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语
2009年,中国经济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功实现了"保八",但遗留的问题也不少。
2010年恰逢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变得尤其迫切,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一大重要渠道。
本网声音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目前,全球以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再次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革命已经成为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三大关注焦点。寄希望今年"两会"能够高度关注这一问题,积极推动中国的能源体制市场化改革。
今日视点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我国政府承诺到2010年单位GDP 能源消耗量减少20%的基础上,进一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健全与碳排放相关的法律
提高碳排放监测水平
建立“低碳评估体系”
开展低碳区域地方试点
发展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重点行业
中国探寻“低碳”历程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9年08月 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制订《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
2009年11月中国确定"碳排放强度"具体指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009年12月7日,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该会议成为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2010年要把加快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放在能源工作的首要地位。围绕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大能源科技研发力度。
风电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电网瓶颈制约、风电设备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应以战略的眼光,进一步规范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全球风电产业近十年来获得...
[详细]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前,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组...
[详细]
在大力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已在风能的利用上给予了上网电价补贴的政策扶持,但对于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太阳能行业的上网电价补贴却仍尚无定论。虽然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仍然高于...
[详细]
新能源发展问题备受“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政协一号提案就聚焦于低碳经济,但其间仍有一些被迟滞的因素亟待受到重视。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常委、泰豪科技总裁黄代放坦言,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