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俄罗斯的原油输送至我国境内的中俄原油管道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 [详细]
目前,中俄关系正在进入全面发展的成熟期,合作关系日趋加强,能源合作是中俄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但是,由于中俄能源合作涉及两国政治、...[详细]
历经了14载波折反复,中俄原油管道终于实现了正式投产,但这一管线的开通仅仅为中俄能源合作开了一个小头。由于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关税一再提高,以及国际油价的一再冲高,让根据交割时的主流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俄罗斯原油失去了近水楼台的价格优势。正像是评论所说的,中俄的这一合作仅仅是保证了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并不能给主要运营者中石油带来明显的经济效应。 另外作为远东石油管线的分支,中俄石油管线的投产更加的巩固了俄罗斯这一远东输油管线唯一供油国在亚太地区的石油价格话语权。 俄罗斯正在一步步的将石油定价话语权揽入怀中。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999.04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
该项目于1994年由俄罗斯提议,历经14年,于2009年2月,签署了《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中俄原油管道最终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为迎接来自俄罗斯的原油,大庆油田建造了18座1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此外中俄双方还合资45亿美元成立了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分别占股51%和49%。每年通过管线供应中国的1500万吨原油中,有1000万吨要用于保障该合资公司的炼油项目需要。
大事记:[查看详细] | |
1994年 | 俄罗斯石油企业向中方提出修建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石油管道的建议,中俄双方开始就此进行探讨。 |
1996年4月 | 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 |
2001年年7月 | 双方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等文件。 |
2001年9月 | 中俄两国总理正式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 |
2002年12月初 | 普京访华,中俄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保证已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 |
2002年12月 | 日本政府给俄罗斯政府写信,表达了修建“安纳线”的愿望。 |
2003年1月 | 小泉访俄向普京提出,如果修建“安纳线”,日本每天将可以从俄罗斯进口100万桶石油。 |
2003年3月 | 俄总理卡西亚诺夫主持召开政府工作会议,确定了俄远东原油出口管道铺设方案,即基本采纳“二并一”折中方案。 |
2003年5月28日 | 中国天然气集团总公司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和关于600万吨原油的铁路购销合同。 |
2004年3月3日 | 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公布远东石油管道“新方案”:计划修建两条管道,一条通往纳霍德卡,另一条分管道通往中国,管道起点是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的枢纽泰舍特,并上报政府审批。 |
2004年6月30日 | 俄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表示,俄政府已基本确定原油管道主干线通向太平洋港的纳霍德卡,即泰纳线(泰舍特至纳霍德卡)新方案。这条干线确定后,俄罗斯将同中国就修建通往中国的支线问题进行具体商谈。 |
2004年6月30日 | 俄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表示,俄政府已基本确定原油管道主干线通向太平洋港的纳霍德卡,即泰纳线(泰舍特至纳霍德卡)新方案。这条干线确定后,俄罗斯将同中国就修建通往中国的支线问题进行具体商谈。 |
2008年10月27日 |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莫斯科,对俄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俄中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13份经贸合作文件,其中包括关于兴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原则协议,为此,中方将向俄罗斯贷款250亿美元。 |
2008年10月28日 | 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尼古拉·托卡列夫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共同签署有关建设和运营"斯科沃罗季诺至中俄边境石油管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协议。 |
2009年2月17日 | 中俄双方签署了《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由此为中俄原油管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
2009年5月18日 | 漠大线原油管道正式开工。 |
2010年09月27日 |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 |
2011年1月1日 | 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