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国际油价还将低迷多久?

2016-03-02 15:22:07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持续低迷的国际油价给全球石油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使相关的油田服务和煤化工等替代燃料发展进入严冬,也使一些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陷入财政危机。2008年12月13日,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揭牌成立,并举办了“国际油价为何剧烈波动?”的国际专家研讨会。2014年12月14日,俱乐部围绕“油价下跌:开启一个新时代?”又一次组织了圆桌讨论会。

一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近一个月以来的油价下跌趋势令人产生诸多疑问。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决定国际油价的几个重要变量现状如何、今后将如何演变?国际油价在明年和今后5年的走势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俱乐部在其成立7周年之际,于2015年12月12日特邀全球石油市场及油价问题的国内外顶级专家再次以“国际油价还将低迷多久?”为题,就国际油价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度研讨。本次研讨会也是俱乐部第一次突破传统组织模式,利用现代网络和视屏技术,采取了现场专家研讨、在线互动以及视屏录像等相结合的形式,保证了全球顶级专家和知名组织的充分参与,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各方有价值的观点。

围绕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等,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国际能源署署长FatihBirol,美国FGE全球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FereidunFesharaki,俄罗斯国立油气大学教授、能源部原副部长ElenaTelegina,原国际能源署首席石油分析师、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石油部主任AntoineHalf,法国石油学院院长DidierHoussin,原日本石油公团执行董事TatsuoMasuda,挪威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EirikWaerness,中石化驻沙特总代表李希宏等9位专家通过视频发表了演讲。中海油原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副所长陈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杨玉峰、俄罗斯能源与金融研究院能源部主任AlexeyGromov进行了现场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以及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能源企业、境外驻华使馆代表和研究机构共110人出席会议并参加了讨论。

俱乐部总裁陈新华博士主持了会议,并回顾总结了俱乐部2008年和2014年国际油价会议的主要结论。

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结论和2008年、2014年两次会议部分有价值的观点一并总结如下。

观点一:基本面因素和投机行为共同作用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2008年俱乐部研讨会的主要结论)。

解释:自2005年底,由于全球经济持续过热导致市场释放出石油供需基本面吃紧的信号,使国际油价不断攀升。2006年后,许多金融投资者将石油作为炒作对象来谋利,形成“过多资金追逐少量石油资产”的局面,使国际油价进一步非理性攀升,直到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油价又陡然下降。这其中,由数以千计的期货交易员共同“感知”所形成的“市场心理”对短期油价波动的影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观点二: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4年俱乐部研讨会的主要结论)。

解释:一是供应侧增加,即“石油供给的持续增加是2014年油价下跌的决定性原因”。原因包括:美国产量的大幅度增加(2011-2014年,美国的石油日产量增加了350万桶,大于许多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利比亚和伊拉克产量的恢复、OPEC原油产量增长至3000万桶/天的约定上限、沙特为捍卫其市场份额而不愿意减产以及其它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的增加(包括:加拿大、巴西等国的石油产量也持续增加,北海油田的产量也止跌趋稳)。二是需求侧减少,即“需求增量下滑对2014年油价下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总体上持续低迷,石油需求增长率总体回落。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政府持续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10年来美国车用燃油效率提高了9.7%、年均行车公里数下降了8.9%)、美国交通燃料替代逐年增长、中国的原油需求增量(占全球需求增量的50%)从过去10年年均增长4.7%降到约2.3%、印度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没有大幅增加。三是汇率变化,即“美元升值也是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的另一个原因”。2003年以来,美元走势与油价的负相关关系基本确立。2014年7月份以来美元指数走势变强对油价持续走低起到了很大作用。四是地缘政治博弈,即“地缘政治形势总体上不利于抑制2014年油价下跌”。因为一方面油价下跌对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西方敌对国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这恰巧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这些国家恰好与主要产油国沙特(这些国家与沙特的地缘政治关系并不好)形成了强竞争关系,但在承受低油价方面的能力上,这些国家比沙特都弱。

观点三: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预示着全球石油行业进入了结构性变化的新时代(2014年俱乐部研讨会的主要结论)。

解释:一是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速峰值已过。原因是很难再找到像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石油需求增长是那样快速。二是页岩油、页岩气技术的成功使以中东地区为核心的OPEC之外建立了极富竞争力的石油生产能力。原因是以美国页岩油为主导的非OPEC国家非常规油气产能正在增加,数以千计的美国独立生产商代替了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机动生产商。三是石油市场与经济形势的关联性更加紧密。因为影响油价的因素越来越多,单个因素的影响力正在减弱,而多个因素的叠加效应正在成为新常态。四是亚洲市场的重要性增强。随着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降低,美洲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地区。在欧洲需求萎缩,亚洲需求继续增加的背景下,亚洲市场越来越成为众多石油供应商角逐的对象。

观点四:2015年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是2014年多个因素持续强化的结果。

解释:一是供应侧进一步增加,即“石油供给的进一步增加依旧是油价下跌的主因”。原因包括:一是OPEC石油产量、非OPEC石油产量、加拿大的油砂产量和美国非常规石油产量都在进一步增加;二是除了利比亚和伊拉克产量恢复外,伊朗在解除石油禁运制裁后增加约100万桶/天石油出口的预期;三是沙特捍卫其市场份额的决心依旧,使得OPEC国家之间很难达成限产决议;二是需求侧增速依旧放缓,即“需求增量有限依旧维持2014年的低迷状态”。这仍然是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依旧处在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三是汇率变化,即“美元的进一步升值是使油价进一步下跌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伴随联邦储备利率提高0.25-0.5个百分点后,美元进一步走强,则使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四是地缘政治博弈,即“地缘政治形势更加不利于抑制油价下跌”。OPEC12月4号会议的不减产、不设产量上限的结果实际上很合乎逻辑:减产就意味着沙特将市场份额让给它的宿敌伊朗,而在上一轮油价暴跌时与沙特联手减产的国家如俄罗斯现在也成了沙特的对手,使得OPEC与非OPEC联手减产也变得不可能。五是石油库存达到了历史高位。仅OECD石油库存已达到30亿桶,如果加上中国等其它国家,则石油库存更高。这也是抑制油价的重要因素。

观点五:低油价对石油乃至能源行业后续投资影响巨大。

解释:一是全球很多油气公司都调整了投资计划,尤其减少了上游投资。按照国际能源署署长FatihBirol的估计,2015年石油领域投资降幅超过了30%,而且在2016年还会继续下降;按照JP摩根的预测,2015年投资削减的总额达到1700亿美元,而高盛预测,油价在70美元以下,约有10000亿美元的远景生产项目计划投资可能都是无利可图的。二是更长远看包括非常规油气投资在内的投资减速将影响整个石油行业。包括美国页岩油,如果每桶低于70美元,大部分企业难以盈利。目前的低油价已经对整个能源行业,包括非石油行业构成严重打击。在全球石油需求还在持续增长(IEA预计2015年需求增长180万桶/天)的情况下,投资的缩减必将影响未来的石油供应能力,推动油价再次走高。国际能源署署长FatihBirol博士呼吁,不要把今后的能源安全放置在今天的低油价环境里来考量。

观点六:低油价促使石油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解释:一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深海成本约71美元/桶(约占全球石油产量的10-11%);油砂和除了美国以外的非常规石油开发成本应大于60美元/桶;美国的非常规石油开发成本约为35-60美元/桶;而沙特的真实成本更低,80%的石油产量开发成本不到10美元/桶,单井产量62万吨的大型油田加瓦尔成本最低,只有约2美元/桶,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的成本普遍在10-15美元/桶;即使开采条件较差的俄罗斯北极油田开发成本只是略高于60美元/桶。二是新技术在强化油气资源基础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油气开发成本。一方面,许多新油田陆续被发现,新产能,新储量的发现,从供应端再次强化了资源基础,所以油价要往上大幅反弹,已经不大可能,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另一方面,页岩油技术还在进步,这个产业不会消失,并且经过这一轮低油价之后,可能变得更加强大,不仅在美国,在其他富有页岩油的国家,如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页岩油变成了机动生产商,价格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有盈利,并且成本在不断降低。三是新技术也推动了油气行业整体效率不断提高。一方面,在维持页岩油高产能的同时,页岩油行业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因低油价使页岩油行业投资减少,甚至会使一些高成本公司破产,但页岩油行业经过整合后部分企业重获新生,行业变得更加强大,经济性更好,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页岩油成本下降、水平井延伸、水力压裂以及资本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加在一起,综合效率提高了约42%。

总之,低油价极大提高了油气行业的自律性,并伴随综合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显著下降。按照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和IHS的研究估算,目前开发成本小于40美元/桶的产量份额占到全球石油产量的约60-70%。

观点七:能源行业低碳、去碳化系统性转型是未来油价再次走高的一个制约因素。

解释:一是全球低碳转型的政治力度在加强。自从199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批准以来,迄今25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经历了《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和“德班平台”四个重要阶段。尽管各国在一年一度的气候变化大会上唇枪舌战,谈判中混杂着政治、科学、宗教、信仰以及怀疑、不信任等等,但谈判一直在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正在召开的巴黎会议将达成新一轮的全球减排协议。二是全球去碳化系统性转型正在进行中。包括油气行业在内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竭尽全力进行去碳化,成立了各种气侯变化联盟或者去碳化联盟,并且有很多大的基金投资都投到了去碳化领域。例如,最为明显的标志包括美国取暖和发电用油被廉价的天然气在不断替代。而石油主要用在交通领域的中国因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使石油替代在未来的潜力巨大。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将逐步具备代替石油的竞争力,对未来油价走高形成强有力的制约。。

观点八:在排除极端地缘政治事件前提下,2016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将维持约35-45美元/桶的低位,下半年可能回升,但不会超过60美元。

解释:一是全球经济整体依然维持低速增长,形势比2015年甚至更糟。原因是主要经济体,包括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形势整体仍然低迷,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引擎。二是全球石油市场基本面将延续2016年中。原因包括:供应将继续过剩,尤其是伊朗石油产能将进一步释放;需求增长依然将延续低速,远无法与供应增速相比;而且库存在达到历史高位后虽然可能有所释放,但低油价使得释放量有限,整体依然会在高位徘徊。三是OPEC内部因领导力瓦解,因而联合减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四是非常规石油产量不会大幅度减产。原因是前几年已达产的油井因利润较大而有能力维持财务账面上的总体盈利。

这里值得强调指出的是:伊朗解禁后的出口能力将是影响2016年国际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伊朗具有快速提高石油生产与出口的能力。伊朗在4月1日全面解禁后,将会首先出口目前已经一部分销售给欧洲、土耳其和韩国的50万桶/天的产量,而伊朗是否会继续提高出口能力至100万桶/天还要看市场的接受能力。

观点九:未来5年国际油价与全球整体经济形势同步,将总体低迷但会逐步回调到70-80美元的合理区间,期间不排除因地缘政治事件再次冲高的可能。

解释:未来5年油价的决定因素包括,一是全球经济局势还将比较疲软。目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经济第五个长周期的下行区和中国经济的换挡期,未来5年全球多数国家和经济体将处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中。这就决定了全球经济增速将在低速区间徘徊,直到全球贸易、投资、消费等完成新一轮结构性调整。二是消除目前的高成本产能和消纳高位库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未来5年内,石油行业因低油价导致的投资不足的影响表现将逐步显现,而技术进步带来行业整体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趋势仍将延续。三是低油价对美国页岩油的挤出效应尚存很大不确定性。四是沙特和OPEC的政策将很难发生重大改变。五是剩余石油生产能力目前在300万桶/天左右,还处于比较正常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有专家预测,5年后(2020年)国际油价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幅,将在70-8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将决定油价回归的速度。如果美国页岩油产量受限,国际油价有可能在2018-19年就可以提前回归到70-80美元的水平。

观点十:国际油价长期走势将回归到以边际生产成本为主导的理性范围。

解释:一是随着页岩技术革命的成功,石油行业以这次油价下跌为标志,已经形成了极富竞争性的全球市场。既然石油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长期看价格应该主要反应石油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目前的石油生产与消费环境下,一桶石油的边际生产成本应该在65美元/桶左右。这一价位对于许多依赖石油出口作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产油国来说也是比较合适的。二是在经济上行和经济下行时金融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下行时,往往石油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不太活跃,利用金融手段炒作石油的所谓期货和现货市场都非常有限。但在经济上行过程中,石油往往在股市、汇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的现货和期货市场都很活跃,与它们的关联性将更强。因此,油价除了反映成本外,往往会有一部分金融因素。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杨玉峰博士估算,在正常经济上行过程中,股市、汇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对国际油价的贡献合计大约占油价的25%左右。如果按照边际成本计算的国际油价是65美元/桶,则最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可能会在85美元/桶左右。所以,从长期看,在不考虑地缘政治、气候以及引发剧烈波动的特殊金融因素等条件下,国际油价的理性范围应该在65-85美元/桶左右。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国际油价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