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油价新观察

2017-03-09 14:45:19 能源评论   作者: 张抗  

2016年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达成八年来首份减产协议,减产规模为原油120万桶/日,油价应声上涨。中国国家发改委12月14日宣布,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12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435元和420元,国内油价全面回归“六元”时代。一时间,对油价未来走势的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欧佩克控油价时代终结

从短期市场来看,在需求没有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供给方减产或许导致市场心理变化从而推高油价。但从长期来看,总体供给充足,短期油价上升,就会有相应成本的替代产量进入,进而产生压制油价继续上升的效果。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OECD实施了“市场力量战略”,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国际金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后冷战时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改变,OPEC内部分化加剧、话语权和影响力削弱,已不能单方面的控制国际油气贸易和价格。世界石油市场己由长期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石油也从强加在其身上的战略武器而向大宗商品的本来面貌回归。与之相应,其作为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却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石油贸易、影响着世界经济。这次的低油价的持续和可以预期到的影响正是表明这一重大转变己基本完成,一个多因素控制国际石油的新时代己经到来。其突出表现之一是石油的地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生产和消费中心的多元化。新的生产、出口国所占份额的扩大使本来就趋于解体的OPEC作用式微。更加充分的供应和日趋成熟、开放统一的国际油气市场使以石油为武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的综合安全观逐渐取代。而在众多地缘因素中既作为最大油气生产国、消费国又作为最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经济体,油气4G(美国、中国、俄罗斯、沙特)的重要作用已经突显出来。

供需变化:50美元/桶是临界点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发展动力不足、经济低迷的状态。这种情况与“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相叠加,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使得持续的油气需求不旺的形势难以在近期改变。进一步看,OECD国家己出现石油消费量降低的趋势,2005~2014年间的年降率为1.37%。今后其以新能源替代油气的势头仍将保持或有所加大。作为全球经济和油气消费主要拉动者的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7%左右的新常态,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会再走以高耗能来保障经济发展的老路,其能源和油气消费弹性系数将明显小于1,更令人关注的是即使在非洲、拉美等国也开始了因地制宜的发展非化石能源。需求的持续降低己经威胁到低油价时本应大幅盈利似下游,使有强大技术支撑的大型炼油企业利润也开始下降。BP2016年二季度利润为6年来最低,同比下降19.3%,美国最大炼油商瓦莱罗能源公司预计三季度利润同比将下降46.5%。几乎所有机构的预测都认为,从中长期看石油消费仍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受基础建设的制约天然气的消费增长也将维持在中低速。

一般说来,当油价等于或略高于生产(开采操作)成本时,石油公司会仅从已开发油气田中生产。当油价升至等于现金成本时(这时公司没有负现金流),他们就有一定的扩大生产动力,如建设新产能以弥补自然递减使产量保持稳定或低速增长。当高于现金成本并接近或达到完全生产成本时,就会大力勘探以保证储量补充系数等于或大于1,从而增强油气生产的可持续性。科技进步成本降低使以加权平均保本价格计全球石油项目目前为51美元/桶、美国页岩油为55美元/桶。那么,可大致以50~55美元/桶为进入平均油价保本与否(盈亏平衡)的临界点。

回顾近两年的变化,油价下降导致的产量变化可能滞后,如按伍德麦肯兹的统计,布伦特油价降至50美元/桶左右时产量才表现出下行压力,当下降到35美元/桶时全球有340万桶/日的生产出现负现金流,但真正停产的仅10万桶/日、占全球产量的0.1%、且主要为加拿大沥青油砂油。而油价上升导致的产量提高则可能因人们的心理预期而有某种提前。从掌握美国优良页岩气资源的企业看,预期油价达40美元/桶时就可考虑扩大生产抢市场了。近两年的油价变化作了某种验证:油价两次上升到50美元/桶以上时都引起钻井数的回升,似乎产量预期上升这只“无形的手”压住了油价。看来至少在近期(如2020年前),在其他条件无重大变化时,油价升达50美元/桶附近时就开始触动许多地区(陆上常规)石油生产者的“敏感神经”,开始加大投入并增产,到55美元/桶时更多美国页岩气生产者也会批量进行恢复产量的运作。此二者的叠加足以使产量加大到影响供需间脆弱微妙的平衡,产生使油价上升停止或转为下行的压力。而油价达到或超过上游的完全成本时,则会又开启通向新一轮产能过剩之路。以此预测:在近期的未来即使油价有所抬升其年均值也大致为50~55美元/桶。

中长期:或引发重大拐点

一方面,基于节能、油气替代和经济低速增长使油气需求不再像此前那样旺盛;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成本降低带来供应日趋充足,这样的供需态势是决定中长期油价的根本的“结构性因素”。预料在美元汇率无大变化(如美元指数为100左右)的情况下,中长期年均油价可望维持在60~80美元/桶的范围、均值70美元/桶左右,油价恢复到100美元/桶将是个小概率事件。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消费中心的日趋多元化,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日趋成熟和金融监管的完善,油气价格的波动幅度也有变小的可能,油气供应安全程度趋高。显然,这个过程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油价也会有某种周期性的、有时也会是超乎预期的变化。上述情况对多数油气生产、特别是消费国都是有利的。

但是,对一些“财政盈亏平衡油价”很高的石油输出国(如高于9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情况就不那么美妙了。低油价造成的入不敷出长期积累将带来深重的危机。出路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大幅缩减开支。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和海合会国家目前的应对措施还是很不够的。沙特等国在削弱王室贵族巨大开支和军费支出上都面临巨大的障碍。而对于国内政局不稳无力进行类似改革的国家(如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利比亚)就可能陷入经济政治的大动荡。石油出口国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动荡必将引起一系列链锁反应,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增长、对地缘关系的稳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低油价的持续使油气产业出现大动荡、大改组,使世界石油供需态势和地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与经济低迷的背景相叠加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的重大挑战和机遇,使某些重大问题出现变化速度和趋势的拐点。中国应以更深入的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顺利度过经济转型期,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