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中国人口多、资源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弱。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仅为约40%,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石油为11%、天然气为4.5%、铁矿石约42%、、铜为18%、铝土矿为7.3%。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5,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56.4%、铜达71.4%、钾肥为51.5%、铝达61.5%。中国2012年进口铁矿石超过7亿吨 、原油2.7亿吨、煤2.9亿吨,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能源海上运输危险加大,这给中国经济安全和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带来威胁。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发、雾霾天气增多,不少地区的环境容量已经逼近临界点。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而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能源需求还将增长,挑战日益严峻。
中国重要战略目标是改变中国经济粗放浪费的发展模式,中国以消耗世界20%的能源而只生产了全球GDP的10%,为此还消耗了世界约一半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目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2.9倍、日本的4.5倍。中国单位GDP的水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这一发展模式明显不可持续,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只有闯过转型升级关口才能向更高层次迈进。
回顾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步选择了市场经济,当时改革起步时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一大二公”,工业领域基本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改革正是从改革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起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实南斯拉夫从上世纪40年代末改革时,以弗兰尼茨基为代表实践派就曾批判过国家资本主义和国有经济弊端。中国目前进一步改革重点,聚集于腐败多发的国有垄断部门,集中于电力、石油等等垄断性能源行业,而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资源、能源方面的相关改革是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如不能尽快化解已积累多年的矛盾,革除由基础产品领域引发并传导到全部产业链的粗放、高耗、扭曲、寻租弊端,那么优化结构、走向集约、节能降耗、清廉高效的科学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例如中国在2011年,曾有人从内蒙古鄂尔多斯用汽车不远千里大量运煤到湖北这一不可思议的怪事,专家分析是因为电网从收购电到售出电这一进一出从拿走了40%的电价,而煤价高涨时,有媒体分析交易成本占了一半,这正是这40%和50%的双重交易成本造就了不远千里汽车运煤的奇观。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显而易见中国应加速改革,才能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中国应当改革并完善可持续的体制机制,走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这需要建立能够产生激励、规范与约束作用的经济能源体系,需要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以及各个领域诸如能源、产业、城镇化等方面具体政策设计,特别是制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才能尽早实现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升级,才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