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唐山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与启示



2011-11-01 22:37:00 中国能源网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7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唐山市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近年来,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理念和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拟对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并探讨其转型的示范意义。

一、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模式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轨迹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矿产资源开发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会带动城市的逐步兴起;第二阶段是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阶段,城市经济同时进入高速发展、快速繁荣的新时期;第三阶段是资源枯竭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会保持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反之城市经济就会走向衰退。据统计,这三类城市分别占我国资源型城市的20%、68%和12%。

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践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大体有四种模式:1、优势延伸模式。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现有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势。选择优势延伸的发展模式,要求现有的资源基础及在其上发展起来的产业(体系)

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大庆(石油)、金昌(镍及铂族金属)、攀枝花(钒钛磁铁)、白云鄂博(稀土及铁矿)等城市在优势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了特色产业体系,在区域甚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优势互补模式。通过异地异质资源的开发形成自身的产业优势及地区经济的整体优势。在我国的东北重工业区,辽宁富铁,黑龙江富煤、油,这些地区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实行异质资源的优势互补模式。德国的鲁尔转型初期也是遵循了这种模式。

3、优势组合模式。在有些地区,多种资源赋存于一个地区,资源组合和配套程度较好,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综合开发这些优势资源,成为了优势组合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比如:辽宁中部地区的优势资源有铁、煤、油、非金属矿产等,黑龙江的东部主要有煤、石墨、石油及其他非金属。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群)在区域及全国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4、优势再造模式。对于一些单一资源或少数综合资源型地区,由于多年的开发,后续接替资源跟不上,原有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在原有优势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业体系,由于结构比较单一,受资源供应的影响也表现出缺乏活力甚至衰退的迹象。

对于这类地区,必须走优势再造的道路。优势再造,就是从资源状况,现有基础、区位条件、技术条件及投资来源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优势。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重组资源存量,同时让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好的行业及部门。

二、唐山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困境唐山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毗邻京津,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87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34万,其中市区人口307万,是全国较大城市和河北省域中心城市。

唐山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7种,其中煤炭保有量54亿吨,铁矿保有量45亿吨。近两年在唐山的南堡地区发现了储量10亿吨以上的大油田,滦南县境内新发现了储量10.44亿吨的特大型铁矿。唐山工业基础雄厚,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和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被誉为“近代工业的摇篮”。

唐山依煤建市、以钢兴市。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唐山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被推到了时代前列。据测算,历史上唐山的煤炭增加值最高曾占到GDP的20%。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钢铁、能源、建材、化工、机械、陶瓷等支柱产业,拥有开滦、唐钢、冀东油田、冀东水泥、三友集团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2007年,全市钢产量达5118万吨,水泥3319万吨,原煤3292万吨,原油213万吨,发电量310亿度,日用陶瓷2.2亿件,纯碱172万吨。唐钢等7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但是,长期集中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资源依赖性产业比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

2007年,唐山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3:57.4:32.3,第二产业比重偏高。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90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0.2%、占G D P的32.5%。其中,钢铁产业作为唐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占G D P的20.3%。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占92.9%,初级产品比重占90%以上,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现代服务业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充分,规模偏小、水平偏低,分别仅占经济总量的7%和2%。

2、资源日渐匮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铁矿石可开采量33亿吨,而且仅剩滦县司家营一处19.6亿吨的完整矿山,按每年开采6700万吨计算,仅可再开采49年;煤炭保有储量目前只有19亿吨,按现在的开采能力,仅能维持50年;石灰石资源按目前水泥行业3319万吨的产量,仅能维持27年。目前全市露天开采的矿产资源接近枯竭,大部分矿山企业已转入深部开采,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同时,唐山市还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拥有水量340立方米,仅是河北省的1/6、全国的1/10。如果继续延续过度依赖资源求发展的传统模式,不久的将来,将陷入“无矿可采、无煤可挖、无水可用”的困境。

3、受资源开发影响,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唐山是缘矿而建的城市,起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生活设计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服务矿工生产生活,企业承担了投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功能,但由于企业包袱沉重,无力在城市建设等社会公益项目上追加投入,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影响了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同时,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如不尽快转型,城市建设也必将大受影响。比如,路南区、古冶区就是由于煤炭开采而兴建的,当时带动了人口的聚集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但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减少,资源型产业日益萎缩,城市建设开始落后。

4、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型经济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矿山环境破坏、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全市矿区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共有采煤塌陷地2.2万公顷,采石场、采矿场、砖瓦场等工矿废弃地8899公顷,可复垦土地资源约3万公顷。2006年,全市创造的G D P占全省的20%,而能耗总量占全省的3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占全省的20%左右;万元G D P耗能为2.75吨标煤,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5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全市废水排放量达到3.85亿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6203万吨,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按照到2010年单位G D 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要求,后三年能耗降低率平均要达到4.9%才能完成目标。

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唐山市必须早下决心,早做准备,加快转型。否则,资源支撑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难以为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以为继,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难以为继。

三、唐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2007年唐山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导,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2008年6月26日出台了《科学发展指标体系》;2009年初,制定完成了《唐山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战略规划》,明确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总体原则、总体战略,确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路径。

(一)确定十条路径1、循环发展之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从企业循环、区域循环和社会大系统循环三个层面,探索并形成集产业升级、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社区(村镇)建设于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2、集约发展之路,以提升城市集聚度、产业集中度、要素集合度为重点,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集约利用,获取发展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3、生态发展之路,围绕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态文化素养,加快建立北部山区生态保护、中部平原优化开发、南部沿海重点开发的阶梯型生态功能区体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宜居城市。

4、创新发展之路,发挥科技创新作为城市转型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

5、开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