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国储油民营第一单开标 八企业艰难入围

国储油民营第一单开标 八企业艰难入围

2010-05-27 09:58:33 腾讯财经

高度垄断的石油领域终于向民营资本开启了一道门缝。5月21日有八家民营企业入围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的名单,这意味着它们将介入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

据悉,此次入围的这八家企业集中于山东和浙江,它们都拥有优越的岸线资源、庞大的石油库容,同时还具有毗邻众多大型炼油装置的区位优势。

“一旦正式加入石油国储运营,我们将向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收取租金。”5月26日入围企业、舟山世纪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世纪太平洋)总经理潘胜说。

然而租金仅仅是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国储招标的动机之一,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业内知情者认为,“仓储本就是公用事业类项目,租金的收入是很微薄的;作为逐利性很强的民营资本,它们更希望通过加入国储,获得进入石油行业的门票。”

艰难的入围

此次招标是定向招标,由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委托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进行招标,入围的八家企业总库容约200万吨。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国家能源局下属负责石油战略储备库的建设和运营的执行机构,自成立伊始,即负责建设、运营位于浙江舟山、宁波、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等第一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一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资金都由中央政府承担,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集团承担一定的托管职责,它们对民营企业并不开放。”某国家能源局官员说。

然而第一批战略储备库总库容约1600万吨,这仅相当于2009年国内石油消费量4%,因此国家战略储备仍有很大的扩容压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标准是国家战略储备至少应达到本国90天的石油消费量。

有传闻称,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在选点时,首先要求参选企业的油库单罐库容不得少于1万立方米,总库容不得小于3万立方米。

这将绝大多数民营石油仓储设施排除在候选名单之外。

据了解,对于候选企业,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已进行了为期2年的考察;在选点时,它们对入围企业的库容、码头建设均有一定的要求。

“入围企业递交的标书当中,对油库库容、码头情况、设施设备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招标方对各项给予评分,得分越高的单位获得资格的排序越靠前。”上述知情者称。

以世纪太平洋为例,该公司的油储基地位于舟山群岛马岙镇,目前拥有储罐42台,罐容80万立方米,其中有30万立方米库容是石油库容;同时该公司还拥有5万吨级泊位、3万吨级泊位、1万吨级泊位及工作船码头各一座,是国内最大的石油化工仓储转运企业之一。

经过长期的考察,包括世纪太平洋、宁波大榭开发区恒信燃料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四家山东民营企业和浙江四家民营企业成为此次定向招标的候选单位,,其中浙江的企业都集中在舟山和宁波。

“现在公司已投产的石油库容只有30万立方米,它们将全部参与国储运营;但未来具体如何运作,下周我会去北京与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领导们磋商。”潘胜说。

这意味着入选企业并非肯定会参与石油国储的运营。

有舟山地方人士透露,因为世纪太平洋定位于化工品的仓储转运,因此其对仓储物资的要求较高,“有些中重质原油酸性高,对罐体腐蚀性强,因此世纪太平洋未必会接受”。

寻找敲门砖

石油仓储转运项目的投资动辄达数亿、甚至数十亿元,但其利润率却很低,仓储费用一般维持在油价的5%以下,然而民营石油企业对在沿海建设石油仓储中转基地,并参与国家石油储备运营的招标仍趋之若鹜。

“因为大家都要寻找一个合法的身份进入被高度垄断的石油行业。”上述知情者说。

据他介绍,在新36条颁布之前,民营资本进入石油领域面临很高的政策门槛。以石油仓储转运为例,2004年中央政府允许民营资本介入这个领域后,真正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仅浙江万向集团一家。

其他民营石油企业,则不得不通过曲线的方式进入石油仓储转运领域,此次入围的世纪太平洋,其石油仓储设施最初就是以化工仓储转运项目进行立项,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石油仓储转运项目很难在短时间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核通过。”上述舟山地方人士感叹道。

然而,随着此次八家公司成功入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这些曾经顶着“化工库”帽子的石油储罐将自动成为石油库容。由于未来中国沿海炼油产能仍将不断增加,这些转变身份的石油库容将给世纪太平洋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已公布的发展规划,2011年我国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建成3到4个2000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2013年全国将形成20个以上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这些炼油产能将主要依靠进口石油为原料,民企只要在沿海拥有石油仓储转运设施,即有机会介入我国石油产业链,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通过入围国家战略储备库,这些民企是否就有可能获得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长期垄断的原油进出口资质呢?毕竟在后面与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磋商过程中,这些过去没有话语权的民企有了一定的谈判筹码,至少在原油供应紧张时,它们可以借机要求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上述知情人士最后说。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国家石油储备 国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