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鲍国宝:中国电力工业先驱

2016-11-30 09:32:00 5e

简介:鲍国宝(1899.5.5~1978.10.5)中国著名电力工程专家,国家一级工程师。广东香山(今珠海山场)人。19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随即赴美;192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获机械工程师学位。1923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教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汽处处长、南京首都电厂厂长、福州电厂总稽核兼总工程师、广州电力管理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宜宾电厂、岷江电厂厂长,广州电厂理事长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华北电力总局总经理、华北电业管理总局局长,燃料工业部修建司、设计行政司司长,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鲍国宝,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力第一位著名专家”。是他,在中国兴建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发电厂:西村发电厂。

鲍国宝长期从事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技术研究及发电厂的设计与管理工作。曾筹建并主持了前述各电厂的工作。曾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长。是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早期电力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一生践行“西学为用”之理念,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初期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鲍国宝,首先践行国人自己办电

1899年5月5日,鲍国宝生于广东香山(今珠海香洲山场村)一个茶商家庭。18岁时,他进入北京清华学校,一年后由公费资助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鲍国宝因成绩优异被授予“金钥匙”奖(GoldenKey),同时开始在美国著名的发电厂实习。

1923年,鲍国宝学成归国,像当时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渴望着用知识和技术报效国家。然而,当时中国电力的发展相当缓慢,电力企业有的关厂停业,有的为外资兼并。

在经历一段教书生涯后,直到1928年,他收到来自南京建设委员会的邀请,担任电业处副处长,自此再没离开过电力的建设、经营和管理。

鲍国宝更大的兴趣是参与电厂的建设。30年代初,政治局势相对较稳,电力领域大批技术专家陆续回归,“他希望能带头上一线。”鲍百铸回忆伯父鲍国宝时这样说。

1930年1月,鲍国宝受命负责建设南京新电厂,历时三年建成。在揭幕典礼举行前一周,他却被调往福州,主持又一个新电厂的建设。

抗战爆发,在广州沦陷前夜,鲍国宝受命坚持供电,直到最后。如果失守,需破坏电厂。当日军即将长驱直入的消息传来,他接到了当时的广州市长的电话:“我先走了,你好自为之。”

得知广州失守的鲍国宝,随即与西村电厂厂长楼钦忠赶到电厂。路上已隐约听到炮声和坦克车的轰鸣声。他坚持“电厂不能留给敌人”。来到西村发电厂,他发现预定破坏电厂的国民党工兵和炸药已不见踪影,鲍国宝和楼钦忠只能自己找来些棉花、稻草之类的易燃品,浇上汽油,塞在发电机机芯和周围,无奈地点上火,烧毁了自己辛辛苦苦建成的西村电厂。他们直到火焰穿过发电厂的屋顶才最后撤退。

12月,杭州、汉口、湘潭等各地的大量电力设备也被这样处置。看着这些用无数心血和资金建起来的电厂被亲手毁弃,工程师们的痛苦滋味可想而知该有多么难熬。

迁到重庆后,鲍国宝又在四川到处建设电厂。在宜宾,他负责建造了抗战时期内地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厂。到抗战末期,宜宾电厂除供电主城区外,还需供应抗战后方生产新闻纸、钞票纸的两个重要工厂。他还带领年轻的工程师们,在既无地图,又无测量资料的情况下步行勘察,最终建成抗战后方电压最高、输电最远的输电线路。

是鲍国宝,第一个以电力支援抗日

在战争炮火下紧急送电,对于鲍国宝来说并不陌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州很快成为日军的轰炸目标。当时在广州担任电业管理处总经理的鲍国宝,在“保卫大广东”的号召下,决心坚持发电,以电力支援抗日。

“市区受到轰炸无辜死者的尸体尚未收拾,电线工已经出现在街头电线杆上抢修。海珠桥上,敷设的电缆发生故障,敌机还在上空盘旋,我们就在嗡嗡声下不停地抢修。”鲍国宝的下属王平洋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抗战胜利后,鲍国宝担任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上任后,他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向察中地区送电。

北平解放前夕,资源委员会总负责人孙越琦在南京召集鲍国宝等各部门领导人开会。白天,孙越琦在例会上“贯彻传达”蒋介石的指令:撤离北京,并将一些厂搬去台湾。到了晚上,他又召集众人做真正的布置,即留守北平,迎接解放。

在这样的决心下,鲍国宝派出大批工人,先将城里的全部配电线路,除供路灯与自来水的变压器外一律拆开。同时,组织队伍准备冒险出城抢修。然而,出城要取得傅作义司令部的同意。鲍国宝决定一试,派人前去试探,几经磋商,被允许出城查修线路。

最终,修线工作完成,北平城得到了来自解放区的电力。

1949年1月底,即将解放的北京城,进行着一场重要的交接。通过电力调度电话,鲍国宝与任一宇联系好解放军接管资源委员会在北平各单位的事宜。2月3日,解放军进城之日,鲍国宝的办公室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见面会,军管资源委员会军代表徐驰,在这里见到了资源委员会在北平的各单位负责人,办理了接管事宜。

与此同时,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开始被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些企业均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其职工包括绝大部分高级技术管理专家,留在了大陆。

解放军进城后,鲍国宝将冀北电力公司全套发电设备和一批电业人员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为日后京津唐电网的迅速恢复,保证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鲍国宝,最早紧急送电进入北京

1948年隆冬,天色渐暗的北平城,街道上路灯全熄,室内烛光如豆,人们在一片漆黑中等待着围城后的第一次电力供应。

北平城外,围绕电力供应的战斗正激烈进行。12月14日,京西咽喉要道附近,解放军先头部队与企图占领发电厂的国民党军队激战,而这里正是负担着整个北平供电任务的石景山发电厂。最终,解放军夺取并修复了石景山电厂。

北平城外一片光明之时,城内仍无水无电。时任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的鲍国宝心中焦虑万分。作为一名学者型企业家,他早已接受北平地下党的劝说,决定带领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留守企业,为和平解放北平、提供电力做贡献。而首先要做的就是争取向城内送电。

12月27日,鲍国宝和下属王平洋等人通过电力调度,用对讲无线电台与城外解放区的石景山电厂开始了秘密通话。

在接到石景山电厂军代表“只给市民供电,不给国民党反动派供电”的指令后,鲍国宝组织线路抢修队冒险出城,连接起在战火中被切断的送电线路。

不久,尚在围城状态下,灯火就点亮了沉寂如墨的北平城。

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电业管理总局。在局长人选的确定上,中央看中了当时电力系统资格最老的技术专家鲍国宝。在周恩来的亲自任命下,鲍国宝成为新中国电力事业最早的一位技术派领导者。

是鲍国宝,真正做到“永不退休”

1949年9月,冀北电力公司已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华北电力公司,鲍国宝依然是总经理,在他所辖的华北区域内就有大量的“蜡烛电厂”。于是,他将精力首先投向了这些电厂的修复。6月,对华北经济恢复有重要意义的大同煤矿急于恢复生产,而其电厂在战争中破坏严重。鲍国宝奔波于大同及京津唐各处,寻找资料,拼凑机组,不到两个月,煤矿恢复供电。

1950年2月,距开国大典4个月,第一次全国电力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周恩来的主持下,燃料工业部在会上通过了一个决议,提出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大力发展电力,保障安全供电,同时准备立即动手在全国建设一批重点电源设备,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一五”计划中,由苏联援助建设的大型工程有156项,其中电力工程占七分之一,而且几乎全为火力发电。

这一时期,鲍国宝担任司长的燃料工业部修建司,正是这些援建工程的主管部门。他管理的范围包括苏联对东北抚顺、阜新、富拉尔基三个电厂的恢复以及苏联援建的太原、郑州、西安、重庆、乌鲁木齐等五项工程。

到“一五”计划末,中国新增的装机容量已高达246.9万千瓦,也就是说,新政府用8年时间超越了旧中国67年的全部电产量。

1958年初,专门负责全国电力规划与管理的水电总局,从燃料部独立出来,由为北平和平解放立功劳的傅作义担任水利电力部部长。这是一个信号,显示出那时对全国电力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已成竹在胸。

而此时,鲍国宝却回到了专家顾问的位置。在新成立的水利电力部,他成了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以后十多年间,虽然参与主持着电力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但已很少参与管理工作。鲍百容回忆说,此时父亲依然忙碌,只要让他做与发电有关的事,他就不会停下来。因为父亲常说的是“永不退休”。

然而,1966年一顶“反共救国军司令”的帽子,却让鲍国宝遭受挫折。先是三年的隔离审查,接着又前往河南劳动。

鲍国宝的儿子鲍百容发现父亲的案头摆满了稿纸,鲍国宝对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建议文章也越来越多。鲍百容说:“一天,父亲特别高兴,他的一篇文章登在了部里的简报上,文章登出不久,中央领导找部长谈发展电力的事,父亲希望他的文章会有帮助。”

鲍百容知道,父亲始终有一桩心事——等待组织对他的政治审查结论。

1978年10月,鲍国宝带着未摘掉的“帽子”离开了人世。16年后的1994年,中央的一份通知,把人们的记忆又一把拉回到多年前的历史时空:经研究,鲍国宝同志可按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对待,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1948年10月1日算起。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鲍国宝,电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