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印能源合作应重战略管理

2013-12-19 13:13:29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作者: 李渤  

【正确选择国家能源战略,合理对待并有效管理中印双边能源关系等问题,要把中印能源合作提到战略管理的高度。】

10月22日至25日,印度总理辛格访问中国,期间两国签署了包括能源合作在内的9个文件,两国领导人还在会谈中着重强调要深化战略沟通与协作。目前,中国和印度同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两国的能源战略更成为各类国际行为体的关注焦点。如何处理双方的能源战略关系,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两国本土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乃至全球格局的变迁。因此,正确选择国家能源战略,合理对待并有效管理中印双边能源关系等问题,要把中印能源合作提到战略管理的高度。

第一,中印能源关系的选择急需战略管理思维。

首先,不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催生中印能源关系的战略管理。在能源领域,国际化能源产业链已经成为主要的模式,当今的全球市场发展必然需要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战略。面临这样的形势,中国和印度作为相邻的能源消费大国,如果缺乏科学的双边战略管理思维,过分强调民族主义的本土化能源开发和应用,盲目采取零和博弈,就会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其次,不断高涨的国际组织效应推动中印能源的战略管理。近年来各类国际能源组织和活动不断涌现,在全球化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欧佩克这样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还是国际能源机构这样的能源输入国联盟,都不断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参与全球性能源活动。但是亚洲国家因为缺乏这样的能源平台,长期承受"亚洲溢价"。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家,必须具有从区域战略的高度管理双边能源关系的意识,发挥地区大国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增强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中的竞争力。

最后,持续扩大的能源、资源供需缺口急需中印能源战略管理。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国内能源供求都面临着巨大缺口。两国不得不把能源安全提高到战略高度,并不断推动利用科学管理思维来处理双边能源关系的趋势。

第二,战略管理在中印能源关系研究中存在独特优势和不足。

首先,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印能源关系,有利于避免线性思维指导下的恶性国际能源竞争,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指导下的良性双边能源互动。现代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强调网络、双赢、创新的思维,有利于改变桌球式的能源政治传统,减少中印之间能源竞争带来的损失。通过良性的互动,走出能源困境,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印能源关系,有利于强化能源消费中的节约意识,切实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战略管理理论要求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通盘考虑所有相关利益者。中印作为地缘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互为国际能源市场的相关利益方,其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必须优先考虑双方关切;同时两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有义务增强能源节约意识,承担减排降耗责任,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印能源关系,是中国明晰国际定位、完成制度转型、实现中国崛起战略目标的必需。中国已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与国际社会,国际地位空前上升。在这种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中印能源战略关系作为低级政治领域的战略研究内容,必将有效填充和丰富我国大战略发展的内涵,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

第三,目前中印能源关系研究中缺少重要的战略管理维度。

在中印关系出现进展时,国内有关研究通常以历史学角度和现实主义的逻辑,通过简单罗列历史、成本-利益分析,提出各种宏观的战略建议,但是建议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两国冲突和差异,导致提出的战略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由于学科领域的局限,研究内容局限于资源能源的开发、采购和运输等传统产业链条的上游,集中关注如何在世界能源市场分到更大份额,但是可再生能源、高新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探讨极度缺乏。这里既有双方经济基础较弱的根源,也有可持续发展意识欠缺的局限,还可能是科学技术保护主义因素作祟。这是一种缺乏长远战略目标的表现,无法维持中印两个大国的持续发展。

第四,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呼唤中印在能源合作中加强战略管理。

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学家预测这种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重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阻碍公平竞争,保护本国国内市场,不但使全球危机更加恶化,而且影响了双、多边关系的正常发展。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中印同为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能源需求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进口,在处理两者之间的能源关系时,就更加有必要制定科学、长远的战略,防止零和博弈的发生,避免损人又不利己的状况发生。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