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确立了煤价合理区间(5500大卡动力煤为500~570元/吨),但是据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价格基本上保持在合理区间之上,只有三周回到合理区间之内,可谓“蜻蜓点水”。在煤价难以“驯服”的背后,有一些“妖蛾子”在作怪:需求侧,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高债务杠杆等“灰犀牛”仍在成长,还有气候因素对煤炭需求的异常加量这一“黑天鹅”的扰动;供给侧,煤炭“去产能”机制和各部门监管趋严制约了煤炭供给。
但凡非理性现象,都会如浮云一样飘散而去,供给侧监管也会更好地体现我国体制的“良政价值观”,随着各种阶段性因素皆成为过往的阶段性现象,煤炭价格也会很快被“驯服”。
需求端后续增长乏力
短周期因素方面,气候因素导致的煤炭需求异常加量将消失。去年雨季水电站来水量充沛,而今年迎峰度夏前期主要水电站来水偏枯,导致今年上半年水电出力持续偏低,7、8月份虽有好转,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水电不济为火电出力腾出了空间,加大了煤炭需求,据测算,今年由于水电出力不足增加的电煤消费在25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今年6月份提早进入高温季节,7、8月份更是持续大面积高温,电力以及煤炭需求形成异常加量。但气候因素的影响是阶段性的,当下的异常加量,也预示着后期的明显减量,目前主要水电站蓄水正在稳步增加,水电出力状态将有望明显改善。随着夏季高温越过峰值,气候因素所带动的煤炭需求自然会出现明显减量。
长周期因素方面,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大于预期,后期将减弱。
在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中,大约48%进入煤电行业,16%进入钢铁行业,14%进入建材行业,基建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对煤炭供需形势影响很大。
房地产市场降温不及预期,对煤炭需求保持了较强支撑。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政府因城施策,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一、二线城市的投机性、预支性住房需求,让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略有冷却,今年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4%和8%,增速比2016年全年回落8.5和0.1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低于预期,尤其是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保持两位数增长,从经济基本面上对煤炭需求形成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需求预支、建设超前等非理性成分。未来更加理性的房地产调控,应该是维持房价总体平稳的前提下,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存量住房来满足刚性住房需求。
房地产热度不减,带动经济增长及政府收入增加,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1~7月份,地方政府土地收入2.34万亿元,同比增长37.3%,全国一般性财政收入增长10%;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支出增长15.5%,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28.3%。地方政府预算内资金面改善,意味着地方政府搞建设的资本金增加,融资额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资金增加助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PPP项目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爆发性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PPP项目落地规模比上年同期翻番,落地项目的进度资金也有相应保障。火爆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强于预期,主要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速皆快于理性预期,往更深层次上探究,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杠杆两大“灰犀牛”或许还在成长。笔者认为,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会高度警惕,扼杀“灰犀牛”的战略方针最终一定会得到贯彻落实,从7月份数据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幅分别为2%和-4.9%,比上半年大幅回落,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倾向正在得以纠正,今后几个月,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地方融资也将受到合理控制,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比增幅都将逐步回落,导致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逐步减弱。
优质产能释放进程将加快
尽管煤炭需求超预期,但如果全部实有产能都充分释放,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不会出现供给偏紧状况。从目前来看,煤炭企业并没有捂盘惜售的情况,我国煤矿以井工煤矿居多,固定成本远高于边际成本,在当前的高煤价之下,企业有动力扩大生产以增加利润。然而,今年以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使煤炭供给受到制约:一是煤炭“去产能”实行减量置换政策,新增产能必须自行寻找更多的落后产能进行有偿置换,落后产能收“彩礼”、同意“让位”是新增产能投产的前提条件之一,这本是由违规产能承担行业过剩责任、对关井煤矿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市场化“去产能”机制,但在煤炭需求超预期、局部供应偏紧的情况下,这种机制确实不利于新增产能的及时释放;二是土地、环保、安监等供应侧监管全面趋严,长期以来习惯于在灰色地带打擦边球的“程序瑕疵”产能被冻结,其中有些煤矿尽管在实质上属于优质产能,但由于土地、环保等手续不全,也被责令停产,部分煤炭发运站、洗选厂由于环保违规而停止运营;三是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的政府管理部门对运行中的煤矿实行煤管票制度,每个煤矿出产多少煤由煤管票限定,这项制度有效地杜绝了煤矿超能力生产现象,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导致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灵敏度下降。
当前对煤炭供给的调控和监管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实质上是“三去一降一补”与生态文明建设、耕地红线、安全生产、维持公平竞争秩序等多重目标之间如何契合的问题。实现多目标契合,首先要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还要在坚守政策宗旨的前提下创新施政措施,应当区别情况、精准施策,做到以法治方式体现德政内涵、营造良政效应。如果各政府监管部门不考虑本部门施政与其他政策会产生怎样的综合效应,仅以程序完美交差,实质上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懒政。
可喜的是,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煤炭供给侧调控和监管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上半年新增9000万吨/年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下半年还会有2亿吨/年左右的新增产能投产,另外,目前因“程序瑕疵”而停产的1.62亿吨/年煤炭产能,也有望在冬季用煤旺季之前恢复生产,预计今后几个月煤炭产能释放进程会有所加快。
综合以上因素,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将逐步减弱,气候因素所带动的煤炭需求后期可能会有明显减量,煤炭需求正在回归理性预期状态;另一方面,供给侧调控和监管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在得以有效解决,优质产能的释放进程有望加快,可以预见,煤炭价格即将回归到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