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严爽:中国石油工程第一人

2016-10-31 10:50:00 5e

简介:严爽(1895~1962)江苏泰兴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矿冶系;191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到开滦煤矿矿场、北京石景山龙烟铁矿和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任职;1929年6月又到吉林穆棱煤矿任采煤技师;1932年到南京国防设计委员会做调查员;1937年赴日本、美国考察石油工业。后入美国诺曼大学研习石油工程;1938年出任甘肃油矿筹备处主任兼矿务工程师;1939年主持开钻玉门第一井;1950年奉命调往国家燃料工业部;1955年石油工业部成立,被任命为勘探司副司长; 1960年到石油科学研究院任一级研究员;1962年5月病逝于北京。

严爽,中国石油工程开拓者。北京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先后在唐山开滦煤矿、北京龙烟铁矿、实业部等单位工作。后因军阀割据,工资不能按月支付,遂离开实业部至吉林省穆棱煤矿任职。日本侵占东三省后,离开穆棱煤矿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作,成为玉门油矿的开拓者。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作为打出第一口出油井的中国人,严爽是应该被载入史册的。

打出我国第一口出油井 助力红军狠灭敌人气焰

1933年9月,严爽在后来成为资源委员会负责人的孙越崎带领下,骑毛驴上了黄土高原,做开发前的考察工作。黄土高原上千山万壑,举步维艰,望着无路可觅的山野,孙越崎、严爽一行深感在此地创办油矿的艰难,但他们似乎听到了日军越过长城的铁蹄声,特别是严爽经历了东三省的沦陷,对山河破碎有着亲身的感受,决心全力相搏,将陕北石油采出奉献给国家,以灭敌焰。

1934年,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决定开采陕北石油,任命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奠基者孙越崎为陕北石油勘探处处长,严爽为主任。当年9月,在陕北延长井位,严爽担任第一钻井队队长的101井出油,日产1.5吨。这是中国人完全以自己的力量打出的第一口出油井。这是一个在中国石油工业史上划时代的日子,严爽也成为中国石油钻井第一人。

出油的第二天,他们架起了原始的卧式锅炉,用骆驼草、柳树和附近煤矿的煤作燃料,采用蒸馏的方法炼出了柴油。随即用自己炼出的柴油启动柴油发电机,向北京的翁文灏发去了报捷的电报。7个月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攻占了延长,油矿归共产党管辖。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高登榜向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汇报工作,当毛泽民得知延长油矿的情况后,为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发展生产,毛泽民命高登榜立即将严爽等人接到他那里住下。毛泽民与严爽促膝谈心,请严爽担任延长油矿的技术主管、中央石油厂主管技术的厂长,高登榜任行政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石油厂先后为红军和边区政府生产出煤油、蜡烛、油墨及油印纸。

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军中多南方籍战士,北方寒冬朔风凛冽,红军战士不适应北方冬天的寒冷干燥天气,手足多为皲裂或生冻疮,行动大为不便,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严爽研制出防护油膏,批量生产,供红军使用。为此,严爽受到中央的表扬,被授予“边区模范”。1936年初,在毛泽民的关怀下,由高登榜介绍,严爽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创建我国首个石油基地 为抗日提供重要能源支持

正当严爽一行在大西北的荒原上风餐露宿,为石油奔波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石油!1938年6月12日,资源委员会在汉口成立甘肃油矿筹备处,任命严爽为筹备处主任,开发玉门石油。

严爽和孙健初、靳锡庚同赴兰州,做物资上的准备。11月28日,严爽一行人坐上一辆破旧的卡车,沿着刚修建完毕的简陋的兰新公路,从兰州颠簸着向酒泉进发,再次去玉门。这时候,河西走廊早已没有了昔日丝绸之路的繁华,戈壁连绵,飞鸟不见,寒风飒飒,黄沙滚滚,一行人在卡车上冻得缩成一团。12月4日到达酒泉,将甘肃油矿筹备处设在三官楼街。当时的酒泉是一个很穷的城镇,严爽去的时候正是滴水成冰的季节,仍看到许多人身上没有完整的衣服,到夜晚烧热了炕,就光着身子躺在炕上。没有菜吃,全城寥寥几个卖菜的同时做着鸦片生意。

在酒泉,严爽又召集了几位当地人做测量工,由靳锡庚做他们的老师。12月23日,一行人骑着骆驼,向老君庙出发。中国石油史应该记住这些名字:严爽、孙健初、靳锡庚,以及工人刘万才、宿光远、邢长仲、刘兴国,还有一名没有留下姓名的驮夫。

22峰骆驼驮着他们和物资出嘉峪关,向玉门走去。祁连山上银装素裹,祁连山下荒漠黄沙,苍凉凄寒的穹隆下,万物皆空,唯有这支驮队在与大自然的博斗中艰难地跋涉着。这里听不到中国军民与日寇激战的枪炮声,但这声声驼铃同样昭示着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不可动摇的意志。在这一望无垠的荒漠旷野,严爽等一行人,忍着饥渴,迎着刺骨寒风,到海拔2200米的祁连山麓去找石油,他们同样是中国人的骄傲。

1939年3月,经周恩来批准由陕甘宁边区借来的第一部钻机运抵老君庙,从各地调集和招募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也陆续到矿。5月6日,距老君庙北15米处,第一口油井开钻。8月11日钻至115.51米处,自喷出油,每天可产油10吨。玉门石油,这颗深藏于地下的明珠终于放出了夺目的光华。1941年4月21日凌晨3时钻到439.17米发生强烈井喷,从而发现了玉门油田的主力油层,证明玉门油田是一个储量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

当玉门石油的涌流将严爽的憧憬化为现实的时候,老君庙几乎在一夜之间闻名于世。大后方 的人民激动不已,日本人则表现出无可奈何的震惊。日本人的震惊,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拥有了石油,更因为玉门石油的发现展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意志。

玉门油矿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矿区老君庙是一个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到 处是戈壁荒漠,交通极为不便。更何况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无论是资金、设备、技术都艰难万状,创业之艰,实出人之想象。即使在这个当年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玉门油矿,设备之简陋,技术之落后,也令人吃惊。

为了增强钻井能力,资源委员会于1939年11月从宜洛煤矿调来两部旋转冲击两用钻机到玉门。后来,又有湘潭、萍乡煤矿调来的两部旋转冲击两用钻机到矿,这些探煤矿用的钻机钻探能力最大也仅800米。

严爽和靳锡庚原先都是从事煤矿工作,为了多出石油,竟像开煤矿一样,在石油河畔悬崖下 挖平硐采油,先后共挖三个硐,最深的坑道达47米,三硐日产石油一吨。由于没有输油管道,从油井采出的原油通过人工挖掘的壕沟导入人工挖掘的土油池,然后再由人夏用桶挑,冬用筐抬,运到炼厂炼油,致使原油和原油中的轻质油损失巨大。正是在如此艰巨的条件下,我国建立起了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

1941年3月16日,甘肃油矿筹备处和动力油料厂合并成立甘肃油矿局,隶属于资源委员会,由孙越崎出任总经理,严爽任矿长,负责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尽管创业之始困难重重,但甘肃油矿局还是提出了1942年产量比上一年提高9倍,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的宏大目标。时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翁文灏亲到玉门视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孙越崎、严爽等人率全体员工全力奋战,11月提前完成当年目标,为抗日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持。

整个抗战期间,玉门油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日机轰炸、1942年井喷大火和1943年的特大洪水等重重艰难险阻,1939年到1945年间,共实现钻井61口,产原油7866万加仑,炼产汽油1303万加仑,煤油511万加仑,柴油近72万加仑,此外还有石蜡等副产品,为抗战增加了巨大的物资力量。

为新中国守护国有资产 为我国石油工业贡献一生

抗战胜利后,为了整合全国各地的石油事业,同时防止国外石油公司垄断中国市场,1946年6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石油总公司,翁文灏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总经理之下设四名分管具体事务的协理(即副总经理),分别是负责总务和财务的张兹闿,负责矿务的严爽,负责炼务及材料的金开英和负责业务的郭可铨,这些人都是中国石油界的元老。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为了把石油专业人才移至台湾,在台湾设立了分公司,让严爽担任总经理,严爽断然拒绝。作为总公司协理的严爽,接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直接出面将中国石油总公司原有的“员工励进会”、“员工福利会”改造成为“员工联合会”,使之掌握在地下党的手中。“员工联合会”实际上成为中共与即将垮台的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的合法组织。斗争的结果,不仅保护了原中国石油总公司的绝大多数企业资产,而且将绝大多数高级技术人员留在了大陆,留在了新中国,可以说严爽功不可没。

为了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严爽曾撰写了《中国油矿纪要》,于1948年3月完成。《纪要》共有甲(绪言)、乙(延长油矿)、丙(新疆油矿)、丁(四川油矿)、戊(甘肃油矿)、己(台湾油矿)、庚(阜新油矿)、辛(扎哈油田,即青海油田)等8章。严爽以天干为序分章,以大写数字分节,这是比较少见的。该书对于每一个油矿都详细地描述了地理位置、开采经过和开井数、开井时间、见油情况,以及对将来的展望。后附有详细的地质或油井分布蓝图,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油矿情况。

上海解放后,严爽又编写了《中国石油事业概况》。《概况》阐述了中国的石油资源、供需、地质、公司和各油田及人造石油厂、在华洋油公司的规模和经营、油品价格、供销设备及运输的情况,并对恢复发展新中国石油工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严爽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副司长,一直满腔热情地参与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1962年5月,严爽在北京病逝。他用自己奋斗不息的一生为中国石油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严爽,石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