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纪凡谈论了未来几年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经历了2011年的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亏损后,行业会进一步的整合,...[详细]
光伏行业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以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引领的产业化高潮,遇阻于...[详细]
尽管春节过后,由于部分光伏库存的消化和短期订单需求的增加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上扬;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初裁...[详细]
光伏电池产能过剩
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10年超过8000兆瓦,产量高达全球的50%,居世界首位。近几年大量资金持续迅速地涌入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到11年9月,中国的光伏产能在2000万千瓦左右,这一产能已经足够2020年的市场需求。多晶硅大规模量产
另外,仅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就超过了4万吨,较2009年有超过200%的增长,全球占比超过了25%。其中龙头企业保利协鑫年产量达到17600吨,同比增幅139.5%。江西赛维LDK 2009年产量仅225.1吨,2010年猛增至5052吨,位列国内次席。亚洲硅业、宜昌南玻、四川永祥、成都天威、宁夏阳光等均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光伏项目大批上马
去年8月发改委出台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则直接刺激了光伏企业投身大型光伏电站的神经,继而政府对光伏行业的巨额补贴又如期而至,各地竞相上马光伏项目。短短两年时间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美国双反 在美市场竞争力几近全无
去年10月19日美国SolarWorld等七家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弄得中国光伏界人心惶惶,直至今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终于公布了中国太阳能产品反补贴初步裁定结果,税率为2.90%至4.73%。虽然在有的企业看来还不算是致命打击,但许多公司的产品都被追讨相应的关税,损失很大。据称,美国商务部还将于5月16日公布反倾销税,有人估计综合税率为30%左右。这样一来,国内光伏企业将基本丧失在美市场的竞争力。欧债危机 巨额补贴不再
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各国都不同程度的下调了对光伏的补贴,中国光伏在欧洲市场举步维艰。近日,作为中国光伏最大出口对象的德国对其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改,更是大幅消减了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并已于4月1日生效。有专家预计这将直接导致2012年欧洲装机占全球装机总量的比重直降至50%,中国光伏在欧洲市场几乎沾不到什么光了。新办法带来春天的暖意
好的是,在国际市场持续地刮着寒风的时候,我国出台了新的法规,鼓励光伏企业国内布局。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这无疑让久处国际市场冰冻期的中国光伏企业感受到了一丝丝春天的暖意。下游布局成上策
随着光伏组件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一些全产业链的企业开始着重向下游布局,当然也包括那些本身就处在下游的光伏电站开发商和投资商。此时的他们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并掌握了话语权,他们意欲通过产业垂直一体化发展获取电站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同时也为自身的组件销售提供稳定的渠道和出海口,以此突破产能过剩的困局。地方政府积极规划
光伏行业转战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空间,但国内各地区和城市对发展光伏的积极规划也一直没有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更是对于光伏发电项目尤为热爱,这也让在国际市场上受冷的中国光伏企业看到了温暖的后方,纷纷转战国内。进军海外新市场
海外的庞大市场损失是国内市场一时间无法弥补的,中国光伏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使很多企业不满足于国内,于是积极谋求开辟海外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