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关注国企改革战略中的油气领域

2015-12-14 14:02:14 中国能源网   作者: 秦京午  

本期能源思考编辑出版,正值海内外关注的中共18届五中全会闭幕与十三五规划公布之时,也是中国国企改革到了关键节点之际。本期关注重点是油气改革。

范必从世界油气整体战略格局与中国面临问题出发,指出中国油气生产和使用成本偏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投入不足,国产油气保障程度逐年下降;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大而不优、大而不活,近年来经营效益大幅滑落,人均产出远低于国外同类企业;油气收益分配内部化,国有资本收益低,油气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体现不多,油气财富没有彰显全民共享。油气行业的现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少数油气企业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也扭曲了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成为油气供求矛盾加剧和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至今为止仍没有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油气体制既有计划经济特征,也有市场经济特征,是典型的双重体制。油气产业链是多重体制亚型复合体构成的不完全市场产业链。他认为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油气产业从不完全市场产业链向市场化产业链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市场对油气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油气市场体系,不断提高油气保障能力,加快能源代际更替步伐。改革以油气产业链为主线,从企业、市场、政府三个维度出发,对油气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包括矿权出让、勘探开发、管网运输、流通、炼化等,进行全方位市场化改革。在企业层面,要实现政企分开、主辅分离、网运分开;在市场层面,油气上中下游市场全面放开准入;在政府层面,要简政放权、政监分离、强化监管。同时,统筹推进行业改革与企业改革,加快油气法规废、改、立进程。提出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坚持市场取向构建单一市场体制、坚持激励相容形成各参与方共赢的格局三个基本原则。建议以矿权改革为核心放开上游市场,建独立多元的油气管网运输体系,建立竞争性油气流通市场,逐步放开油气价格。

刘满平提出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认为从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是关键,因为油气领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莫过于油气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垄断现象突出,何况这种垄断现象不仅在某个环节存在,而是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冉泽、郭锋认为,改革、打破垄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应为了打破垄断而打破垄断。有专家曾形象地描述,改革并不是要把大的国企打散,而是“航空母舰要有,驱逐舰、护卫舰要有,大船小船都要有”。提高全行业的效率效益,降低能源成本”应当成为改革目标的核心内容,据此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成立“国家油气资源储备管理机构”,代国家持有上游油气资源及储备的产权,以资产管理公司方式通过委托,招标和监管等,以确保国有资源与资产的保值增值。成立国际油气资源储备管理机构,以公司方式运作。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不同思维角度,值得深思。

油气改革由于该领域主要是国有垄断或寡头企业,其实质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与监管,在国内外都是难题,政府本是监管机构,企业是竞争市场主体,一方是依法行政执政,企业一方是法无禁止则可行。而国有企业高管则往往一身兼二任,官、商一体,近年来铁道部刘志军案和中石油、中石化蒋洁敏、周永康等等窝案,表明国有企业深层次问题,最先进行市场社会主义改革的南斯拉夫,其实践派理论家弗兰尼茨基曾论述过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国有企业批判论,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失败有专家直指就是国家资本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失败,但苏联全面私有化和休克疗法造成巨大经济动荡与损失,并造成了寡头经济和贫富差距扩大。中国经济改革38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成就巨大,但同时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贫富差距扩大,垄断国企低效腐败往往成为众矢之的,早有专家提出论据,垄断造成“国进民退”并不是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证明,在主要靠垄断获得巨额利润的500强企业里,“高新技术企业很少、新能源企业很少、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的很少、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集团很少”(《北京商报》2009年9月19日数据)。由于出口往往被用来衡量企业在成本和质量上的国际竞争力,从出口表现可以更直观地判断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9.09亿美元,占中国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6.87%,在中国全部出口中的比重仅为2.16%,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由此可见一斑。从出口表现可以更直观地判断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9.09亿美元,占中国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6.87%,在中国全部出口中的比重仅为2.16%,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由此可见一斑。2003年,国有企业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44.5亿美元的逆差。两年后,国有企业的逆差猛增至283.9亿美元,并在随后几年持续大幅攀升,国有企业的出口比重也从2003年的32%迅速萎缩至2010年的15%。国有企业的逆差源于技术装备和能源原材料的大量进口,逆差的不断扩大表明国有企业因对外竞争力不足而日趋“内向”。这是中国启动国企改革的依据,而油气改革和电力改革,实质是为垄断国企改革开路,改革能否成功,关系重大,希望有志于改革者能从现在问题出发,多思考多建议,为中国改革开放、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