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葛纷繁,从善如流谈何容易
苏丹,一个因常年贫困和战乱而广为人知的国家,因为一次前无古人的公投重新走上了世界舞台。此次公投,虽然为结束苏丹地区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带来了曙光,却也因其复杂的政治争斗和令众人垂涎的丰富石油资源,而使形势更加的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由于南苏丹是内陆国,石油出口将继续依赖北方,对于自己的资源要与别人——还是昔日敌人分账,许多南苏丹人忿忿不平,不少人主张,修建通往肯尼亚蒙巴萨的输油管,实现真正的“资源自强”。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一来工程浩大,底子如此之薄、财力如此之弱的南苏丹不论自营、告贷,都很难短期内收效;二来石油收益同样是北方命根子,一旦命根子被剪,北苏丹的激进主义思潮势必再度抬头,一旦如此,最终的结果只怕是两败俱伤。要避免这种最坏结局,南方应把眼光放长远些,对新的石油出海通道谨慎推敲,慎重决策,即使上马,也要力争不刺激北方的根本利益。 [详细]
中国一方面应设法巩固与南北苏丹关系,另一方面尽量参与其他国家与南部苏丹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南部苏丹的新输油管道建设。与此同时,中国还应加大对当地的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以改善中国在当地的国家形象。
随着公投结果的初步揭晓,南部苏丹的独立已无悬念。与之相应,中国与南部苏丹的关系也很可能将从党际关系上升为国际关系。然而,这一转型的前景并不确定,甚至可能严重威胁到中国在当地的利益。
第一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中国与苏丹关系的性质由双边转变为三边,这分别涉及南北苏丹关系和南北苏丹的内部政治发展。
第二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南部苏丹独立后的国际博弈,特别是来自美国、欧洲及部分亚洲国家的竞争。
考虑到中国与南部苏丹关系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国一方面应设法巩固与南北苏丹关系,另一方面尽量参与其他国家与南部苏丹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南部苏丹的新输油管道建设。
[详细]
日本媒体指出,美国之所以如此积极地介入苏丹事务,表面上看是出于最终结束苏丹内战这一人道主义目的。实际上,美国的真实意图是确保日产量达49万桶的石油权益。美国雪弗龙公司原本就对自己发现的油田因内战和制裁无法开发的现状感到不满,希望恢复“既得权益”。
苏丹的地质条件表明其拥有大型油田,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苏丹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公司进入苏丹,在长达10年的勘探开发中,探明了1.8亿吨石油储量。1983年,由于南方油田的发现,再度引起苏丹内战。次年雪弗龙公司开始撤离苏丹,并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开始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发生经济联系。
不过苏丹却在此之前借助中国的力量短期内从一个纯石油进口国变成一个新兴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
美国面对苏中良好合作的局面,只能是施压加利诱,威逼苏丹按期实施公投。
分析人士认为,苏丹南方公投对美国而言作用是多方面的:肢解苏丹,使非洲发生“巴尔干化”, 继续对非洲玩弄“分而治之”的伎俩,延滞非洲的复兴,保持对非洲的控制,为自己解套,从而有理由允许美国公司进入苏丹争夺石油资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