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全省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2.7%,比2013年提升14.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6.1%,提前两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数据的升降之间,浙江从曾经的雾霾围城迎来蓝天回归。
持之以恒打造靓丽金名片
过去一年,蓝天是浙江人在朋友圈晒得最多的词汇之一。然而,当日历翻回到八年前,灰蒙蒙的天空却一度让清丽的山水浙江蒙羞。
翻看历史,浙江对大气污染防治不可谓不重视。“十五”期间,全省消灭了“黑烟囱”,关停了所有水泥机立窑;“十一五”期间,全部火电企业完成脱硫建设;进入“十二五”,启动了大规模脱硝工程。
然而,全省煤炭消耗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在60%以上且消费总量还在快速增长;东部沿海布满了化工、印染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低、小、散特征明显……这一切,导致灰霾问题日渐突出。
为回应公众期盼,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心从传统污染因子转向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复合污染,启动了清洁空气行动和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2012年,《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将清洁空气行动目标落实到七大方面、18项主要任务、197项重点工程上。
2013年4月,《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实施方案》提出了基于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为强化党政领导责任,《浙江省城市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将城市PM2.5达标和年度变化情况与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绩挂钩。
2016年,省人大审议通过的《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又赋予了浙江环保部门新的“杀手锏”:一旦发现平级相关部门未按照规定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可以进行通报,并向组织部门、监察机关提出对该部门负责人的处分建议。
“《条例》较好地回应了广大民众对良好大气环境的急切诉求,为浙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表示。
近年来,浙江省每年在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确定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治理雾霾相关内容连续4年被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蓝天增多、PM2.5下降,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61微克下降到39微克。绿水青山成为浙江最靓丽的金名片。”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日前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克难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
能源结构的短板,使得燃煤污染治理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首要之务。
早上七点,在浙能集团绍兴滨海热电厂的灰库,调度员周海平正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这里是电厂燃煤燃烧产生烟灰的最后一站,几十辆槽罐车正在运输粉煤灰。
“原本每天槽罐车有20多辆,去年6月起,增加到30多辆。”周海平说,这一切,都缘于去年四月起滨海热电投入1.2亿元对1号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600余吨、氮氧化物700余吨、烟尘500余吨。“现在把排到空气里的灰都装到车里,把它利用起来了。”
截至去年年底,浙江全省大型煤电机组均已实现了超低排放,累计完成63台3972万千瓦(占比100%)大型煤电机组和323台燃煤热电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淘汰小炉窑,用清洁能源替代低小散的燃煤锅炉,也是减霾的有效途径。
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富阳龙腾鞋业厂区,一根烟囱伴随着巨响轰然倒地。公司老总李平心疼之余,也松了一口气。他告诉记者,老锅炉使用的是生物燃料,燃烧不稳定,烟囱中时不时冒出黑烟。现在,新锅炉改烧天然气,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烟囱背后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既破坏景观,又污染蓝天。‘拔烟囱’加速了这些企业的淘汰,促进产业业态、城乡形态、环境生态转型。”富阳区委书记朱党其表示。
当地许多企业借助治气踏上转型升级之路。老牌国企富冶集团拆了6根烟囱,并关停了与之配套的炼铜生产线,厂区搬迁后产能扩大1倍,能耗和排放减少一半。
目前,浙江省已累计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4.5万台,县以上城市实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覆盖,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瞄准VOCs减排目标再发力
近年来,浙江省PM2.5浓度持续下降,但臭氧浓度逐年上升,成为夏、秋两季空气的主要污染物,“隐形元凶”就是挥发性有机物。
“‘十三五’期间,国家把包括浙江在内的16个省份纳入了VOCs减排约束性考核,下达给浙江省的VOCs减排目标是比2015年下降20%、重点工程减排量25.5万吨,这个硬任务必须完成。”浙江省环保厅总工程师朱留沙介绍。
然而,浙江面对的现实却是:全省VOCs污染点多面广,排放总量较高,治理难度重重。
面对VOCs这只“拦路虎”,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出台VOCs污染整治方案、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结合产业特点,在国家要求推进石化、化工等行业VOCs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增加合成革、印染等重点行业治理任务。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省13个重点行业累计完成了3000余个VOCs治理项目,数百家石化、化工企业开展了LDAR技术改造和检测,削减VOCs排放量约17万吨。
这些重点行业企业的整治,离不开监测监控的配套辅助。记者在宁波市镇海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看到,只要轻点鼠标,监控大屏上就会自动跳出企业VOCs排放数据和实时画面。
“目前,我们已建有企业固定源、厂界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大气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联网企业160余家,监测监控点位291个,区域常规、特殊因子监测站点13个。”镇海区环保局局长岑国兴介绍说。
为摸清底数、对症下药,浙江省还调查了全省VOCs排放重点企业5400多家,初步建立VOCs排放源清单。同时,严格行业环境准入,相继发布生物制药、纺织染整等4个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并制定了12个行业VOCs污染整治规范。
去年12月,《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出台,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长效管理体系,VOCs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