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卢鹤绂:享誉世界的中国核能之父

2014-08-11 12:42:23 中国能源网
  简介:卢鹤绂(1914~1997),山东莱州人,我国核物理学家;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系该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留学,1941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分子物理教研组、理论物理研究组、原子物理研究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

当20世纪带着诸如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等物理学巨大成就被载入史册时,一定少不了这样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核能之父卢鹤绂。

在全世界,第一个发现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的是他,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是他,第一个提出弛豫压缩基本方程“卢鹤绂不可逆方程”的也是他;在我国第一个精确称量锂元素丰度比的是他,第一个观察到核裂变的是他,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还是他……

2014年6月7日,是卢鹤绂的百岁诞辰。此时此刻,这位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开拓者誉满全球的非凡贡献,再次历历在目;他激励后人“为国奉献、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再次得到升华。

立志科技报国 求真务实

祖籍山东省莱州市的卢鹤绂,1914年6月7日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出洋留过学,母亲赴日曾与秋瑾同学,父亲是我国上世纪早期公派赴美留学生,与“少帅”张学良熟稔,在家庭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卢鹤绂从小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就立志科技报国,并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即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做学问之道,也是做人之道,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这就是卢老一生的座右铭。《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一位主编曾问他:“为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大陆中国人无缘?”他是这样回答的:“开天辟地,创出新领域,自然得之。模仿练习,细游旧山河,只能失之。”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正在进行抗战的祖国。先后被中山大学理学院、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理学院等学校聘为教授。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他不仅自己立志科技报国,而且努力培养科技报国的莘莘学子。

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卢鹤绂为我国的物理事业及培养我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曾经是卢鹤绂的学生。

卢鹤绂之子卢永亮曾在一篇纪念文章中说:“父亲把物理作为一种信仰,作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后来他成功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的科学信仰,卢鹤绂的一生,治学、育人、爱国、奉献,身体力行,如日之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科研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

总结卢鹤绂之于科学和世界的影响,也许休斯敦大学物理系主任爱德华·汉格弗的评价更为贴切:更深远的是他性格中的正直,以及对人类的关爱……这是永远抹不去的痕迹。卢鹤绂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但他的目光,具有和平和荣耀的远见,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而是对所有人的。

一生开拓创新 硕果累累

卢鹤绂几十年来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贡献突出:

1937年,初到美国不久的卢鹤绂就自制成一台180度聚焦型质谱仪,用来研究热盐离子源的发射性能。卢鹤绂在科学实验中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为此,他发明了时间积分法,并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锂7、锂6的丰度比。他当年所测定的数值,被沿用了50多年。他的硕士论文《热盐离子的质谱仪研究》以及实验本身,被国际物理界公认是一种创举。

1939年,卢鹤绂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后,继续进行博士论文的准备工作。当时正值铀235核裂变的发现震惊全世界物理界之际。如何用特大的质谱仪长时间积累出足够数量的铀235,是当时面临的难题。他提出了扇状磁场对入射带电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适原理,并设计制造了一台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用以大规模分离微克量级的硼10,硼11,并制备同位素靶。由此解决了制造原子弹需用铀235的难题。

1941年,卢鹤绂的博士论文《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及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获得通过。这一研究成果,被美国政府列为涉及“制造第一批原子弹与原子反应堆”的绝密资料而被扣发。

1942年预言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后提出一种估算原子弹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因此被国外称为“世上第一位公开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

1950年,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

1951年,在世界最早提出流体动力学弛豫压缩基本方程,一系列相关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被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马卡姆等人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

1954年发表用费米气统计模型估算铀235核裂变发出的中子数,扩充了爱因斯坦的化学弛豫学说。

60年代初,对受控热核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快脉冲、慢脉冲和稳态的三大分类法,并对其能否成功进行了深入讨论。

1995年检验了马赫理论的正确性,被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主编认为是向爱因斯坦挑战的新方法。

堪称核能之父 享誉世界

世界上称原子重量第一人:《中国人在称原子的重量》,这是早在1937年12月20日,刊登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的一篇报道,还配发了卢鹤绂正在做实验的照片。报道说,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卢鹤绂在导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一项热盐离子源发射性能的研究。经多次反复实验,卢鹤绂在测量锂7及锂6离子释放量的比值时,发现此值在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从而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紧接着,他又用自己发明的“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了锂7和锂6的天然丰度比数值。

世界上揭露原子弹秘密第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如何制造原子弹成为世界瞩目的课题,卢鹤绂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之后不久,他就在《美国物理月刊》上发表了《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一文,简要阐明了估算铀235临界质量的方法。这是世界上首次公开发表估算铀235原子弹及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

1941年,卢鹤绂回到战乱中的中国,先后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其中一篇是1947年发表的《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一文,诠释了原子弹机理的奥秘,并提出简单估算原子弹和原子反应堆之临界体积的独特方法。该文在国际物理学界引起轰动,不仅文献资料被广泛引用,卢鹤绂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卢鹤绂对物理学,特别是对核物理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生前即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20世纪成就奖”,载入国际传记辞典。

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竖立铜像,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第一浸信学校在校园里为卢鹤绂竖起了一座雕像,他们也把该校的实验室命名为“卢鹤绂实验室”,这是美国人在他们的土地上,第一次为一位中国科学家竖立雕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卢鹤绂,中国核能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