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光伏起飞前夜 行业逼近“临界点”

2018-01-02 13:43:32 成都商报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随着落后产能的逐渐退出,龙头企业更接近市场穹顶。通威集团旗下的通威太阳能和永祥股份在光伏领域颇有建树,不论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还是多晶硅研发都有着绝对优势。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光伏全产业链高速发展的一年。行业发展形势日趋明朗,龙头企业纷纷大举扩张。种种迹象表明,光伏发电成本已日益接近火电成本,新一轮能源革命已到关键临界点,行业瓶颈面临突破。穹顶之下,雾霾牵动人心,太阳能或将成为最清洁、最经济的能源供应方式。

超级工厂刷新全球纪录

一个超过2.8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除了偶尔出现的巡检人员,几乎看不见一个工人。12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手左右腾挪,智能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

成都商报近日走进这家位于双流区的“无人工厂”。这里是通威太阳能双流生产基地S2车间的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晶硅电池生产线,这座现代化“无人工厂”每天能生产超过135万片太阳能电池片。这也是一个屡屡创造光伏行业奇迹的地方: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首期仅用7个月时间建成、当年成功实现盈利,创造了惊人的“成都速度”。今年9月20日,在产能规模和工程量翻倍的情况下,同样仅用7个月,便建成并投产全球首条工业4.0无人电池生产线,又一次刷新了全球行业纪录,成为光伏行业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典范。

“过去这样一条生产线需要好几百名工人,现在只需要少量维护人员。”通威太阳能双流基地S2车间设备部长郭兴刚说,过去2.5秒印一片电池片,现在只需要1.3秒;在车间跑来跑去的IGV智能小车运输物料,能替代90名工人的工作量。“未来我们的车间都是这样,看不到什么人在这里操作,全部是机器人、机械手来完成。”这座“超级工厂”,只是通威太阳能4年来发展成绩的一个缩影。

时间回到2013年9月,通威集团以8.7亿元接手合肥赛维100%股权,拉开了进军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序幕。彼时,光伏行业尚未走出低谷,业界也为通威的大胆捏了把汗。当年面对外界的质疑,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却信心十足。他在2013年11月18日合肥基地开工前夜公开表态:“光伏行业的春天已经很近,最多就像我们现在和明年春天的距离!”

事实证明了刘汉元的眼光,合肥基地堪称完美“抄底”:2014年运行第一年即实现盈利;2015年成为全球最盈利的光伏电池企业;2016年纳入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当年即为上市公司贡献4.45亿元净利润!

今天的通威太阳能,已经拥有成都、合肥两个晶硅电池生产基地。在成都首条工业4.0无人电池生产线投产后,仅仅过去两个月,11月8日通威再度加码,启动建设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10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新增约60条高效单晶电池生产线。11月18日,通威再度重磅出击,成都基地10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未来3——5年内,随着成都、合肥两地项目全部建成,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30GW,年产太阳能电池片60亿片。这些电池片安装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90万吨,二氧化硫约93万吨。通威太阳能“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永祥多晶硅“王者归来”

高度智能化的“超级工厂”,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产品成本。科技的进步则使光伏产业快速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化,并有望挑战火电、水电等成本更低的能源生产方式。而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通威集团早已在多晶硅产业链投下重注,并在技术和成本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上游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下游产品。我国多晶硅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些龙头企业如永祥股份、江苏中能、新疆特变等,成本远低于国际硅料巨头德国瓦克。永祥股份,正是通威股份旗下企业。永祥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自豪地告诉成都商报:“现在我们拥有非常好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我们是全世界成本领先的企业之一。”

永祥股份也曾命运多舛。2008年9月,公司首期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刚投产,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寒冬”袭来。多晶硅价格暴跌,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每吨350万元,下跌到180万元、70万元、30万元,最低跌至十几万元,整个行业举步维艰,全国多晶硅企业全面陷入困境。

“在行业最艰难时,很多同行倒闭,但我们在大股东的支持下没有乱,而是坚持生产,苦练内功,加大技改。”段雍介绍,在行业“寒冬”里,永祥人革新了4代多晶硅技术。特别是2013年年底,投资6亿多元用于冷氢化技术改造,创新“永祥法”多晶硅技术,生产成本由每吨16万元降为每吨8万元以下。2017年,永祥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到每吨5.5万元,而行业平均成本为每吨8万元。

今天的永祥股份厚积薄发,携技术、成本的绝对优势“王者归来”,目前已经打造了产能规模全国前三、西南最大,成本行业最低的晶硅生产企业。公司还与下游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合作,在乐山投资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其中一期2.5万吨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公司高纯晶硅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4万元/吨。同时,公司拟在包头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目前一期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开工,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永祥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将突破12万吨,跃升至全球第一集团。

未来晶硅产能是否过剩?急速扩张的产能如何消化?对此疑问段雍乐观表示,近几年,光伏行业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展势头迅猛,高纯晶硅产能扩张速度跟不上下游扩产速度,“目前市场仍有30%——40%需要进口。”同时他表示,公司包头基地是基于生产成本、运输半径、市场布局等多方面考虑。据了解,包头当地已有大型光伏产业园区,永祥的产能基本上可以实现就地消化。

光伏行业即将迎来“临界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光伏行业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优胜劣汰伴随行业发展始终,也让中国从十多年前的“两头在外”,成长为今天的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并形成了绝对领先优势。

随着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马太效应”逐渐显现。有规模、有技术、高品质、低成本的龙头企业大多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高,盈利能力强。以通威太阳能为例,截至今年11月,公司已连续38个月持续盈利、连续38个月满产满销、连续38个月开工率100%,再一次刷新了光伏行业新纪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通威太阳能电池片环节的非硅成本仅为行业平均非硅成本的60%;产能利用率超过110%,远超行业平均的80%;毛利率为17.28%,超过行业平均毛利率10%。光伏全产业链各环节不断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带来了终端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光伏组件、系统、逆变器、电价在8年的时间里分别下降了90%、88.3%、91.5%和77.5%。仅在2017年里,光伏组件价格再度下降了两成。

光伏各产业链价格的快速下降,让光伏装机量远超预期。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42GW,同比增加近60%。其中分布式光伏的高速增长,使光伏装机量获得了有效支撑。行业预测,未来十年,光伏装机成本还将降低50%以上,极可能成为全球最经济、最清洁的发电方式。而据中信电新分析,2019年年底光伏度电成本有望达到0.4元/度,这已经接近火电成本。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能源革命已到关键临界点,行业瓶颈即将突破。而像通威太阳能这样在光伏领域深耕多年的巨头,无疑已做好了准备。

今冬以来,多地重启空气重度污染预警。雾霾围城,牵动人心。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消费比重过大成为元凶。与此同时,曾经昂贵的太阳能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并开始与化石能源抗衡。当光伏电价逼近火电,这一拐点已经清晰可见。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迅速推动人类新一轮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引领人类社会向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一个零排放、更洁净,从根本上破解雾霾问题的新能源时代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光伏,补贴,可再生能源 ,光伏产业,光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