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能源经济 | 电力 | 煤炭 | 石油天然气 | 新能源 | 能源科技 | 能源外交 | 节能减排 |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 | 城镇能源 | 分布式能源

纠葛纷繁,从善如流谈何容易

      苏丹,一个因常年贫困和战乱而广为人知的国家,因为一次前无古人的公投重新走上了世界舞台。此次公投,虽然为结束苏丹地区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带来了曙光,却也因其复杂的政治争斗和令众人垂涎的丰富石油资源,而使形势更加的波诡云谲,变幻莫测。
      而对于拥有大量石油资本的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如何在复杂形势中立足并谋取更大发展,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南北恩怨:背景复杂 积怨深厚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从历史上来看,苏丹北纬10度线以南直至边界的南苏丹(或称苏丹南方)在人种民族、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宗教文化诸方面均与苏丹北方存有较大差异。
      苏丹北方居民的信仰以伊斯兰教的阿拉伯穆斯林为主,而南苏丹主要居民依旧是信仰原始宗教的非洲裔人。
      1899年苏丹沦为“英埃共管”,实际成为英国殖民地。从1902年起英国当局就酝酿苏丹南北分治,二战后英国唆使南方亲英人士提出南北分治的要求,南苏丹问题由此而生。
      1956年苏丹独立后,历届政府对南方执行的歧视高压政策造成南苏丹问题日趋激化,由此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发生了两场延续多年的南方黑人反对喀土穆中央政府的南北内战。
      1969年上台的尼迈里政府曾一度结束了第一场南北内战。然而十年之后,由于尼迈里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失误的政策。特别是由石油导致的巨大分歧,导致1983年南北双方内战再起,血战持续了长达11年的时间。
      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倡导下,苏丹政府同南苏丹SPLM(“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组织)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2005年,苏丹政府同SPLM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成立包含南方力量的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结束了当代非洲延续最久的内战。这次内战造成约200万人丧生,约400万人流离失所。根据《全面和平协议》,在6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11年,南方进行决定南方最终地位的全民公投。
苏丹南北石油收入分配存在巨大挑战
  • 利益交错 分配艰难
          虽然公投结果已决定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但南北双方还需要利用6个月过渡期,就公民身份、石油收入分配等关键议题展开艰苦谈判。
          苏丹南部石油产量占全国70%,南部自治政府98%财政收入来自石油。不过,石油出口基础设施基本在北方。南部必须依靠穿越北部的输油管道才能出口原油;没有来自南方的原油,北部输油管道只是摆设。
          另外,南北分界线的划定、苏丹中部阿卜耶伊地区的归属以及尼罗河水的地区分配议题也将令谈判代表头疼。如果不能顺利度过7月的过度时期,将为未来留下冲突的风险。 [详细]
  • 和平共处是两国共同发展的根本前提

          由于南苏丹是内陆国,石油出口将继续依赖北方,对于自己的资源要与别人——还是昔日敌人分账,许多南苏丹人忿忿不平,不少人主张,修建通往肯尼亚蒙巴萨的输油管,实现真正的“资源自强”。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一来工程浩大,底子如此之薄、财力如此之弱的南苏丹不论自营、告贷,都很难短期内收效;二来石油收益同样是北方命根子,一旦命根子被剪,北苏丹的激进主义思潮势必再度抬头,一旦如此,最终的结果只怕是两败俱伤。要避免这种最坏结局,南方应把眼光放长远些,对新的石油出海通道谨慎推敲,慎重决策,即使上马,也要力争不刺激北方的根本利益。 [详细]

石油争夺:中美博弈掺杂其间
  • 苏丹南部独立将影响我国石油权益
          如果苏丹南部独立,中国的石油权益将受到影响,因为苏丹南部比北部更亲西方,可能会考验中石油等中资公司在当地的投资与合作。不过,中国近期与寻求独立的苏丹南部当局之间的互动也在进行,在公投期间,中国派出了观察团,并与苏丹南部当局领导人进行了接触。去年12月,苏丹南部当局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了中国。
          苏丹是中国苦心经营多年,比较成气候的海外石油阵地。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00多家公司、3万多人在包括苏丹北南双方以及达尔富尔等地区工作,参与工程承包、技术合作、投资等。目前中国在苏丹拥有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产业链,覆盖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各领域。
          从长远看,中国加大这一地区的投资,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对苏丹石油的长期开发,更在于它关系中国的整个非洲石油开发战略。以这个基地为据点,中国在非洲的寻油之路逐步延伸。当然,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剧增,以及更深介入非洲的石油开发,有可能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详细]
  • 中国的应对

          中国一方面应设法巩固与南北苏丹关系,另一方面尽量参与其他国家与南部苏丹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南部苏丹的新输油管道建设。与此同时,中国还应加大对当地的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以改善中国在当地的国家形象。
          随着公投结果的初步揭晓,南部苏丹的独立已无悬念。与之相应,中国与南部苏丹的关系也很可能将从党际关系上升为国际关系。然而,这一转型的前景并不确定,甚至可能严重威胁到中国在当地的利益。
          第一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中国与苏丹关系的性质由双边转变为三边,这分别涉及南北苏丹关系和南北苏丹的内部政治发展。
          第二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南部苏丹独立后的国际博弈,特别是来自美国、欧洲及部分亚洲国家的竞争。
          考虑到中国与南部苏丹关系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国一方面应设法巩固与南北苏丹关系,另一方面尽量参与其他国家与南部苏丹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南部苏丹的新输油管道建设。 [详细]

  • 美国的石油政治:老谋深算意在深远

          日本媒体指出,美国之所以如此积极地介入苏丹事务,表面上看是出于最终结束苏丹内战这一人道主义目的。实际上,美国的真实意图是确保日产量达49万桶的石油权益。美国雪弗龙公司原本就对自己发现的油田因内战和制裁无法开发的现状感到不满,希望恢复“既得权益”。
          苏丹的地质条件表明其拥有大型油田,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苏丹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公司进入苏丹,在长达10年的勘探开发中,探明了1.8亿吨石油储量。1983年,由于南方油田的发现,再度引起苏丹内战。次年雪弗龙公司开始撤离苏丹,并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开始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发生经济联系。
          不过苏丹却在此之前借助中国的力量短期内从一个纯石油进口国变成一个新兴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
          美国面对苏中良好合作的局面,只能是施压加利诱,威逼苏丹按期实施公投。
          分析人士认为,苏丹南方公投对美国而言作用是多方面的:肢解苏丹,使非洲发生“巴尔干化”, 继续对非洲玩弄“分而治之”的伎俩,延滞非洲的复兴,保持对非洲的控制,为自己解套,从而有理由允许美国公司进入苏丹争夺石油资源。 [详细]

调查


专题策划:谢璇    设计/制作:杨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