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对地震灾区能源工业恢复重建产生积极影响。
下面,我结合当前四川面临的能源生产供应形势,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四川省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思路。
一、发展分布式能源是四川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着粮食、能源和金融“三大风险”。对工业界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风险。一直以来,四川都是能源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能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在四川省具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但是,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四川省能源缺口不断扩大,在相继遭遇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后,能源安全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四川省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下,发展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四川省能源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
(一)能源安全要求发展分布式能源。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先后遭受了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灾害。在雨雪冰冻灾害中,四川省二滩电厂因四回500kV送出线路全部中断导致全停,影响日发电量0.3亿千瓦时左右。1月27日,全网日可供电量仅2亿千瓦时,日电量总缺口达0.7亿千瓦时,占四川省用电量的26%。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内2座计126万千瓦火电站停运,28座计345万千瓦水电站停运,主网171座变电站受损,2769条线路受损,造成灾区电力系统严重瘫痪,严重威胁了全省电网的安全,给前期救援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能源结构性短缺要求发展分布式能源。虽然四川省能源资源总量很大,但是随着四川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瓶颈制约因素日益显现。在水电方面,虽然四川省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二,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但开发程度偏低,且水电电源结构不合理,枯期出力不足,丰期弃水量大,长期存在季节性调节性能差的问题。火电方面,因四川省煤层薄、储备分散、煤质差,煤矿企业组织结构小而分散,电煤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从外省调运,很难长期保证稳定供应。天然气方面,虽然探明储量较大,但总体分布在川东北地区,四川省范围内干线管网、城市配气管网和利用设施薄弱,下游市场开发及运输管网建设速度缓慢,很难满足四川省经济发展需要。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总缺口就达20亿立方米。原油方面,自身年产油量仅占能源生产总量的3%,绝大部分原油需从外省调入。
(三)新农村建设要求发展分布式能源。四川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虽然近年来在农村电网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分布面积大,布点分散,在四川省广大农村,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电网覆盖难度极大,电力架线成本高且电量输送损耗大,很多地方还难以保证电力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四川省具有丰富的林业次小薪柴、农林“三剩物”等生物质能源资源,因新型能源系统发展匮乏,得不到应有的利用而白白浪费。在四川省农村发展分布式能源,可谓一举两得。
二、四川省发展分布式能源需解决的“四大”难题
由于分布式能源在四川省还处于启蒙与起步阶段,在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应用中,受地域条件、技术的可行性、环境约束及监管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影响,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我们高度重视、加快研究解决。
(一)技术制约。具体地说,就是分布式能源设备的技术性能。发电机组、并网设施、输配电网的运行,以及电网安全、可靠及稳定运行的标准等,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在农村电网中的电压问题、城市电网中的故障率问题等,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可能使电网的故障率上升,这就限制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尤其是热电联产机组的并网。此外,并网还意味着电网电压的升高,这对电网的改造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成本约束。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本身在前期建设中成本较高,而且在后期收益上,受市场操纵力影响,电网公司可能压低分布式能源的上网电价,燃气公司也可能会抬高热电机组燃料供应的容量费等,进一步加大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供能成本。比如,天然气热电联产设备极可能因为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上网电价的降低,导致气价、电价比的迅速攀升,从而致使热电联产设备运行的经济性难以维持。
(三)投资动力。许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开发商、运营商往往不是实力雄厚的电力公司,多为新成立的中小型企业,因此在技术、经验和能力方面不及有实力的大公司。加之目前诸多政策尚未健全,致使许多分布式热电联产设备的运行商或用户在市场中多处于弱势地位,市场投资意愿不够强烈。受电力公司的市场操纵力影响,一旦发电市场的开放程度有限、并网电价无法保障,对本身资金紧缺的中小开发商就会造成巨大打击,影响其投资意愿。
(四)体制障碍。目前,支持政策的空缺或不确定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障碍。我国正处于电力市场开放的过渡时期,对电力市场的监管和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支持政策有着很多的争议,许多政策和措施变更频繁。在新旧机制交替之际,出现了政策空缺,增加了分布式能源发展规划的不确定性。
三、四川省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四种”基本模式
(一)楼宇热电冷联供模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川省机关单位、宾馆、公寓、写字楼及住户空调普及率已相当高,在城市楼宇中发展热电冷联供模式,以清洁燃料做能源,提供制冷、采暖、生活热水的集中空调设备,不仅能适应住宅结构的变化、提高生活居住品质,而且更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特别是四川省天然气储量丰富,充分利用覆盖面广的天然气管道网络等,实施“庭院式”的热电冷联供,充分利用低谷燃气资源和低谷电力资源为用户的交通工具蓄电,不仅能实现燃气、电力、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的供需平衡,而且还能在用能个体内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大企业联动模式。四川省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和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可以转换成电能,供自身使用,也可以输送到厂区之外供居民使用。另外,四川省集聚发展的化工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热能的集中实现电力生产,供自身消费或者输送给外部居民使用。
(三)园区联动模式。在工业园区内增强能源回收利用意识,广泛采用太阳能面板构建园区厂房外墙、屋顶,建设废弃物品回收利用站,提高工业废水、废弃物及垃圾回收利用效率,有针对性的发展各有特色的垃圾处理技术,变垃圾为燃料,利用其低廉的燃料代价、合理的燃料结构、先进的用能方式,建立“生态园区”。
(四)农村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增加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和改厨、改厕、改圈步伐,积极发展养殖场和生活污水净化大中型沼气。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发展农村小水电,在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
四、政府在发展分布式能源中的“三类”作用
(一)消除制度障碍。要加快分布式能源战略规划,加强四川省电网和电源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主干电网和地区电网建设,在稳步推进集中大电源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分布式电源,确保地区平衡、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平衡以及集中式大电源与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平衡。
(二)制定激励政策。要积极贯彻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热电联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等实施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管理办法,协调电网企业优先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并安排调度。研究制定四川省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安排一定资金对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分布式能源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三)设置审批条件。要尽快建立开放、透明的电力市场,为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机会。在上网条款、条件和程序上,要提高透明度,改善分布式能源并网条件。尤其是电网技术接口标准、并网成本分摊条例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分布式能源系统对电网的有益之处,立足长远,科学完善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审批许可程序。
分布式能源立足于本地资源,贴近用户需求,其高效、稳定、安全的特点,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一种趋势。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必将加快我省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的能源生产和供应体系建立,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