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围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冻产甚至限产的言论不绝于耳,但只限于言论上。目前,政治和经济多方因素促使欧佩克限产成为现实,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但协议能否顺利实施仍存较多疑问。
从2014年12月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放弃“限产保价”策略开始,到2016年“冻产”计划泡汤,欧佩克逐渐丧失了石油市场管理者的角色。同时,两年多的超低油价对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和石油工业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沙特都不得不通过削减国内社会福利来缓解财政压力,委内瑞拉等国则更是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在此困境下,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主的产油国对于通过冻产或者减产方式支撑油价的呼声高涨,但由于种种原因,冻产协议迟迟没有达成。
就在市场普遍认为冻产难以达成的时候,9月28日,欧佩克在阿尔及利亚非例行会议上超预期达成了8年来首个限产协议,彰显其重拾市场对欧佩克作为稳定价格调节者的信心和重振产油国石油经济的决心。会上,成员国同意将总体日产量减少至3250万至3300万桶,以平衡市场供求。同时,欧佩克称将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以确定各成员国的产量配额,具体结果将于11月30日在维也纳召开的欧佩克第171次正式会议上公布。
此次限产协议或者今后会议上可能实施的限产或减产协议的实施效果存在诸多方面的变数。一是欧佩克此次达成的限产协议仅仅是一个局部协议。伊朗、利比亚、尼日利亚三个国家获得豁免,不受限产协议的限制,同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产油大国都没有加入。二是即使在11月会议上确定各成员国的产量配额,但执行效果存疑。欧佩克目前的产量是3350万桶/日,而欧佩克此前确定的配额是3000万桶/日,这意味着不少成员国在进行超限额生产。从历史经验看,以往限产协议的执行并不好,特别是在当前各国经济疲软,急需依靠出口原油获得资金的情况下,超配额生产将成为常态。三是美国或成为协议落实道路上的拦路虎。传统产油国减产提价的另一面或将是美国页岩油增产及其对传统原油市场份额的抢夺,最终将使减产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产。
不过,欧佩克限产将加速市场再平衡过程。
2015年,世界石油供应富余180万桶/日,是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供应过剩。2016年,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改善,全年富余60万桶/日。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下半年世界石油市场将重回平衡,然而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疲弱、加之欧佩克原油产量超预期增长,石油市场再平衡的时点被推迟至2017年。
预计2017年世界石油市场将重归平衡甚至供不应求:若欧佩克原油产量维持在目前3350万桶/日左右的水平,则2017年世界石油市场将供大于求5万桶/日。若欧佩克原油产量为3250万桶至3300万桶/日,则世界石油市场将供不应求95万至45万桶/日。若欧佩克在11月会议上加大减产力度,则世界石油市场供不应求将超过100万桶/日。
短期内,限产无法改变供需基本面,油价持续上涨阻力较大。产油国达成的减产协议对油价有提振作用,10天内油价涨幅超过13%,但是否有趋势性影响尚不确定。同时,市场基本面压力仍较大:石油需求季节性增长疲弱、欧佩克及俄罗斯产量处于历史高位、美国原油生产可能复苏,因此油价持续上涨阻力较大。
(作者陈蕊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