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低油价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2015-09-17 08:55:43 中国能源网   作者: 韩晓平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油价随行就市,导致国内企面临严峻困境,勘探开发投入一再下降,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直接威胁中国未来能源安全。

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欧洲债务危机、西方解除对伊朗制裁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影响,8月24日,纽约油价收盘价自2008年以来首次跌破40美元。欧佩克成员和全球主要产油国,以及美国油气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普遍采取保产降价政策,油价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世界银行早在2015年1月22日,就宣布油价在7个月时间内下落55%,从2014年6月中每桶108美元跌至两天前的47美元。目前的油价下滑趋势如若持续,将可能打破1985~1986年连续7个月下跌67%和2008年下跌75%的历史记录。在美国和欧盟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之后,世行分析,这将导致已经供应严重过剩的石油市场更加过剩,国际油价下跌10美元/桶。高盛总裁加里·科恩认为,全球油价将可能跌至30美元/桶的新低水平。

油价大幅度持续下跌,利润的持续减少。导致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不得不大幅度减少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是三大石油公司。油气井是有寿命周期的,石油公司必须不断投资对新资源继续勘探开发,不断打井,才可能保证石油和天然气的持续稳定供应。而今天减少投入,就为未来的供应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而且未来的危机将是全球性的问题。

国际油价大跌,已经严重抑制了国内勘探开发行业的发展。在低油价时,油田企业收益下降,必将大幅缩减投资和作业投入,尤其是一些投资大的风险勘探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不得不部分或全部停止,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将逐年减少,将逐渐失去后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油企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石油工人生活陷入困境。最近,我连续几次走访石油企业,一些油田的工人排上岗的月收入2000元,没有排上岗的每月只有700月工资。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为生活稳定埋下了隐患。

一些人认为油价应该充分让全球市场配置资源。但是,石油从来就不是一种普通产品,它背后承载了太多的利益和权谋。今天你如果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能源独立自主,明天你就会因为受制于人而陷入绝境。美国当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时,为了维持能源安全而不得不大量投入巨额财政税收维持军队的开支,并为实现在产油区域的军事存在而策源冲突。2014年的美国军费6820亿美元,3.2亿美国人每人需要承担2130美元,而中国人均还不到100美元。巨额军费导致美国政府长期债台高筑,至今还款无望。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在中东地区已经付出了上万美国军人和贫民的生命,花了上万亿美元。几届美国总统都立志要美国戒掉“石油瘾”,推进美国的“能源独立”。

实际上,中国早在2013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国。当年,中国进口原油2.83亿吨,进口燃料油及成品油9560万吨,出口原油90万吨,出口成品油3130万吨,实际进口了石油3.46亿吨;美国进口原油3.844亿吨,进口成品油9920万吨,出口原油560万吨,出口成品油1.51亿吨,实际进口石油3.27亿吨。2013年,中国的综合石油进口已经超越了美国1900万吨。到2014年中美差距进一步扩大到8971万吨。

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直线上升。2013年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58.1%,这一数据显而易见是自我安慰。报告虽没有进一步提供石油对外的实际依存度数据,但是,根据上述数据推算,中国的实际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惊人的69.5%。超越了美国2006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历史最高点的67.24%。

也许是太敏感,中石油在《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没有再提供石油表观消费量数据,仅公布了2014年国内原油的表观消费量为5.08亿吨左右,国内原油产量为2.1亿吨左右,原油进口量约为2.9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66%。这与BP统计的原油进口量3.09亿吨存在差距,由此可见2014年石油和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都将超越2013年。而进入2015年,随着国际油价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不断降低,这一压力随着国际油价下降而不断上升,并日益恶化。

持续低油价为市场带来严重误导,导致消费者形成更大的不合理消费。2014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1970.06万辆,同比增长9.9%。其中高油耗的SUV销量达410.58万辆,同比增长36.4%。而当年的电动汽车销售量仅仅突破6万辆。2014年全美SUV的销量也只有150万辆。2015年1-6月SUV销售266.12万辆,同比增长45.94%,占乘用车销售量的26.36%。这些年,我们鼓励发展的小批量节油车的努力被低油价消化殆尽。

处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考量,中国应该积极发展天然气汽车,包括压缩天然气(CNG)的小汽车,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大卡车。但是,随着油价的不断下降,LNG卡车和CNG汽车的销售量都受到影响,2013年上半年,LNG(液化天然气)重卡的销售量是14539辆,2014年上半年销售量减少了1899辆,降幅达12.99%。2015年上半年,我国LNG重卡销量仅为8469辆,较之去年同期下跌近33%。

油价下跌还影响到国内生物质柴油、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燃料行业的发展;煤制油和煤制气等能源替代行业的何去何从等诸多行业的利益,其负面影响越发凸显。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研究在低油价下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总体战略,出台支持国内油田勘探开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按照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家将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这就是被称之为“天花板油价”的制度设计。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也制定一个“地板油价”呢?特别是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时,国家应该实行“价格地板”保护性政策。应充分考虑到国内原油勘探成本和行业的可持续性,不再调整成品油价格,将应调未调的成品油价差用于弥补国内油气开发投入不足和弥补油田企业的亏损。

二是当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时,石油企业上交的石油特别收益金为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在国际原油处于低价时期,政府可通过专款专用模式进行必要的反补政策。向油企返还部分石油特别收益金,为国内油田勘探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支持,以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三是利用低油价迅速增加石油储备。在国家、主要经营企业和主要消费企业建立多层次石油储备机制。石油储备是要花钱的,应该谁来掏这笔钱?互联网上几乎一边倒的要求政府支出,但这与美国等主要储油国的逻辑不一样。在美国是在油价中加入储油费用,他们认为当然应该由石油的消费者承担,谁消费多谁就多承担。所以,从道理上而言储备支出应加入成品油价,让石油消费者直接承担储备义务。

四是要遏制高油耗汽车的泛滥,向生产和销售厂家增加相关的环境税赋,必须遏制这一对环境和能源安全都非常不利的趋势。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