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思考关注核电与能源安全。10月24日国务院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核电发展必须科学布局项目、“十二五”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
当今世界面临着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金融安全四大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必须基本立足自身应对挑战,才能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因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粮食,40%成本为能源化工,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需要保证环境安全。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国,但目前中国以消费全球20%能源只创造了全球10%GDP,这在资源、环境上明显不可持续。在全球440个核电站中中国仅占全球3%,中国的核能占能源的比例才1%,低于国际上6%的比例。
中国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国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24%、煤炭年进口超过2.2亿吨,而且今后进口量还在增加。中东阿拉伯之春等等给中国利用海外能源、资源的运输通道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只有40%、矿产资源只有约50%,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煤炭占了70%,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自“六五”以来中国绝大多数发展指标都是超额完成,只有核电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指标到了“十一五”均未完成,有专家指出,环保指“十一五”“基本完成”,精确地说是未完成,核电2010年装机2000万千瓦目标至今未能完成。
建设核电强国保障能源安全核电作为安全、清洁、稳定的能源,是目前持续稳定清洁供电的必然抉择,因为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均受气候条件制约。统计资料显示,核电是最安全的能源之一,以百万亿千瓦时发电量死亡人数相比,当年测算最高的是水电(垮坝伤亡巨大),超过了煤电。据1996年来自71个国家和20个组织的800多名专家评价了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表明核电站工作人员和事故处理中只有28人死亡,而不是许多媒体渲染误报的7000人。
从温室气体排放看,煤电燃料链排放系数为1302.3克等效CO2克/千瓦时,水电为107.6,核电为13.7(核电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考虑到建造运行中所需材料)。核电排放仅相当于煤电1%、水电12%。核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核工业经过57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从铀矿勘探、采冶、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电运营、乏燃料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经验、人才,发现了可观的铀矿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发现了可地浸砂岩型号铀矿,并独立自主地开展了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乃至核聚变研究,为未来能源发展,中国也必需发展核电以凝聚培养人才。在面临着核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有独立外交政策的大国,发展核工业是必然抉择和必须付出的代价。特别是中国曾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过重水实验堆和压水堆核电站,中国核电技术安全性得到国际认可。未来核电发展在国内外都有巨大市场需求。在安全的前提下在中国沿海加速发展核电,是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