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平板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对策与前景展望

2011-11-01 22:37:00 中国能源网

一、平板玻璃行业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现状

据初步统计,随着玻璃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创新,浮法工艺已成为我国平板玻璃生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浮法玻璃生产线215条,新增浮法线34条,浮法玻璃产能超过7.6亿重量箱。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的玻璃生产和消费国。

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结构优化、品种增加,速度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周期、投资规模、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建设周期由过去的18-22个月缩短到10个月左右;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配生产设备、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建设投资大幅下降;能耗、成本、总成品率、劳动生产率、窑龄等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

2010年,600吨及以上熔窑比重达到60%,700吨及以上熔窑比重达到34%。浮法玻璃熔窑大型化及采取各项节能降耗措施使熔化热耗下降,浮法玻璃每千克玻璃液熔化热耗从2005年的8160千焦耳下降到2010年的6520千焦耳。每重量箱玻璃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19.5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4.5千克标准煤,下降幅度达25.7%。

二、当前存在的行业问题

近年来,浮法玻璃工业快速发展,中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世人所瞩目,但是中国浮法玻璃的质量和品种、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效率与能耗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行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量多年雄踞世界第一的我国浮法玻璃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浮法玻璃外观质量偏低(最主要问题是微缺陷和均匀度水平不高)、企业管理体系的维护和保持能力较弱、检测和分析能力不强、质量认证的种类偏少等,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平拉(含格法)等落后工艺生产的玻璃和低档浮法玻璃,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先进生产力还需大力扶植和发展。

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仍然存在。玻璃企业过于分散,全国浮法玻璃企业200余家,规模只有600余万重量箱,前10家集中度不足60%。2010年全国浮法玻璃产量达到7.6亿重量箱,2011年在建和准备复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仍有30多条,产能为1亿多重量箱,如果全部投产,可能将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平板玻璃行业潜伏着再次下行的风险。同时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后,产能过剩的矛盾恐将更加突出。

三是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我国当前平板玻璃能耗偏高,平均热耗为6520千焦耳/千克玻璃液,比国外平均水平高20%,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2%,熔窑热效率比国外平均水平低5%~10%。目前大多数厂家以煤焦油或天然气为燃料,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2008年以来陆续使用石油焦,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在当前未经治理情况下SO2、N O X初始排放浓度均在2000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上,高出标准2.5-3倍;颗粒物排放一般情况下初始浓度为200-400毫克/标准立方米。据调查,当前约有20家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安装了脱硫除尘等窑炉烟气治理设施,不到企业总数的10%,大部分企业还未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治理。专家指出,“十二五”期间,玻璃行业在进行节能减排大力推广余热发电的同时,控制平板玻璃行业的产量与污染物排放已迫在眉睫。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硅质原料的选矿回收率偏低,仅为65%-80%,产生的超细粉在30%左右,如此大量的硅质超细粉原料如果不加以综合利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按目前平板玻璃产量计算,每年消耗硅质原料近3000万吨,无效排放达750万吨以上。采用配合料粒化工艺,可促进配合料各组分反映充分,提高配合料受热能力,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四是运行环境严峻复杂。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消除,“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增长也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加之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以及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浮法玻璃行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同时,建材企业能源和原材料购进价格较快上涨,人工和利息支出成本上升;部分建材产品遭遇反倾销案件增多,建材出口形势严峻,建材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

三、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虽然近几年投产的一批大吨位浮法玻璃生产线综合能耗较低,但吨位较小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和格法玻璃生产线的综合能耗依然较高。

(二)在高达近8亿重量箱的平板玻璃产量中,优质浮法玻璃的比重依然较低,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玻璃原片的行业平均售价依然较低,因而平板玻璃行业万元产值和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依然较高。(三)虽然国家环保标准对S02排放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从全国范围看,除少数几条燃油浮法玻璃生产线设置了烟气脱硫系统外。绝大部分浮法玻璃生产线均未实施烟气脱硫。

(四)由于现行国家环保标准对N0x的排放.指标未做规定,目前所有浮法玻璃生产线均未:设置烟气脱硝系统;虽然将实施的平板玻璃行业环保标准对N O x的排放指标做出了规定,但目前国内企业尚未开发出适用的脱硝技术与装备。

(五)已开发出成熟适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但在平板玻璃行业全面推广仍面临投资、成本、入网等诸多问题。

(六)在平板玻璃应用领域,对建筑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L o w-E中空玻璃等新品均普及率依然较低,玻璃产品对建筑节能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出台针对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企业污染排放的成本较低.投资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目前已实施的一些烟气脱硫、余热发电项目仍属个别企业、个别环节的行为,尚未树立起全过程实施、全行业共同参与推动的节能减排新理念。

四、玻璃行业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树立节能减排新理念为在平板玻璃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能耗降低目标,平板玻璃行业应该树立起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以熔窑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从矿山、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实施,从政府、协会、企业到院所高校全行业共同参与推进的节能减排新理念。

(二)近期节能减排对策矿山开采和选矿环节,要大力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 降低采矿贫化率, 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以下3 个方面:① 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共生、伴生矿物的综合开发与有效利用。

② 对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尾矿等进行综合回收和合理利用。

③ 对产品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渣、泥进行综合加工利用。

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要重点抓好以高附加值利用与精深加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利用;要加强难选矿物处理方法攻关研究,拓展资源利用的领域;要重点研究开果矿体围岩及尾矿的综合利用,扩大资源范围。

加强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一是要坚持实施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提高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之中;二是把提高开采回采率、降低贫化率、提高选矿回收率和循环水利用率及共生、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程度,作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达到降低污染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双重目的;三是坚持实施矿山土地复垦绿化和推动废物利用作为近期的首要目标,这是改善矿山环境、保护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四是加强对矿产开发利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

大力推动采选工艺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应从我国硅质原料资源的特点出发,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与技术改造、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用技术进步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向纵深方向发展;运用市场机制和各种经济手段,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新建矿山的技术水平;积极研究开发、推广产品深加工技术,改善资源利用产品的品质和结构,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平板玻璃生产环节的节能措施:玻璃工厂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技术当技术措施,从原料优化、燃烧新技术、改进熔窑结构、加强窑体保温、延长熔窑寿命、富氧燃烧、全氧燃烧、余热发电等方面共同推进。目前,新一代中国浮法玻璃600t/d熔窑热耗已达到1400k c a l/k g玻璃液,900t/d熔窑热耗可降至1280~1300kcal/kg玻璃液。

原料优化:建立商品化原料基地,保持各批次原料的稳定性;严格控制各种原料本身的粒度、粒度分布和各原料之间粒度的级配。改进玻璃成分,采用低温成形、易熔、助熔的玻璃原料,降低熔化玻璃液的能耗。积极采用配合料的粒化、挤压、压实技术,其优点一是可防止原料分层,化学均匀性好;二是熔化时间缩短;三是扬尘减少,改善操作环境,积极采用配合料预热技术。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