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杨华:中海油新舵手

2015-05-29 10:22:00 5e
        杨华,杨先生出生于1961年,高级工程师,1978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198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亦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斯隆学者,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5月4日下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杨华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继年初时的“两桶油”合并传闻到不断落马的“大老虎”,再到三桶油八年来最差的一季度季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三桶油都会给大家带来爆炸性新闻。在交出一季度惨烈的业绩后,三桶油迎来集体换帅。5月4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分别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换人”。其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到龄退休,接任的分别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玉普、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此外,中海油总经理杨华升任董事长。虽然杨华的名字较前面几位相对陌生,但他却在中海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2月,历时7个多月,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Nexen)的交易终于画上句号。这是中国企业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在中海油内部主刀此次超级收购案的“操盘手”正是杨华。

“技术派”领导

与前任王宜林从中石油“空降”中海油大不同的是,新任董事长杨华是土生土长的“海油人”。1977年,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一手恢复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这给无数的中国青年重新点燃了成功的希望。第二年,17岁的杨华得以踏着正常的人生节拍走进了位于胜利油田(今山东省东营市)的中国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工程专业(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系)78-1班,与大他5岁的王宜林成为校友。

1982年,英气勃发的杨华作为分配的大学毕业生来到了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中海油,作为科班出身的“专家”,杨华被分配到石油勘探的业务一线,在中海油研究中心一干就是11年,历任研究项目课题组长、研究专案经理、油藏工程室主任和油田开发部经理等职务。

“勘探开发和海外发展,这正是中海油最核心的两部分业务。我个人觉得,深入地参与到这样的业务流程,是在中海油成为公司高管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不能对公司业务流程有非常深入地了解,在全面管理工作中很可能遇到问题。这样一来,也就限制了作用的发挥。即使领导班子信任你,你的判断也会有问题,很难做成事情。”杨华的谈话毫不掩饰中海油“业务挂帅”的鲜明管理风格。

1999年,中海油第四代领导人卫留成大胆地提出赴海外上市融资的设想。在这次后来被全球财经媒体广泛诟病的上市失败案例中,杨华全程参与了这一过程,其间感受“真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时隔14个月之后,倔强的卫留成再度卷土重来。为了尽可能多地和海外投资者沟通,卫留成把核心的路演团队分成红蓝两队,其中红队成员5人,CEO卫留成领队,成员就包括杨华、李飞龙、曹云石、成赤;蓝队成员4人,总裁傅成玉领队,成员有茹克、吴孟飞、邱子磊。2001年2月5日,卧薪尝胆、精心筹备一年多的中海油开始了盛大的全球路演。从2月5日至2月21日的17天里,红蓝两队组成的路演团共去了10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新加坡、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总计32个城市,召开了131个一对一会议,22个推介会,会议最多时一天竟召开了8次会议。最终,中海油以超额认购5倍的佳绩成功登陆香港和美国两地资本市场。

全程参与了两度上市历程的杨华虽然一再自嘲“对财务算是门外汉,一天也没干过”,但扎实的勘探业务功底和丰富的海外资本经历,却使杨华在这场中海油的资本大戏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收购操盘手

2003年初,在中海油拼搏了21年的杨华有些疲惫了,“我跟总裁说,希望能休息一下”。当时,杨华得到了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进修的机会。2004年杨华带着MBA的学位回国,之后开始担任中海油首席财务官。他曾协助主持2001年中海油在纽约、香港两地的上市,有丰富的海外业务经验。

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交易完成后,曾有外媒表示,这笔交易中海油代价不菲,未来两家公司的整合也充满变数。对此,杨华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其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将尼克森作为主要战略收购对象长期跟踪。报价综合了对尼克森股价的长期跟踪分析,以及对其净资产价值的判断,“合理并具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中海油发起185亿美元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终因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提价、美国国会反对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挠而放弃。当时,杨华是中海油首席财务长,已经是海外收购的老手。

作为曾经的同事,曾任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傅成玉对杨华的评价颇高:“杨华服务中海油多年,对业务运作相当熟悉。对国内外石油勘探和生产有深入的了解。他从事海外事务多年,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我们深信他将为公司作出出色的贡献。”

任重而道远

对于新任董事长杨华而言,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央企改革、国企反腐的背景下,中海油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以海上勘探为主业的中海油,增长深海油气产量是中海油的主要任务。傅成玉任职中海油期间,曾提出要建成“近海大庆”,“深水大庆”、“海外大庆”和“LNG大庆”的目标。王宜林入驻之后,这一目标不再被提及,原油产量一直稳定在5000万吨。对于海洋油气业务熟悉的杨华来说,中海油海洋油气产量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快速增长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去年,“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实现了中国第一个自营超深水气田的勘探发现。国内舆论为之沸腾,聚焦于该油气田的储量巨大,有媒体甚至乐观预测,未来几年,香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居民的灶台上,就将点燃来自南海深水的天然气“蓝焰”。不过,这与中海油“四个大庆”目标的建成还相差甚远。

此外,在国际资本市场沉寂许久的中海油,在杨华上任后是否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众所周知,石油石化行业是中国反腐中的重灾区,中石油、中石化已有数十名官员落马。今年3月,王宜林在中海油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当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中海油也同样存在。4月2日,中国海洋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振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中海油会不会有更多高层涉案,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杨华,中海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