面,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到世界经济当中,只要世界经济能够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保持平稳增长,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应该还是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保持8%到9%左右。今年11月份,我们要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彰显了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决心,将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开放大门会越打越开,同时也表明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继续提高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规模会有新的扩大,我们打好三大攻坚战之后,贫困人口也会逐步向中等收入迈进。所以,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前景非常可期,我们对今年经济增长实现6.5%左右的目标充满信心。谢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大家都很关心乡村振兴战略,但是我们注意到,不少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对这些地方而言,实现乡村振兴压力很大。我们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请问《规划》是否会涉及这些问题?谢谢。
何立峰
谢谢,这个问题我想请我的同事张勇同志回答。
张勇
谢谢你的提问。昨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也写入《党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局,对“三农”工作的一个总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每年春节前电视媒体都大量的报道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情况,包括骑着摩托车,甚至有摩托车后面驮着上百斤的东西回家,现在户籍在农村的人口有8亿多,农村常住人口有5亿多,2亿多人在外打工,这些打工的大多数都是青壮年,除了过年,都不在农村,在农村不少地方确实缺少生机、缺少活力,主要是老人和孩子留守,“空心化”的问题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个现象也反映出了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顶层设计。中央已经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顶层设计,还要做好规划、区分重点,循序渐进加以推进。为此,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就是依据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要求,把重要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开好局、起好头。
《规划》围绕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统筹提出了今后五年乡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对城乡协同发展作出安排,提出不同类型的乡村的振兴路径、实施要求、优先任务和工作方法。因为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差异性很大,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区别不同类型加以推进。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及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确定重点任务。三是要强化支撑和保障。因为我国乡村面很大,人很多,发展的差异也很大,有些地方还比较落后。刚才何主任讲,我们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都居住在农村,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首先要强化人才支撑,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人才。同时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除了中央资金支持之外,还包括社会资金、金融资金,这样使乡村振兴能够有一个“人、财、物”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一步一步来做,扎扎实实把《规划》编制好、实施好,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按照中央要求扎实推进。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前些天新闻报道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信息,但不是很详细。请问,能否透露一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方面的更多信息,下一步还将重点搞好哪些方面的建设?另外有消息称,中英将合作共建雄安金融城,这是否属实,何时落地?谢谢。
何立峰
谢谢。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这标志着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发布了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从那时候到现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在稳步推进,有几个主要表现:一是设立了精干高效的办事机构,组建了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它们的内设机构一共有七个,中央组织部在全国遴选了一批优秀人才到雄安新区工作,为推进今后雄安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人才基础。二是组织了12个在国内外属于顶尖的、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对雄安新区规划框架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打磨,几十次的修改,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已经听取了汇报,这个消息已经见诸于报端,大家都看到了。三是对符合雄安新区规划方向和要求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各方面没有异议、对今后雄安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比如2月28日已经启动建设了北京到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这个项目已经开工了,标志着雄安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拉开了序幕。去年冬天、今年春天,雄安新区大规模地进行植树造林,力度也是空前的,还有其他的一些项目等等。再就是,在进一步统一雄安新区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大家对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雄安新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样的要求来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都有高度的共识。所以,雄安新区土地管控和其他方面的措施,都比较平稳顺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为雄安新区将来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中央最后审定的规划纲要,稳步扎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雄安新区规划,因为它是千年大计,是国家大事,要把规划覆盖到整个新区,特别是近期把雄安新区的起步区、启动区的规划搞好,控制性详规要覆盖到每一个街区,甚至每一寸土地,久久为功,一步步来建设,这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二是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和河北方面抓紧组织编制指导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综合性文件,将汇聚相关的政策,体现中国现在深化改革的具体内涵,扩大开放的具体内涵。雄安新区不搞政策“洼地”,但是已经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施行的改革开放措施在雄安新区要积极的施行和推进,扎实有效的推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时还要谋划怎么打造形成“雄安质量”体系,我们现在也正在深度研究这个问题,包括规划建设、改革开放和今后落地的项目,还包括它的工艺、材料等等,都要形成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雄安质量”体系,今后向全国各地能够推广复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三是对符合规划要求、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抓紧组织实施,包括水路电气,还包括白洋淀的整治,白洋淀是“华北之肾”,360多平方公里,要清淤截污,构筑防洪堤坝,保持白洋淀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项目将稳步推进。四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所以,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些北京非首都功能,我们将深入研究,逐项逐项对接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促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刚才你说到中英雄安金融项目,据了解,双方有意向,相信雄安新区方面和英国方面有对接。对于有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合作合资项目,雄安新区是持欢迎态度的,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以来外资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应该说是作出了相当大、相当重要的贡献。在去年吸引外资规模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有一些外资企业抱怨说中国现在一些吸引外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如以前了。不知道发改委方面如何去看?下一步中国政府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吸引外资?谢谢。
何立峰
谢谢,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宁吉喆副主任回答。
宁吉喆
这个问题提的很重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三句话。
第一,中国引资的成效是显著的。正像您刚才提到,去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而且改革开放40年来,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出口方面,外资企业进出口接近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0%;在工业产值方面接近全国的25%左右;在税收方面提供20%左右的全国税收;在就业方面提供了约10%的就业。同时中国的快速增长也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二,中国的引资政策不断完善。我们吸引外资之所以取得刚才讲的成绩,得益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适应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是国务院接连出台两个重要的利用外资文件:一个是去年初出台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一个是去年8月份出台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在一年内出台两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这在历史上还是少有的,推出了扩大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招商引资一共40多条具体的政策措施。二是在全国实行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15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准入的限制领域缩减了65%,实行了以备案为主的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目前96%以上的外资实行属地备案,不用到北京来。三是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这是外资企业比较关心的,比如“中国制造2025”政策、科技计划项目、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都给予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仍然排在第二位,也是跟我们吸引外资的规模是一致的,都是第二位。今年1月,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6%的会员企业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改善或者保持稳定。
第三,改善投资环境仍然在路上。应当清醒的看到,我们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这个工作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还需要继续出硬的措施。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的发展。特别是要对接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2018年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大幅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经营范围的限制。二是大力度推动投资便利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政策文件,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手续,推广实行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一口办理。简化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行政审批,压缩消防、环评、用地审批、水电气接入、进出口通关的时间。促进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全方位实行公平竞争,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切实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三是大范围吸引外资进入。加大西部地区、内陆地区、沿边地区开放的力度,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支持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的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谢谢。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和央视新闻移动网记者
我比较关注的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问题。我们在采访中确实发现有一些地方的群众不愿意搬或者是搬不起,甚至是搬出去又搬回来的现象。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下一步还要搬多少人?另外,如何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谢谢您。
何立峰
谢谢。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2015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4年底,我们国家还有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其中包括约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央决定,对这部分贫困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包括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这些搬迁群众主要集中在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在“三区三州”,包括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地区,还有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搬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所以规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居住的其他农户,虽然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果自愿搬迁,也可以共享政府在集中安置区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用5年的时间对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这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扶贫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实施如此规模、如此艰巨的伟大工程。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统筹”第一条是统筹政策供给,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明确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力求聚集政策合力,通过搬迁来实现这批群众的脱贫。中央层面的第二个统筹是统筹资金安排。有关部门共筹集了将近6000亿元的资金,人均筹资标准差不多有6万元,其中,有约1000亿元是国家发改委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亿是专项建设基金,由中央财政对发债贴息90%;1000亿元是中央财政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有国开行、农发行共同承担的约350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对贷款贴息90%。
中央层面的第三个统筹是强化监督检查。一些地方在执行国家政策时确实存在走偏的问题,比如说扩大住房建设面积,增加群众自筹负担。这批搬迁群众本来就是生活最贫困的,我们要帮助他们脱贫,在政策执行方面就要严格地督促地方落实,绝不能因为建房子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债务负担,否则就违背初衷了。省负总责就是建立省级投融资主体,统一承接相关资金,建立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组织各相关市县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实施方案,同时要督促市县抓好落实。市县抓落实就要做好搬迁群众组织动员工作,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保每一户要搬迁的对象都能够精准、能够落实。
2001至2015年,国家发改委也曾实施过易地扶贫搬迁680多万人,但不是按照现行的标准、现行的政策要求。2016年,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启动,刚才,我向各位报告的就是从2016年全面开始的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我们已完成24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2017年完成了3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一共完成了589万人,超过一半了。今年计划完成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如果今年能够顺利完成的话,大头就可以落地了。在今年春节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亲自到大凉山看望准备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村村民,同时实地考察了一个已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村,给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的肯定。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月12日在成都主持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指示精神,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做好已经搬迁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包括他的就业、子女入学问题,还有医疗保障问题。今后,易地扶贫搬迁要与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特别是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这一部分群众尽快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规划之内的搬迁建设任务,到2020年之前,要一年一年地抓好具体落实,估计到2019年,“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大体可以基本完成,后面就要结合实施刚才张勇副主任回答记者朋友提问时谈到的“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既要不断地解决农村面貌问题,更要解决农村居民在脱贫基础上的稳定发展和逐步致富的问题。对于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比较强有力的实地稽察检查,力求把它们解决好,对于在某些地方扩大标准、扩大范围或者发生的不廉洁行为,我们要坚决制止,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能够平稳、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谢谢。
路透社记者
我想请问关于去产能的问题。近两年,我们煤炭和钢铁去产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听到一些声音,某些地方在去产能的过程里出现了一些过急的行为,有一些具备合法手续的企业也被相继关停。请问,您对此有什么样的回应?我们今年对钢铁煤炭去产能有什么样的举措?请您连带谈一下电解铝去产能的问题。谢谢。
何立峰
谢谢,这个问题请宁吉喆同志回答。
宁吉喆
刚才对去产能的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何主任在讲去年经济形势和今年形势的时候已经提到,去产能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五年来,共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其中近两年的力度尤为加大,刚才何主任讲了化解了1.2亿吨以上,五年来退出煤炭产能是8亿吨,其中近两年化解的超过5.4亿吨。虽然你没有提到火电,这里我还要提一下,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是6500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通过去产能,使行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使市场竞争的秩序得到有效规范。特别作用大的是,它还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总供求关系的改善,这一点大家过去两年都观察到。
在去产能的过程当中,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的原则,市场化去产能是构建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的机制,在去产能当中。建立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制度,很多去产能安置职工的资金来源是通过这个办法来筹集的,当然中央也有专项奖补资金。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钢铁、煤炭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优化企业债务和治理结构,这是市场化的办法。法治化去产能是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持续的开展淘汰落后,治理违法违规和联合执法的专项行动,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使过去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得到扭转。规范化地去产能,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正如你刚才所指出的那种现象,不按规范去产能的,如果有地方出现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旦发现,坚决纠正。在过去纠正过这方面的行为,严重的还要依法追究责任。关于今年的去产能工作,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破、调、改、安”四件事。“破”是继续破除无效供给。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8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的煤电机组。“调”是要调整优化行业结构,统筹做好化解过剩、优化结构、保障供给等工作,逐步实现从总量性去产能为主向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为主的转变,促进钢铁、煤炭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不能暴涨暴跌。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加大煤炭优质先进产能的释放力度。“改”是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的力度,引导扭亏无望的企业主动退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钢铁、煤炭、电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集团,优化结构布局。“安”,要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发挥各方的积极性,用好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做好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过去几年已妥善安置超过100万的转岗职工,现在创业创新在全国兴起,有利于职工再创业、再就业。积极稳妥处置好债务,及时发现并化解处置风险隐患,进一步落实“有扶有控”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你刚才提到了电解铝行业,还有何主任提到的建材、水泥等行业的去产能,都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进行,并不是由政府部门来提出指标,而是由行业协会、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市场供求的关系,按照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企业改革的要求,有序的推进。过去两三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促进了铝、建材和其他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今后还要继续推进。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一块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包括定期发布社会失信惩戒信息等等。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整个社会在失信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说有些地方发生了教科书式的“老赖”这样的事件,引发了媒体广泛的关注。我的问题是,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会有哪些措施,让失信者真的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谢谢。
何立峰
谢谢,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张勇同志回答。
张勇
谢谢您的提问。实际上现在我们每个人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和信用打交道,离不开信用,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很难平稳有序发展,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守信重诺也被传统文化所推崇。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需要我们加快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一个好的信用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2014年就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纲要》中明确了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的有关要求。为了落实好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共有47个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首先是在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以及标准体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时我们统一了社会信用代码,形成了18位数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过去代码都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管理的需要分别设置,缺乏统一性,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同时我们在联合激励、联合惩戒这些方面也都迈出了实质步伐,“信用中国”网站的信息公示作用也在加强。
在信用信息共享方面,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和44个部门、所有的省区市以及60多家市场机构建立了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披露、信息公示,以及异议处理和联合惩戒等功能。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我们和有关部门,在税务、工商、法院执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包括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领域,建立了30多个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具体承担是在各个不同的部门,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统一把体系建立起来、组织起来,需要我们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各部门、各地方也都积极性很高。
信用信息共享主要发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为政府的行政工作提供了支撑。包括在推进简政放权中,按照企业不同信用水平管理,对信用优良、讲诚信的企业在行政审批等环节区别对待。同时为政府招标和政府采购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将依法公开的信用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开,这个作用更大,到现在为止,网站累计访问已达24亿次。特别是对于过去法院执行难、欠税不还等严重失信行为发挥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到现在为止,据统计已经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购买机票900多万人次,购买火车软卧、动车组列车等300多万人次。同时为金融行业加强监管,保证贷款安全发挥了作用,6000多户企业被限制融资授信和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应该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全面发力时间不长,但是作用很大,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到目前为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不断完善,下一步主要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要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因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覆盖的对象最终是人、是企业,所以一定要准确。要准确就要靠法规、制度、标准来保证。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信息收集最终是为了使用,要提高信用信息共享和公开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二期工程建设。三是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激励,同时我们会进一步规范红黑名单制度。确实比如说失信者坐不上飞机也是很麻烦的,媒体也有这方面的报道,我们一定要准确,把“红黑名单”制度规范好,包括退出机制,比如说法院执行了,“老赖”不还钱,那么他还上了,他会认为怎么还限制我?现在这方面反映比较大,也是刚才说的争议机制问题,确实中间可能有个信息的时间差。比如说他是在某个省某个市某个县被判决的,虽然他还上了钱,但是他的信息上来可能总要有一两天、两三天的时间差,所以要规范“红黑名单”的退出机制和异议处理机制。最后是要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刚才讲了,这也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确实我们就要形成一个全社会来守信重诺的氛围,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和社会各界一起来推进这项工作。谢谢。
中阿卫视记者
前一段时间,中国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气荒”问题,我们想了解中国在冬季天然气保供长期方案上有什么考虑?谢谢。
何立峰
谢谢。因为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冬季保暖季严格说起来在去年12月初开始以后,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一度出现过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出现这个问题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前后有十几次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天然气保供保暖工作,张高丽副总理两次召开专题会议,每天过问天然气保供保暖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以及主要供气企业,也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还有相关的供气单位,和保供保暖任务比较重的一些地区,我们日夜兼程,密切合作,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应对了刚才您所说的“气荒”问题。今天是3月6日了,气温已经逐渐回升,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的说,这个冬季采暖季我们是有惊无险,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平稳地完成了保供保暖工作。
这次的一度供气紧张,也确实暴露出我们在天然气产、供、储、销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正在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稳步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工作。我们按照近期、中期、远期这样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到比较大的动作,我们正在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稳步地分阶段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实施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定向调控。
关于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去年全年我们供应了2373亿方天然气,比上一年增加了300多亿方,在增长幅度、增长数量等方面,都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碰到。这给我们一个提醒,我们现在的天然气产量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一些新的增长。同时还要大力组织研发力量,研究致密气开采、页岩气的开采,包括煤制气的深入研究,要适时加以推进,保证天然气的产量逐步稳步上升,更好地满足清洁采暖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天然气保供保暖的需求。供应方面,我们要加强和周边国家,包括中亚地区、俄罗斯地区和太平洋沿海各国等有天然气生产供应的这些国家签订更加紧密的、长期的天然气供应协议,稳定住我们天然气包括LNG这种供应,加上我们自己的生产,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需求。今年我们估计在去年2300多亿方的基础上,需求还会进一步上升。在天然气储备和LNG储罐方面,加强设施建设,具体包括管网,全国东南西北能够通过一步一步,久久为功,尽快形成“一张网”,包括南气北送,我们还有一些设施没有跟上,通过这次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按照问题导向,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再就是储气能力,这是我们很大的短板,现在做得最好的是上海,已经做到15天左右的储气水平。我们正在总结和推广这方面的经验。上海能做到,其他城市要稳步向前推进,争取比较短的时期内达到供应本地区,特别是本城市10天左右的储气能力。另外,供气企业要加强储气能力的建设,我们力求采取一些措施,稳步推进储气能力建设,供气企业达到10%,世界平均水平的储气能力是15%左右,我们力争能够通过稳步的向前推进,包括动员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来稳步推进储气能力、供气能力和管网建设。销售方面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包括价格改革,当前工商用气和民用气之间还有较大差异,要选择比较恰当的时机稳步向前推进,包括压实地方责任。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压非保民”,“压非”就是非民用气要逐渐的压缩,确保民用气不受任何包括极端天气和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这方面我们要下更大的力气,包括建立2亿方左右的调峰机制,其中1亿方调峰能力建设主要通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来完成,1亿方左右压实到地方的责任,来确保能够在特别需要的突发或者是极端情况下保证供应不出问题。天然气保供保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将更加的高度重视,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天然气保供保暖方面客观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
大家都非常关心营商环境的问题,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强调,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对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就在今年年初我所在的深圳市也是出台了加大营商环境改革的20条举措。我也了解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这个全国版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请问发改委在今年对工作有什么样进一步的部署,下一步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的改革还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宁吉喆
正像您刚才所指出营商环境问题是国内外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很大篇幅是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大举措。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要以市场主体的期待和诉求为导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大的办事便利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潜力,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国家发改委将与商务部一道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修订形成在全国全面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配套的制度安排,不断地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
二是进一步简政、减税、减费,这涉及到国务院各个部门。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水电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大幅精简审批,促进“证照分离”改革扩容提速,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非税负担,包括发改委要进一步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全年要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加在一起减税减费的力度1.1万亿元以上。
三是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政府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对企业不公平对待,不能搞地方保护,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四是抓紧建立营商环境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关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推动各地由过去曾经的争资金、争项目,向争创优质营商环境转变。同时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刚才张勇副主任提到,要制定失信守信“黑红名单”及管理办法规范,把信用机制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中。[ 2018-03-06 12:48 ]
我们国家的几个大城市,像深圳和其他几个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措施,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营商环境是有一个客观评价的,大家要拿出这样评价的办法。国与国之间也是有一个评价的。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全国各地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公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更加便利,让我们的经济更有活力。谢谢。[ 2018-03-06 12:49 ]
主持人
谢谢。由于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
关于经济增长的问题,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否意味着说对经济增长增速减缓的容忍度提高,未来还会设计怎样的指标体系更好的衡量经济发展?谢谢。
何立峰
谢谢。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昨天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组织工作专班进行深入研究,初步考虑,要按照新发展理念,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我理解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来讲,要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采取一些具体举措,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初步构想是按照新发展理念,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要着力推动创新发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我们正在由过去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少数领域已经在领跑,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航天、深海、高铁等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下更大力气。要运用高技术带动更多传统企业发展,让一大批传统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向更高水平方面演进。同时,前面我们也介绍过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了4亿,居民消费持续升级,这将倒逼我们的实体经济和科研要跟上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俗一点说,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能够被市场接受,能够卖得出去。现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主要在供给侧,我们要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传统企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在协调发展方面。我们要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绿色发展方面,要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不仅要按照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也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等措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绿色出行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再有是开放发展方面,我们开放的大门会越打越开。刚才宁吉喆同志在回答记者朋友提问的时候提到,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降低准入门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吸引更多资本,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方式,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最后是共享发展,要让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形成工作合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目前,我们正在深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在座的记者朋友们见多识广,有什么好的主意、好的建议,非常真诚地希望向我们提出。我们最近将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初稿,将按程序上报,希望大家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谢谢。
主持人
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三位嘉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