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跨界时代的能源创新

2014-09-28 09:42:34 中国能源网   作者: 秦京午  

本期能源思考关注资源、环境、效率、安全四个限制因素条件下推进能源革命和分布式能源发展两大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效率曾是改革开放初期时的重大方针之一,将公平不适当地放在了次要位置,各部门各地区官员过度关注GDP增长发展至今,忽略了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和资源限制,如今这些问题集中暴发,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环境和以淡水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为代表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官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哲学上说其实是个伪命题。效率高低与否,取决于公平公正地比较,不公平公正则极大伤害竞争各方的积极性,从而被迫转向寻租、腐败的竞争,极大伤害全社会福利提高。中国国有垄断企业和银行利润高企,在金融流动性极大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实体企业贷款利率奇高即是明证。在新近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银行业利润奇高,而中国资源矿产企业亏损率奇高,今年中国(含港台地区)有100家企业进入了500强,在进入500强榜单的100家中国企业中,“大中华”能够占有这个榜单1/5的席位却有16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占500强中亏损企业1/3以上),而且全都是中国内地的国企,这16家公司亏损总额达到人民币377亿元。在这充分地暴露了中国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深层次矛盾。范必《基于体制亚型的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值得关注,他提出在计划体制、市场体制双重体制和双轨制下存在若干体制亚型。产业链中每一个产业环节属于不同的体制亚型,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现实存在,企业一只眼睛盯着市场,另一只盯着政府,造成了交易成本提高、寻租现象滋生、不公平现象增多,损害了社会公正和公共福利。长期以来,中国对这三种体制并存的现象采取了肯定和默认的态度。为解决这种体制下出现的各种矛盾,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明显增多。今后市场化改革有效途径是,将不完全市场产业链改造为市场化产业链。只有对全产业链进行市场化改革,才能将计划与市场相交织的产业链改造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产业链。将国民经济中主要产业链进行市场化改革,可以完成体制转轨的大部分任务并提高社会整体效率。他特别提出了煤电矛盾与煤运电产业链、天然气荒与天然气产业产业链、住宅限购限价与土地房屋产业链三领域存在的问题,值得读者深思。

韩晓平《煤制气——能源陆权新战略》一文,独辟溪径指出了利用蒙古当地煤炭和水资源转换天然气,向蒙首都和中国市场每年供应1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战略意义:每立方米天然气理论上可以在燃烧后回收1.57公斤的水,从蒙古输送120亿立方米,理论上意味着蒙古每年向中国输送1882万吨纯净水,社会价值可想而知。中国在推进能源革命中,应清醒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环境资源拘束: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矿产分别只有约40%,化石能源中石油只有6.1%、天然气只7.9%,煤70.9%。中国必须提高能源效率才能有所发展,而发展分布式能源可减少输送损耗、可热电冷三联供、可极大提高能效,范征、如海、财新探讨光伏分布式能源文章值得关注。

总之,中国推进能源革命应当在水资源、环境资源限制下发展,应当以提高能效、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并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能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