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纵观我国10余年的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显示出:总量上升过快,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能源强度大,2010年达到0.77t标油/千美元,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也未得到明显改善,煤炭所占份额高、消费增长快;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却下降;新能源所占份额较低。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进而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但回顾近10年的发展提醒我们,其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经济增速过快、经济结构失调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适中的经济增长率是保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节能指标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有客观的估计,政府或其他方面的补贴应主要用于科研、用于由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之间过渡性的工业化试验,拔苗助长将适得其反。在能源战略上应强调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多元互补,均衡发展、因地制宜。把节约能源、降低能源强度作为国策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逐步增大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份额。要走因地制宜、多元化互补发展之路,多侧面、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广义多元化。
关键词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强度 能源构成 经济增速 节能减排 广义多元化
2 能源消费总量上升过快
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是个复杂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还是能阐明中国目前的发展特点。
2.1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
研究能源消费总量变化首先要与本国同期的经济变化做对比,关键参数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能源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与同期国内经济总量 (GDP)平均增长率的比值。一般来说,在经济有所增长情况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0.5是能源消费与经济都健康发展的表现。换言之,以能源消费增长小于50%而保证了GDP翻一番,是在科技水平提高、保障节能的条件下实现经济高效增长,是可持续的发展。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都相当高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降至0.2左右,甚至能以能源消费的负增长实现经济的低速发展,这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亦可出现负值。但如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1左右甚至更高,则表示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甚至能源消费增长更快,经济发展是以浪费能源的低水平扩张实现的,这对一个经济大国来说是难以持续的[1,2]。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在GDP年均增长率大于或等于10%的年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0.58,其中2003年、2004年竟达到1.43和1.60;例外的是2000年、2001年和2008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8.3%和9.6%,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依次为0.42、0.40和0.41(见表1)。按照该统计计算,中国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00~2010年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76、0.55和0.58[3]。显然,这期间整体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走高,尤以中期为甚。而按照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00~2005年、2005~2010年间,国情与我国相近的印度和巴西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44、0.77和0.77、0.73。
表1 2000-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注:原始数据采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能源采用等价值总量计算,笔者编表。
2.2 能源强度大
研究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另一重要参数是能源强度,即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按照2011年IEA发布的数据,全球能源强度为0.31t标油/千美元,经合组织(OECD)国家为0.18t标油/千美元,美国为0.19t标油/千美元,日本为0.10t标油/千美元,中国和印度同为0.77t标油/千美元,巴西为0.28t标油/千美元(其中中国、印度、巴西为2010年数据,其余国家为2011年数据)。显然,中国的能源强度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缘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上还有很大潜力。
2.3 能源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均值
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见表2),即使与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同期值5.3%相比,中国也比其高1倍多。
表2 2000~2010年中国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对比
注:①中国包括大陆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增加可比性,表中原始数据采自相应年度的《BP世界能源统计》,笔者计算编表;②《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无新能源数据。
上述情况在2000~2005年间表现尤甚,期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2%和3.2%。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10年间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停滞、甚至还有所下降。如2010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85.7×106t标油,为其2000年时2287.4×106t标油的99.93%。再进一步看这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值,世界为2907.2×106t标油,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633.9×106t标油和210.9×106t标油。换言之,中国和印度分别占10年间世界能源消费增量的56.2%和7.3%,而美国能源消费增量仅为世界的-0.06%。这样一来,就使得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0年的9.0%,提高到2005年和2010年的15.0%和20.4%。按照BP的统计数据,中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传统的经济和能源消费大国美国而居世界首位。诚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能源消费增速亦应较高,但是联系到上述的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强度值偏高等问题,就应该认识到,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已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能源消费构成变化
3.1 煤炭居能源首要地位且居高难下
3.1.1 煤炭所占份额高
在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构成中,中国以煤炭比例高(70.1%)而著称,为世界均值(29.6%)的近2.4倍。在煤炭储量居前5位的国家中,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产量明显大于消费量,美国的产量则略大于消费量,但这些国家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均不高。与中国国情相近的印度,2010年煤炭表观进口依存度为22.2%,但其煤炭只占到能源消费结构的53%(见表3)。南非是唯一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比例(73.4%)超过中国的国家,其2010年煤炭储、产量分别居世界第9位和第6位,但表观出口量却占到产量的38%。
表3 2010年主要产煤国占世界份额对比%
注:表中储量为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原始数据采自《BP世界能源统计》,笔者计算编表。
3.1.2 煤炭消费增长快
中国近10年煤炭消费的高速增长令人瞩目。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间中国煤炭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3%和9.3%,而世界同期分别为5.9%和3.8%,同样也倚重煤炭的印度以上两数据分别为7.5%和7.8%。快速增长使中国煤炭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2.4%上升到2010年的48.4%,即全球生产的煤炭有近一半为中国所消费。而近年发达国家煤炭消费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如澳大利亚2010年的煤炭产量为2000年的141.4%,但却因出口量大增而使2010年的消费量降至2000年的92.9%;美国2010年煤炭消费量为2000年的92.8%。这种变化使10年间全球煤炭消费增量中,中国占到91.3%,印度占7.9%。消费量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由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煤炭达1.66×108t,预计2012年可达2×108t左右,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进口来源中印尼和澳大利亚明显居于前列,进口国不但有陆上邻国(如蒙古),甚至还有南非和美洲国家(如美国)。
3.2 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份额却下降
3.2.1 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快速增长
按照BP的数据,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由2000年的2.398×108t上升到2010年的4.447×108t,年均增长率为6.37%,而同期世界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36%,国情与我国相近的印度为4.78%。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占世界的比例从200 0年的6.81%增加到2010年的11.04%。从10年间石油消费增量来看,中国和印度分别为2.049×108t和0.58×108t,分别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量的40.2%和11.4%,两国增量占世界增量的一半以上。
2001~2010年间中国原油进口量由0.603×108t增加到2.346×108t,年均增长率16.3%;油品进口量由2800×104t增加到5990×104t,年均增长率8.82%。而同期世界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1%和5.32%,2010年中国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占世界的比例分别为12.5%和7.9%。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和进口国,分别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52.3%和51.4%。
3.2.2 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份额下降
与消费量增长导致其占能源消费总量份额增加的一般情况不同,我国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份额却由2000年的29.2%下降至2010年的18.1%(见表2)。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仍然在于煤炭消费量及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长过快,也说明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主要是由煤炭的高速增长来实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石油产量和进口量的增长都遇到了困难。2000~2010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6.37%,明显低于同期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率11.58%(见表2),也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
3.3 天然气和一次电力消费快速增长,使其份额略有上升
3.3.1 天然气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由2000年的245×108m3上升到2010年的1090×108m3,年均增长率16.1%(按BP的油当量数据计算为15.47%),相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3.0%提高到4.2%。同期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仅为2.85%,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3.7%提高到23.8%。国情相近的印度同期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9.1%,天然气消费大国美国为0.64%。以2000~2010年间天然气消费增加量计,中国、印度、美国依次占世界增量的11.1%、4.6%和5.5%。与国内其他能源的年均增长率相比,天然气也是最高的,其值明显大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率(见表2)。显然,各方面的数据都反映出近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已取得快速增长,中国天然气仍处于“青年期”[4]。
值得注意的是, 从2 0 0 0 ~ 2 0 0 5 年与2005~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对比看,天然气是后期的18.7%大于前期的12.1%,而煤炭却是后期的9.3%明显小于前期的17.3%。其原因是“十一五”期间已开始采取措施扭转煤炭消费增长过快现象,而同期不仅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开始规模进口。
3.3.2 一次电力和新能源
基础能源中的一次电力包括水电、核电。2000~2010年我国一次电力消费量年均增长率11.54%,与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11.58%)基本一致,但却远高于同期世界一次电力消费量年均增长率(1.55%),然而其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份额却由7.2%下降到7.1%。
在BP的数据中缺乏2000年新能源统计值,可以认为当时因数量甚小而未纳入份额计算。中国目前的新能源利用主要表现为风能、太阳能发电,虽然对其投资巨大(居世界首位),但真正上网的商业发电量却远低于预期值[5]。 2010年新能源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约0.5%,因而即使将其计入一次电力,所占份额也仅为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