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多大型电力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相比,这是一家中小型企业。时至今日,虽然我国的分布式能源仍未能成为能源利用的主流,但这家企业却在这个非主流市场坚持了近10年。它就是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耐特”)。
正规军和游击队
“九年前,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创建了恩耐特,从此展开了一段‘勇为天下先’的艰辛奋斗之旅。一路走来,有人说我们是‘堂吉诃德’,如同挥动长矛刺向风车,精神可嘉但行为可笑,因为太不务实;也有人预言我们可能会由‘先驱’变为‘先烈’,方向是正确的但道路曲折得难以看到胜利。但可喜的是,恩耐特不但活了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并把分布式能源的种子播向四面八方 。”
说出上面这段话的人是恩耐特总经理冯江华,尽管话语激动人心,但也不难看出,恩耐特曾经或者正在面临怎样的市场环境。
成立于2002年的恩耐特是北京燃气集团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是国内首家提供天然气分布能源技术的专业能源服务公司。经过多年的运营实践,其已经拥有一系列自主开发的专有技术和一支成熟的专业技术团队,可为客户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能源环境分析诊断、能源方案规划设计、能源系统优化、设备成套/系统集成等全方位能源服务,拥有北京燃气集团调度中心、广州中新知识城、北京南站等众多业绩。
“其实,分布式能源就是量体裁衣的技术,每一个项目都是针对客户的不同实际情况设计的,这些客户可能是机场、宾馆、商城,也可能是工业开发区等。他们有的希望穿得保守点,注重经济性实用性;有的则想前卫点,如纳入多种发电方式做成对先进技术的展示等。我们希望成为他们最好的裁缝。”冯江华告诉记者,恩耐特现在主要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和设计方案、科研等,他觉得这个是整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最关键的一步。
显然,恩耐特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实力雄厚的电力设计院和建筑设计院,而与他们相比,恩耐特的显著优势在于在分布式能源领域浸淫10年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从经验中得来的特有技术和设计理念。
据了解,成立之初,恩耐特就学习美国经验,立志自主研发一套三联供系统的优化控制软件和负荷、设备数据库,以利于为用户设计符合其需求且经济合理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目前数据库通过收集已有建筑的冷、热、电运行数据,以及参考一些原有的暖通数据库。
“目前,我们两大数据库基本完善,但我们仍在努力,在项目实践中不断调整。我认为要达到完全完善,至少还要七八年。”冯江华说,“由于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很多设计院都看中了我们这个小公司,现在已经有6家大型设计院主动与我们达成合作。我常常跟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正规军’,我们是‘游击队’,我们能打‘正规军’打不了的仗。”
2011年新起点
经过2010年开始的征求意见阶段,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政策的出台无异于给分布式能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着实让恩耐特兴奋不已。
“2011年,对于既成熟又年轻的恩耐特来说将是重要的里程碑,这不仅因为公司将完成增资重组,从一个小型技术企业一跃成为专业从事燃气冷热电联供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新型能源服务公司;更重要的是,国家于2011年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而且一系列专项支持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政策也即将出台,分布能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前景。”冯江华在公司网站“领导致辞”中兴奋地表示。
他告诉记者,政策的出台已经让分布式能源行业掀起一场热潮。据恩耐特统计,《指导意见》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之前,全国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为40多个,而现在,不完全统计有100多个项目在启动中,仅在恩耐特做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项目就达30~40个。
2012年4月,恩耐特还参与了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委托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起草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细则》(建议稿),并同时提交《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实施细则》(建议稿)编写工作。目前, 在汇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实施细则》初稿已提交能源局油气司。
寄望区域独立能源系统
尽管经过10年努力,恩耐特已经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占据了领导地位,而且向好政策频繁出台,即将迎来云开月明,但冯江华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明朗。
“现在很多分布式能源项目都开始发展成区域性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研发一种区域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我们称为智慧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一体化、系统最优化和智能化。我们希望能做成独立电网,能够享受销售电价,但这种方式阻力很大,现在我们在做各种努力促成这样的项目。”冯江华说。
与单体建筑相比,他认为区域性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效率更高,经济性也更好。因为单纯办公楼、学校等建筑面临着日夜间负荷差距大等问题,经济性并不是很好,但一个区域内,如果涵盖了办公区、商务区等则可以使冷热电供应系统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如果设置了足够的设备、线路冗余,即使离网运行,安全性问题也可以很好解决。在这样情况下,如果能够按照目前的销售电价来销售电量,项目完全可以实现盈利。
“当然,这需要强调‘增量投资’的概念。就是在项目成本中,需要去除不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也要投资的基础建设配套费。如我们承担的清河医院项目,一些暖通设备等是本来就要投资的,所以这部分的成本就不能算在项目里。”冯江华解释说,这就是大型燃气电厂建设成本为4000元/千瓦,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成本则要2~3万元/千瓦的原因,因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暖通系统等投资。
现在,冯江华正奔波在项目所在地的发改委、电监会等部门,也在不停向客户解释这种模式,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此类项目的推动上,因为他认为,这种方式才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未来,也是中国能源发展必须选择的一条路。
冯江华:北京恩耐特公司总经理,北京群鹰投资公司董事
教育背景:
1973-1977年 吉林大学 物理化学专业 学士
1982-1984年 北伊利诺大学地球化学硕士学位
1984-1987年 北伊利诺大学地球化学完成博士学业
工作简历:
1987至1990年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助理研究员;
1990至1993年 美国南州国际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从中国大量进口化工产品;
1993至1995年 UCO石油公司执行副总裁,向中国大量出口成品油;
1995至1997年 美国Falcon公司副总裁,担任美国Sithe Energy, Illinova, Unocal 等公司的中国电力投资高级顾问;
1997至2002年 Falcon与中信证劵公司合资的东方能源公司的总经理,开发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
2003至2008年 与北京首创集团合资的青岛龙泽燃气公司,担任副董事长,投资建设25万吨LPG地下储气库;
2003年至今 与北京燃气集团合资的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公司建设并运行管理了北京第一个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及北京其他首批三联供项目,公司已成为中国燃气分布能源技术第一品牌,公司正在就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加入进行重组和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