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首富的能源梦

2009-07-17 17:15:00 中国能源网

广州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的百亿煤制油豪举已遭遇搁浅。云南煤化集团的人士证实:“代表杨国强的创源投资已经退出了云南昭通煤制油项目。”

一年前,“地产大王”杨国强锐意变身“能源大王”的信息曾引来业界强烈关注。这位曾经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的农民出身的顺德富豪,随着碧桂园上市,一度令其成为中国首富—其市值曾经突破2200亿。54岁的杨国强,身高约5呎8吋,皮肤黝黑身材偏瘦,西装永远像大一个码。他是顺德北滘人自幼家贫,17岁前未穿过鞋。他曾放牛种田、做泥水匠及建筑包工头,当时月收入180元人民币。

杨国强从1992年进入房地产业后,短短十余年时间,杨国强完成了从"泥水匠"到中国首富的完美转身,隐身于最年轻的中国首富光环之后的杨国强,是中国第一个实践复合地产开发的地产商。从碧桂园最初的“学校+地产”

模式,到后来的“学校+会所+地产+酒店+度假”。碧桂园至今共开发了近百个碧桂园楼盘,并拥有5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主”。

拥有优质煤炭资源的云南昭通、内蒙古霍林郭勒两地被中国首富杨国强圈定为大举进军煤制油产业的起步之地。而时至今日,昭通项目已确定由云南煤化集团携手三峡总公司开发,原定去年下半年开工的霍林郭勒项目也已经搁浅。

“当初媒体纷纷报道碧桂园要进军煤制油,口号很大,其实在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一些了解的人看来,是感到有一些荒唐的。毕竟这是一个需要巨额资金、高端技术,且具有强大政策壁垒的领域,现在国内真正做起来的煤制油项目只有神华一家,碧桂园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很难想象能撑得起这么大一个摊子。”

中原证券石化行业研究员王向升说。

不过,一位接近碧桂园的人士透露,尽管在煤变油领域遭遇碰壁,但杨国强向多元化发展的决心并未改变。“最近杨国强已经投资了一家做LED照明的公司,希望在节能产业上打开新局面。”

资金压力与路线分歧据悉,就在近期,云南煤化集团已经与三峡总公司签署协议,将云南煤化集团旗下的云南解化集团重组为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昭通煤制油项目。其中三峡总公司将直接投入10亿元人民币,持股40%,云南煤化集团持股60%。

“这个项目本来一开始就是三峡总公司在与云南煤化集团谈合作,后来杨国强旗下的创源投资提出投资20亿元参与进来,当时他们的态度非常积极。”

上述接近云南煤化集团的人士回忆,“然而,几个月后,随着谈判的逐渐深入,创源投资方面却逐渐意兴阑珊,最后提出退出。”

“去年下半年起碧桂园资金链紧张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该人士说,尽管杨国强一直强调创源的资金来自于其私人资本,与上市公司碧桂园无关,但是无论怎么说,杨国强的“钱袋子”都与碧桂园的业绩有着密切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下半年起,碧桂园股价开始大幅度回落。至当年年底,股价已由2007年最高峰的14块多跌至1块多,这使得杨氏家族的账面身价从超过1300多亿缩水至不到100亿。而为了显示对公司的信心,杨国强家族又以其二女杨惠妍的名义连续掏现金增持股份。

“煤制油对于碧桂园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也许一开始看起来很美,但真正深入下去,会发现需要的投入是超出想象的,这不仅指资金,还包括长时间的前期工作。”三峡总公司一位人士说,“之前云南的先锋煤制油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的正式批文,但最后由于资金不够而功亏一篑。这次我们在昭通的煤制油项目可以说是先锋项目的延续,目前云南煤化的中试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出效益。”

而上述人士也透露,除了资金紧张之外,创源与另外两家合作伙伴对于技术路线的分歧也是其选择退出的原因之一。“在计划投入资金的同时,创源投资还带来了其投资的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公司的‘热溶催化工艺’。但这遭到了云南煤化工集团及三峡总公司的反对。”

“云南煤化和三峡的理由是,热溶催化工艺在国内尚没有经过大规模实验,他们倾向于由云南煤化工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的工艺,因为该工艺已在云南煤化工集团所属的解化集团取得了3500吨/年中试成功。”上述人士说,“创源投资方面希望项目能尽快上马,尽快产生效益,而云南煤化工集团和三峡总公司两家公司作为国企,希望一步一步走扎实些。”

于是,在几重分歧下,创源投资选择了退出昭通项目。

创源的野心与现实那么,在退出昭通项目之后,曾被媒体广泛报道将于2008年下半年开工的霍林郭勒30万吨煤制油项目又进展如何呢?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招商局一位负责人说:“我们与碧桂园相关单位没有签署任何协议,目前这个项目基本上停滞了。”

据上述接近碧桂园的人士透露,杨国强当初积极进军煤制油,与其二女婿陈翀有着直接关系。

毕业于清华大学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专业的陈翀2007年初离开碧桂园,出任创源投资总经理一职,专注为杨家寻找新的事业增长点。正是在陈翀的积极劝进下,杨国强才决心挺进煤制油这一并不熟悉的行业。

而陈翀锐意在煤制油领域大展拳脚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其看中了来自珠海的三金煤制油技术有限公司的“热溶催化工艺”专利技术。随后,便与其合资成立了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公司,展开“热溶催化工艺”的小规模实验。

“当时陈翀的想法比较简单,先搞定技术,然后买煤田来进行开发,不用准备多久项目就可以上马。”上述人士说,由于在山西煤化所的煤制油实验中,云南褐煤是14种煤炭中转化率最高的煤种,因而,拥有优质褐煤资源的云南昭通进入了创源投资的视野。

为了推进昭通项目,2007年底,创源投资专门成立了昭通市创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并招聘了一批员工。

在当时其发布在公开网页的招聘启事上有这样的表述,“我公司投资人为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我们欲投资数百亿元打造年产量为3000万吨的超大型露天煤矿和年产量为500万吨液体燃料的化工厂;目前,正准备200万吨每年的露天煤矿和30万吨/年液体燃料的试验工厂前期筹建工作。”

由此可见,杨国强当初为他的煤化工新产业已经规划了一幅相当宏大的蓝图。

“2008年油价处于100多美元的高位,杨家最初的想法是以自筹资金来做,后来发现资金需求量太大,而且做煤制油项目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除资金外,技术、资源、批文,每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

在摸索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转而寻求与云南煤化集团合作。”上述人士说,“但最后,在几重原因下,还是决定撤出。”

转向LED节能产业而据上述人士透露,虽然在煤制油领域遭遇挫折,但杨国强并没有放弃发展新业务的努力。“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风波使地产开发商‘圈钱-大举拿地-再圈钱’的模式遭到了很大的挑战,现在虽然房地产业看似再次火爆起来,但开发商还是心有余悸。所以虽然目前资金依然紧张,但创源投资已经在寻找新的项目。”

“不久前,杨国强在常州投资了一家叫丽视光电的公司,主要是做LED照明。”上述人士透露,这个项目位于常州武进高新区,注册资本高达4000万美元,总投资计划约为1.6亿美元。

目前,由于节能环保在国家产业政策中处于重要地位,国家乃至各省市纷纷出台LED产业规划,使得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创源这次选择发展LED产业,主要是考虑到这是新兴产业,还没有出现真正的行业巨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资本投入上来说,也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另外,政策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从煤制油的碰壁可以看出,对于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民营企业想插进去,简直比登天还难。”上述人士说,“为了运作LED项目,陈翀考察了国内多个城市,先是看中了北方一个城市,后来经过多方考虑选择了在常州建厂。”

“传统的光源发热量很大,效率较低。而LED是典型的冷光源,热量少,光电转换率高,故而节能。”一位行业专家解释,LED产业从前景来讲是很诱人,但现在国内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开始逐渐激烈。LED产业发展已经超过三十年,因此应用市场相当广,随着个人化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在手机产业的冲刺下,LED的市场也随之翻升,再加上汽车、交通号志、户外看板及照明市场的需求亦不断增加,因此LED产业也再度备受注目。

“从之前的煤制油,收购TVB,到现在的LED,可以看出,杨国强谋求多元化,分散房地产风险的决心很强。这说明这些大地产商对于目前房地产市场与政策环境还是比较迷茫。”中金公司分析师表示,不过,转型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并非易事。另外,几条战线同时作战肯定会牵扯很多的精力,对于碧桂园多元化转型的结果,还要拭目以待。

人物资料:杨国强出生于顺德北滘镇,自幼家贫,曾放牛种田,做水泥匠,上世纪80年代时因做建筑承包商积累了第一桶金。从月收入180元到千亿身家,从耕田的农民到包工头再到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有人称其经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发家缩影。

阅读资料:

LED完整产业链条分为LED外延片,LED芯片,LED封装,LED应用。估计到2010年,整个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LED产业链中,LED外延片跟LED芯片大概占行业70%的利润,LED封装大概10%~20%,LED应用大概10%~20%。LED产业市场平均每年增长20%~30%,随着LED应用范围的增加,这一数据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LED产业链条中,由于芯片跟外延片对技术要求极高,目前大陆很迫切的需要对这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高质量的外延片、芯片。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明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这方面的技术,包括资金以及政策支持。大陆目前可以批量生产的芯片以及外延片企业大概10余家,其中可以生产外延片大概占到一半。

由于外延片技术要求很高,大陆很多的芯片厂商基本上到国外以及台湾购买外延片然后加工成芯片。目前大陆的芯片厂商生产的芯片质量普遍比国外差距很大,尤其亮度、光效这两个参数。大陆的芯片,外延片产量很有限,虽然经过这一两年,产量已经有很大的增长,但是也只能满足国内封装企业需求量的20%~30%。而随着LED应用的快速增长,LED封装厂对LED芯片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在中国大陆LED封装已经发展了若干年,技术上跟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的,大陆的LED封装产品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LED目前的发展情况是小功率LED总量所占比重很大,但利润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降低,竞争加剧。大功率这两年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速度相当快,技术水平提高明显。07年中国大陆LED封装产品大概达到820亿只,每年增长率大概为30%~40%,产值达到168亿元。

2007年我国应用产品产值已超过300亿元,已成为LED全彩显示屏、太阳能LED、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形成。国内在照明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户外照明发展最快,已有上百家LED路灯企业并建设了几十条示范道路,但国内在大尺寸LCD背光和汽车前照灯方面仍显落后。在中国LED显示屏幕已经大量应用;LED亮化方兴未艾;LED汽车灯被大量应用,其中技术要求最高的大前灯今年有可能有新的突破;应用于LCD的LED背光今年也已经达到实际应用阶段;LED路灯08年大量投入到道路照明;LED普通照明概念将更清晰等等。

国内LED产业近两年增长趋于稳定,在2008年,从技术发展、应用发展、经济规模发展等各个层面,都交出了一份基本满意的答卷。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有集中的显现。中国LED(发光二极管)产业发展已近4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已在照明领域初露峥嵘,正处于从工业品走向直接消费品的前夜。在2008年这样一个对中国人来说不平凡的年头,对LED行业更是一个普及和推广的好年头,几乎在所有或好或坏的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LED的身影:从年初的大范围雪灾到“5·12”汶川大地震,以手电筒为主的LED光源超长时间被连续使用、低能耗、局部照明指向性良好的特性被广泛认知,众多LED企业对救急抗灾的积极参与,也使得LED产品、LED行业、LED企业,第一次走近普通民众;2008年的奥运会,更借助开幕式的超级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LED的无穷魅力;在岁末全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联合行动中,半导体照明作为节能减排、拉动内需举措的重要抓手,频频出现于国家各部委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纲要中。

LED产业增长趋于稳定从产业发展上看,国内LED产业的规模和企业数量在2006年的大幅度增长后,近两年增长趋于稳定。

目前全国LED生产和研究单位超过2000家,其中前工序(外延、芯片)企业数量相对稳定,在30家左右;中游封装企业约占1/3,近700家;其余大部分为应用开发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2/3强。全行业的从业人数初步估计已超过10万人。在产销规模方面,2008年上半年,行业产销规模基本保持20%左右的同比增长,相对稳定,但2008年下半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影响了全年业绩,加上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规律的作用,2008年对比上年度的产销量增长仅在10%左右,销售收入勉强实现持平。各分领域的大致情况如下:1.LED外延、芯片。2008年国内以国产外延片制成的LED芯片总产销量已达到300亿PCS(片)左右,其中超高亮度芯片约占1/3。在1W功率LED芯片方面,国内多家企业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产业化技术的突破,批量产品的发光效率已可达到50Lm/W~70Lm/W,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性价比竞争能力,并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也取得相当多的成绩。

2.LED封装。当前国内LED封装企业的基本特点还是规模小、数量多。初步估算,2008年国内LED封装企业数已达到800~1000家左右,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规模的约200家左右,封装能力达到500亿只/年,若包含驻内地的外资企业,封装能力约800亿只/年。

当前,尽管国内LED封装行业的集约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总体来说,国内封装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相对成熟,表现在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研发和管理水平等都基本和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对不同封装器件有全覆盖的制造和配套能力,在部分应用领域还有自主研发创新的技术和产品。

3.LED应用。LED应用发展迅猛,当前除了传统的指示应用外,LED景观照明、交通信号灯、显示屏等都已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汽车用LED灯、LED路灯、大尺寸LED背光等也正在快速发展。

4.LED各类配套。随着国内LED产业的发展,综合配套能力也有很大进步,其中特别是面向封装和应用的材料配套已经比较完备,包括环氧树脂、金属支架和封装套件、模条、金丝、硅铝丝、银胶、高温胶带、工夹具等。应用领域主要是面向各类照明应用的配套如驱动电路、接插件、灯管等。国内配套能力很强,但在设备领域,尽管在封装、焊接、固化、真空处理、检测等方面也已经有较大进步,在核心的自动化装配方面还是比较落后,对进口设备的依存度很大,外延和芯片制造的设备更是如此。

LED产业面临问题集中显现从技术上讲,LED外延、芯片,特别是衬底技术,国内进步很快,在后续的发展中,外延、芯片和封装技术上的集成创新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市场应用的发展方向看,超高亮度和白光LED的应用开发始终是一个热点,目前显示屏、交通信号灯、小尺寸背光的市场趋向成熟和稳定,特种照明、装饰类照明、道路照明、大尺寸背光的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

总体来说,国内LED产业在2008年这样一个面临各方面压力和挑战的年份,从技术发展、应用发展、经济规模发展等各个层面,都还是交出了一份基本满意的答卷。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国内LED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2008年也已经有集中的表现:随着半导体照明概念的推进,国内LED产业在2006年出现一波爆发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2007年、2008年市场上大量出现在技术上并不成熟的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如LED路灯、办公照明灯具等,在功能、技术、安全性、标准等多方面都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因此,后续的行业自我调整非常重要,否则很有可能重蹈上世纪末LED显示屏大起大落并影响LED产品声誉的覆辙。

2008年两轮“337”事件对我国LED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当前,提高我国LED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发展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技术是行业当务之急,另外在照明应用方面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也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行性和成效会更明显。

这个问题对企业来说,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一些外围的自我保护措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核心的工作还是需要从整个行业的高度来做。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国内LED业而言,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多、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是其中的中高端器件对外销依存度又极高,存在所谓生产大国、应用小国的格局,所以形势较为严峻。整体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下滑的压力估计要延续到2009年底甚至2010年,LED行业也无法例外,其中2009年可能是受考验最严峻的时期。

着力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应对目前最现实、也是最大压力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方面,对国内LED行业来说,其实更多的是表现为一个重大调整的机遇。一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LED应用领域的增长重点已经从国外开始向国内逐步转移,特别是在特种照明、亮化工程、路灯应用等方面;二是国家经济在连续高速增长带来环境恶化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更加高度重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所以LED行业在当前特定的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危机,以自己的特点寻找自己的机会。LED行业与照明行业的对接和联合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应该说这对LED产业最终走向消费品领域意义重大。

半导体照明应用面临大发展的机遇,这个机遇对国内LED产业的发展来说,不仅仅是产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一个抓住二次创新、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重大机遇。在LED作为指示应用器件产品的时代,核心技术大量集中在上游领域,而目前在该领域的原创性核心技术上,我国LED业间的突破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在当前半导体照明应用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时期,一方面是在传统的技术领域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空间有限,并且相当一部分重要的国际核心专利也即将面临失效;另一方面,则是产业发展的重心开始后移,后应用领域量大面广,且各自存在互不相同的技术突破区间和不同侧重点,建立我国在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正当其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全行业、全方位、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工作基础上。




责任编辑: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