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东北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外,水系也极其发达,在东北黑土地上,也可以修建一条像京杭大运河一样的宏大工程,直至通江达海。这其实不是梦想,而是可以实现的一项宏伟工程。整体方案包括:开辟松辽运河;黄河穿阴山大隧越中蒙草原低地汇入呼伦湖;在黄土高原全面退耕还林:推倒“西疆山墙”导入西风水汽;开辟胶莱海洋运河,奠定东中国海“海日莲”万里云水基础。
“每当我翻看《世界地图.中国东北部》全图,脑海中就浮现出西半球的北美水运网的兴起。如果兴建松辽运河,沟通东北亚地区的黑龙江——辽河,其航运潜力简直就是北美地区的圣劳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在东半球的翻版。”
水利专家、武汉百湖之友清洁发展环境组织(N G O)总干事张承建先生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我国东北的松花江与辽河口之间,开凿一条近800公里长的松辽大运河,让营口市和葫芦岛市成为黑龙江—松花江水运网的南下出海口。
其实,梦想开凿“松辽大运河”的远不止现在的张承建一人,早在3 0 0多年前帝王将相就开始寻梦。在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巡视东北时,就曾有开辟辽河至松花江直至今爱辉的水陆联运线的雏议;到清朝末期,这个梦想仍在延续,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正式提出了开辟松辽运河的设想。而在辛亥革命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制定的《建国方略》中,又科学地论证了以营口为出海口,开掘松辽运河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即开始设计松辽运河开发方案,并渐渐将松辽大运河这个遥远的梦想绘制成了一张张宏伟的蓝图。
或许人们大都听说过“南水北调”工程,它的主旨是将长江水北调,解决西北和华北的干旱,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水利系统;但知道“北水南调”工程的人大概不多。
实际上,拟议中的“北水南调”工程,它主要包括:引呼济嫩与引黑济辽、兴建尼尔基(布西)水库、哈达山水库、大赉引水枢纽、石佛寺反调节水库;开挖全长659公里的输水运河。在水利人看来,“北水南调”工程与“松辽大运河”,为一对孪生兄弟。
说到“北水南调”工程的出台,早在1983年,国家水利部松辽委在松辽流域规划中,就正式把哈达山水利枢纽列为“北水南调”的骨干工程;1994年国务院批复的《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又将“北水南调”工程列入向辽河流域调水的近期项目,计划于2010年前后实施,而从鸭绿江支流引水的“东水西调”工程被列为向辽河流域调水的远期项目;从流域规划批复到现在,“东水西调”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已经批准立项并启动,总投资103亿元的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计划在2008年底竣工启用;而“北水南调”工程也渐渐拉开序幕,吉林省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已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开工。
“北水南调”为东北增加生机
与“南水北调”工程不同的是,建“北水南调”工程有更优越的条件。松辽水系,泛指松花江与辽河,流域遍布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其流经的东北平原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分水岭、辽河平原,因此又称松辽平原。松花江是一条季节性通航河流,每年封冻5个多月,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通航,由于江道宽阔,水量充沛,可以航行千吨船只;它又贯穿东北腹地,与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接,因而是黑龙江水系的主要通航河流,也是连接内地与边境地区的水运干线。
辽河则是我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南濒渤海与黄海,西南与内蒙内陆河和河北海滦河流域相邻,北与松花江流域毗连;辽河干流长51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贯穿辽河平原;平原由深厚的河流冲积物构成,地势平坦,间有沼泽分布;辽河水系发达,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等,流域总面积有22万平方公里。显然,在平原而又水系较发达的地区建设大运河比穿山越岭更具有优势。而在辽东湾的沿海平原上,兴建数百公里的岸内水道,可望发展成为富有运河诗情画意的海湾城市带。
与建“南水北调”工程一样,建“北水南调”工程也有其必要性。中国水资源公报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尽管我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的59%。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又很不均匀,前者是后者的3.8倍。辽河流域河川径流利用率已达到81.2%,而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利用率仅为29.9%。辽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危机,其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地区,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自身平衡,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扩大。解决水资源已成为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水的控制性工程,松花江每年有408亿立米水白白流入大海;而若遇中等干旱年份,可以提供的水量满足不了各业用水的要求,抗旱和防洪能力不高,常发生自然灾害,水质的污染也在加重和扩大。因此,建“北水南调”工程更有其迫切性。
亚洲最长的隧道:抢先一步“西调东水”
辽宁省“东水西调”工程计划,即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是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浑江上的桓仁水库引水,流经88公里输水隧洞,将水引至新宾满族自治县苏子河,再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抚顺市大伙房水库。取水口位于桓仁水电站的下游约5公里处的凤鸣水电站库区。
引水汇入浑河并经大伙房水库调节,向浑河、太子河地区的抚顺、沈阳、本溪、辽阳、鞍山、营口6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供水。该工程将按60立方米/秒引水,平均年调水18.9亿立方米。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包括从辽东向抚顺大伙房水库调水的一期工程和从大伙房水库向受水城市输水的二期工程,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输水工程。
在建的一期工程输水隧道长85.3公里,直径8米,建成后,将会超过目前世界公认最长的57.6公里的瑞士戈特哈尔德隧道,成为亚洲最长的隧道。这条超长深埋隧洞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洞之一,穿越50余座山、50余条河谷,最大埋深630米,最小埋深60米,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施工主要采用的是“战略武器——流动的现代化地下工厂”全断面隧洞掘进机(T B M)。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是为了引用优质充沛的辽宁东部山区水源,供给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中部城市群,以解决这些地区百年内用水问题,受益人口近一千万人。
“西调东水” PK “北水南调”?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的成功实施,引发了张承建对“西调东水”与“北水南调” 的深层次思考。从地理战略来看,未来扩大版图后的“西调东水”可以稳妥解决松辽运河以东的水资源配置特别是辽宁、吉林两省城市群飞速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而“北水南调”似乎应当以松嫩盆地环境改善和运河城市发展为主题,与大兴安岭山脉东流的众多水系联动,结合空中水资源开发,解决呼伦贝尔沙地、松嫩沙地乃至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威胁,综合平衡解决大兴安岭——松辽运河之间的东北地区西部的水资源配置。
张承建为此建议:“北水南调”的眼光应北瞟西顾压缩工程规模,“西调东水”应东西统筹全盘整合。从概念上讲,“北水南调”似乎表述为从嫩江、黑龙江干流往南引水更为贴切。按照这个新推论,由于拥有长白山脉的丰富降水,“西调东水”比“北水南调”更具有操作空间。
“西调东水” 的未来设想,一是在现有的辽宁省隧洞输水工程年调水18.9亿方的基础上,将鸭绿江中下游各支流调往辽宁省中南部的输水规模扩大到50亿方左右;再转眼向北——与第二松花江和鸭绿江濒临的长白山区,首先是开发吉林省的辽松大隧洞输水工程,年调水规模为百亿方:开凿150公里的隧洞贯通松花湖——公主岭市,沿途给饮马河、伊通河、东辽河输水;其二是开凿66公里的隧洞贯通鸭绿江上游——头道松花江的白山水电站,取水点为二道沟(在云峰水电站的上游新建大坝——临江市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将鸭绿江中上游山区的数百亿方雨洪资源,通过实现蓄能梯级电站改造后,结合第二松花江空中水资源开发,调水经白山水库——红石水库——松花湖等多级调蓄,变成松辽运河沿岸地区宝贵的可用水资源。
蓄能梯级电站的数百亿度清洁电能,未来将实现东北亚地区国际电网的互济运行,以长白山为联网枢纽的东北亚国际电网的规模可与欧洲国际电网相提并论,而中欧瑞士已发展了上千万千瓦的蓄能电站。结合东北三省整个长白山脉的空中水资源开发,鸭绿江中上游——第二松花江蓄能水电基地,最终每年能为松辽平原提供100亿方以上的优质水资源,每年可分配给长春城市群附近的饮马河、伊通河流域10亿方,分配给辽河80亿方。目前世界最长的输水隧道,为美国的德拉瓦输水隧道(169公里)和芬兰Pa i g a n ne输水隧道(120公里)。扩大版图后的“西调东水”未来规模应该与此相当。
利弊取舍开发综合效益
几百年来,松辽大运河之所以难以圆梦,其焦点也就是建运河利弊之争。比如,有人就质疑:现在有了现代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否还有必要开发和挖掘江河水运潜力?其实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指出:“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是“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和整体工程,是不可分割的。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都很发达,但他们仍没有忽视发展江河航运。现在世界经济的三大发展模式——海洋经济、江河经济与陆桥经济已成为三足鼎立之势,在我国现阶段铁路、公路运输仍存在瓶颈的现象下,更不能忽视“三足”之一的江河经济的发展。“当然也要客观看待修建松辽大运河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张承建分析:首先,“北水南调”、“引松济辽”、“西调东水”等工程,在嫩江、第二松花江上筑坝,兴建流域梯级水电站,改变了自然河流状态的水沙形态,形成清水冲刷干流河床,对于松花江主河床演变肯定不利,但对于修复辽河河床是非常有益的;其次,有可能引发国际争议,由于黑龙江属于国际河流,这一大型工程的实施需要同俄罗斯协调;再次,相异性较大地域引发的异地物种可能入侵及引起其它生态问题。
但是,修建松辽大运河是利大于弊的。水利部松辽委员会副主任武龙甫介绍,“北水南调”——“引松花江水济辽河的工程”,旨在为全东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同时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它将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松辽分水岭一带风沙干旱环境的改善;辽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经几座大水库调节洪水;松花江与辽河干流防洪能力的提高和变弃水为供水,发展运河两岸的火力发电等等。根据国外一些大的运河结合调水实现通航的实例,“北水南调”实现通航后,北可以经大赉水利枢纽与嫩江、松花江相接,直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还可以由哈达山水库抵达吉林市,经松花江入黑龙江,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联系;南从营口入渤海,可达沿海各港口,这样东北就多了面向世界的窗口。总之,南北通航,会给全东北带来勃勃生机。
张承建还补充说,东北地区的全局发展需要新的眼光。从工程沿线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都有自然河流可利用,且需开凿的松辽分水岭西段良田少,而该段运河开通后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反而能增加良田面积。从国际清洁能源视野来看,最新款型的5兆瓦到10兆瓦的主流风力发电机组,将改变人们对东北平原的原有看法。新型风电场的年收益,将是农田年收益的500倍到1000倍。“向天耕种”与传统免耕法有机农场相结合,将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新飞跃。从国际生态湿地经济来看,湖泊湿地“耕种”是农田效益的7到200倍,海洋——河流生态通道是农田效益的成千上万倍,因此,保护与修复东北湿地意味着保护着国家未来的经济命脉。农地与湿地的保护与修复,结合开发风电场,东北平原上将打造出举世无双的“清洁能源有机农场”与“能源湿地”,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新方式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运河”串起“东北城市带”
中国运河建设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一般运河建设只是就运输和灌溉而言,功能单一,由于缺乏维护,最终荒废的较多,资料显示,中国运河目前99%已经荒废。那么,张承建所梦想的东北大运河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东北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是自然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那么通过大运河的建设能改变现状吗?
今年6月10日,论证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引松济辽”骨干工程——吉林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该坝址位于松原市城区东南约20公里的第二松花江干流上,距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口约6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71783平方公里,占第二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97.2%,是第二松花江干流规划中最末一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拦洪蓄水、引洪入泡,增强对下游区域供水能力,可恢复湿地面积1206平方公里。敢问,哈达山水利枢纽对查干泡的输水,未尝又不是“西调东水”呢?改善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产生的地下漏斗,利用渠道输水的空闲时间和空闲容量,可大大提高区域的空气湿度,促进区域水循环和改善小气候,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不仅如此,建设松辽运河,还可以降低地下水水位,大大减轻盐碱化程度。松辽运河弃土,可以建造两岸防护林,并建造3000万千瓦的风电场,开发东北平原上宝贵的风能资源。
而对于修建松辽大运河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张承建先生曾设想,蒙东地区的科尔沁沙地中,西辽河的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两大支流,历史上曾经为松花江支流。“引西辽水沙济松”,可借取西辽河的新开河分流走向开凿生态水网,人工水道穿越松辽分水岭,汇入霍林河(通榆),沿查干泡之北,与嫩江大安和松花江相通,为松花江干流提供丰富的含沙水量,发生自然有益的洪水现象,消除嫩江、第二松花江流域大坝建造的消极影响,重新修复松花江干流的自然原生态。然而,目前松花江干流已在开始实施7个航电枢纽中的一个梯级大坝,整个松花江流域与太平洋之间的生态通道基本上已荡然无存,今后松花江干流的自然原生态将被全面改变,难以修复。生态专家估计,整个松花江流域的海洋与陆水生态服务价值为10000亿元以上。张承建的新设想是,实现“工程水利”往“生态水利”、“资源水利”转变,将“北水南调”升级打造为东北地区的一条贯穿南北的生态水网生命通道,从而生态替代松花江干流与太平洋之间的生态通道。
大运河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修复区域内生态环境,而且在于结合清洁能源开发。蒙东地区的科尔沁沙地、东北平原,属于夏季台风影响地区,夏半年大气层众水汽含量比较高、绝对湿度比较大,利用东北地区技术经济的风能,压缩空气蓄能发电的同时,还可以冷凝结水直接“空中取水”,夺取到大气层中的丰富水汽,再回灌到地下,通过“固体水库”——河床沉积层,实现地下水储存和流动,最后又通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动力设备把“固体水库”的浅地层地下水提取出来,为城乡生产生活使用。在东北地区全盘节水措施考量之后,这个可积木化设计的“空中取水”开源总规模可达到50亿方,相当于“引松济辽”规划调水总量,可开发风能资源 1亿千瓦以上。松辽大运河的沿线地带,是建造此类设施的最佳地带。今后这个方法是解决东北平原西部地区缺水的关键方法之一。
“松辽运河”提出已几百年,近期因“北水南调”而重新提起,因“西调东水”而日趋完善。开发松辽运河意义重大,主要是使全国第二大水系的黑龙江—松花江水运网南从营口出渤海,北从庙街出鄂霍次克海——形成一横(黑龙江)、一纵(松花江和松辽运河)千吨级乃至未来万吨级以上航道的东北水运主通道,形成环东北亚黄金水道。
以这条主通道为轴形成3000吨级以上航道的庞大水运网,为东北三省创造良好的开放条件,使辽宁省沿海腹地扩大到整个东北水网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将极大地提高东北和整个东北亚交通运输网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南北外向通道运输紧张问题,带动东北特别是河口地区的经济发展。
到那时,营口将恢复其“北方上海”的地位,盘锦将成为“辽宁的浦东”,从环渤海圈到锦州湾并包含以沈阳为首的中部城市群的“大辽河三角洲”,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第三个在中国崛起的三角洲;将与大连一起带动整个辽东湾的发展,而由大运河串起的“东北城市带”将大大提高整个东北参与东北亚乃至世界竞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