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群众的电力供给情况总体宽松,运行安全平稳,电煤供应也比较宽松,到6月底,全国重点电煤为6541万吨,可用22天,从电力消费的情况来看,电力消费大幅度回落,但是4月份以来,小幅度地回升。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用电量2.66万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增速同比回落了4个百分点。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导致的。
5-6月份大范围的降雨,气温比上一年偏低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我们全社会电量的增速的数字和统计局公布的GDP的数字有较大的差异,我也有一点费解。我们煤炭行业的专家可以考虑一下,因为我们的电表的数字是走出来的,我觉得我们没有多少虚假的成分。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也是正规渠道发布的,也是向社会公布的,所以大家可以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第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1.7%,增速环比一季度提高了1.9个百分点。二季度的增长的速度分别是1.3%,1.6%、1.8%。自3月份用电的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底部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小幅度的回升,虽然幅度很小,但是回升的趋势,也验证了当年经济运行,工业生产形势有可能触底回升,也反映了当前的电力消费水平仍然偏低,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
当前电力消费的特点,第一是第三产业用电保持快速增长,反映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8.1%,增速对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产业正在加快发展,带动经济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6.1%,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住宿、餐饮业的用电形势有所恢复,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5%,增速同比提高了3.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6.8%。第二季度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6.2%,增速提高了2.2个百分点。6月份第二产业和工业用电已经开始正增长,同比分别是下降了0.5%和0.4%,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5.5和5.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建材行业用电量大幅下降的影响。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黑色金属冶炼同比下降明显。如果扣除这两个行业,我们测算一下第二产业和工业月电量的增速分别是增长1.2%和1.3%,制造业的增速回升到了2.9%。
第二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环比增速较多,增长4.8%,增速回落了1.8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一季度气温偏高,以及5月下旬以及6月下旬大范围地降雨,气温偏低的影响。二季度生活用电同比增长7.4%,增速环比提高了4.8个百分点。
从电力供应来看,火力的发电量持续增长,其中并网的装机容量已经在2月份突破了1亿千瓦,上半年全国6000千万及以上的发电量同比增长了1.3%,其中6月份增长了1.8%。由于以下的特点,第一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快速增长,火电发电量连续12个月负增长。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级及以上的电厂同比增长2.1%,其中水电增长14.8%,风电增长26.2%,核电增长38.9%。
电网的投资同比略有减少,上半年主要的电力企业电力的投资完成是2957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电网的投资是下降了0.8%,电源的投资同比增长了7.7%。综合判断,预计2015年的下半年,用电量的增速有望总体回升。全年、全社会的用电量会达到5.64到5.75万千瓦级。我们给出了一个区间,现在还不可准确地判定,到底全年会增长多少。
但是可以判断今年的增速比去年低,这是肯定的。其中下半年我们预计会增长3-5%,全年火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可能会跌破4500小时,创新低,影响预测的主要的不确定的因素,还有以下两点,一个是现在稳增长的措施的落实的效果。现在中央政府在大力推进稳增长的措施,效果落实得如何,不确定。第二是气侯的因素很难把握,我们预计可能出现一些高温的天气,但是现在天气并不是太热,这也是影响我们发电量的重要的因素。这是关于当前电力行业的一些形势和现状。
煤电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虽然非化石能源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但是2014年我国煤电装机的比重仍然达到了60%,煤电发电量的比重会达到70%,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煤电为主的电力产业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不会改变,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非化石能源发电替代煤炭发电的步伐不断加快,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煤电的结构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高,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技术,所以中国目前新建技术基本上都是60万千瓦级以上的超临界的大机制。2014年底,中国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超临界机组为100台。30万千瓦的由95年的27%,提高到2014年的74.7%,替代了大量的散烧供热的锅炉。通过技术调整和创新,中国火电厂的平均净效益由1978年的26.1%,提高到了2014年的38.6%。单机供电量的燃料消耗率下降了48%。中国燃煤的平均效率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煤电的节能减排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从2009-2014年,我国平均的供电煤耗从每千瓦时的340克下降到了318克。到2014年底,全国火电厂的烟气脱硫机组的容量比2009年增长了61.7%。脱硫机组占煤电的比例接近百分之百,比美国高了30多个百分点。脱硫机组比2009年增长了近13倍,占火电基础的比例达到了75%,比美国还高出25个百分点。五年来,尽管火电的装机容量增加了41.7%,但是2014年电力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比2009年降低了53.2%、36.7%和24.8%。电力行业碳排量的总量增速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呈下降趋势。电力行业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于煤电发展的展望,综合考虑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的水平,结合能源革命的要求,初步预计到2030年电力装机会达到30千万左右,发电量将会达到12万亿千瓦时左右,其中煤电的装机会达到11亿千瓦,14.5亿千瓦。但是煤电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的比重将会出来下降,这是由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导致的。预计2020年和2030年,煤电装机的比重讲由26.7下降到55%和46%。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市场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价格关系需要理顺,电力发展规划机制不完善,各类规划之间不协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不健全,能源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利用等。
我想这些问题都要通过下一步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甚至能源体制改革的发展来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电力体制改革将引进市场竞争,将加强监管,将对电力企业的盈利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碳排放要求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2030年左右要达到峰值,并争取可以尽早地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等目标。传统的煤电、大气污染减排的成本不断增大,煤电提效的空间越来越小。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转变,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互联网+对智能建网的要求。国家明确指出互联网+、智能能源,建立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机遇电网的通讯设施和新型业务,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智能电网的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高效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将加大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力度。
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会继续加大。目前电煤的比重大约是50%,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很多,美国可以达到93%,加拿大可以达到85%,俄罗斯会达到64%,英国会达到75%。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将散煤进行集中燃烧,绝大部分运用电力来解决煤炭的污染问题,如果我国的电煤占比可以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煤炭的污染问题就会有很大程度的解决。因此煤电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但是对煤电的清洁高效的利用会要求越来越严格。
第二,清洁能源发电的发展会继续加快。根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的规划会达到3.6亿千瓦左右。风电、太阳能新能源装机的规划要达到2.8亿千瓦,核电的装机规划会达到5800万千瓦左右,天然气发电装机规划会达到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的发电的比重会逐年上升。到了2020年、2030年,占比将分别达到39%、49%。到2050年,我国电力产业结构将实现从煤电向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转换。
第三,智能电网将更加有效地配置电力资源。将我国西部、北部的能源资源转化为电力输出到东中部的电力中心。交直流并举,满足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的要求。供电的能力和可靠性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智能电网会为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开发和能源的用送、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为智能楼宇、智能社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电力系统发车配诵,基本实现智能化。装备质量全面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中电联作为电力的行业协会,在电力的发展规划、政策研究、节能减排、行业标准,可靠性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够与包括我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钢铁工业协会以及其他的兄弟单位共同合作,为促进我国能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