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出台, 能源基建先行
3月28日,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确立能源“一带一路”的能源战略。4月下旬,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以能源和基建项目为主体的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实施,为国际能源合作带来新的契机,并逐渐构建出新的能源地缘格局。
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成功召开,有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其中,中国发挥积极作用,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新电改九号文历经十三载重装上阵
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提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从国发2002年5号文,到中发2015年9号文。电力体制改革历经十三载,终于重装上阵。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六个核心配套文件,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大幕开启。
国际油价屡创新低,创7年最低点
2014年WTI原油价格从7月开始暴跌,2015年这一跌势并未停止,屡创新低。12月早些时候WTI原油最低跌至34.53美元,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2015年,WTI原油全年暴跌30.5%,布伦特原油全年暴跌36%。油价下跌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石油出口国水深火势,石油进口国喜忧参半。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运行
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始试运行,成为我国首个多元化资本参与建设的石油天然气现货市场。它的成立不仅堪称中国推进国内油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而且对提高中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话语权也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出台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10月份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随后,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充电桩建设逐渐发力,并迅猛发展。
天然气价格并轨 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
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决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结束后将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并将尽快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这意味着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并最终实现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
6月29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正式开工。中俄双方于2014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期间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期为30年。这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战略拼图”的全面完成——四条能源进口通道都将“油气兼备”。
“华龙一号”签约阿根廷 核电走出去成果初现
2月4日下午,中国与阿根廷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ACP1000)将出海远航。英国时间10月21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在伦敦正式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投资协议,“华龙一号”由此挺进英伦,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
中电投与国核技重组成立国电投
7月15日,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正式挂牌。。合并后的国电投将集核电研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于一身,与中核和中广核三足鼎立,国内核电市场由此迎来“三国争霸”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