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三年祭——深切怀念陈望祥老人

2012-03-28 00:22:00

三年前的3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卓越的电力工作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秘书长陈望祥老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伴随逝者而去的是他坚持的电力(能源)改革。弥留之际,陈望祥安静地闭上了双眼。然而这位中国电力工业改革30年的亲历者却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为改革多年奔走呼告之后,殊不知,面对电力(能源)改革今天所遇到的局面,陈老先生九泉有知,当抱憾也。

我仍然记得陈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是在当年的4月1日,八宝山举行。4月1日,这天是西方传统的愚人节。不知是天愚人,还是人愚天,这天竟是陈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还记得在蒙定中老先生和杨名舟先生与特高压孤军奋战时,当时就有人感慨:如陈老先生在,则反对特高压的专家群龙有首,唯陈老先生敢不计较个人得失,挺耄耋身躯主真理之言。“很多人子女,爱人都是电力系统的,都被封口,唯陈老先生对此威胁蔑然也!”一位电力行业人士感慨地说。还有一位老电力人说,陈望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他毕生只关注中国的电力改革事业。诚如是,这位直接推动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老人,将成为中国电力史上一个永远的标志。可惜他老人家已经走了,而且那么遗憾地走了……

记得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当时撰写了一篇题为《水电人的骄傲》的文章,深切怀念这位业内称之为“既让很多人害怕、又深受很多人尊敬”的“老电力”。文中说:“望祥同志是一个水电人,他没有直接参加过一座大坝的建设,他参与了水电界精神高坝的建设。我们水电人从来建设两种坝:一种是实体经济的大坝,一种是精神世界的高坝。望祥同志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正廉洁,荣辱不惊,显示了一座精神高坝的风采。”

无论是说他让人又怕又爱,还是说他“显示了一座精神高坝的风采”,原因都是一个——陈望祥正直敢言。诚如钱正英在文中所说:“他数次在关键时刻的发声,注定要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国务院原总理李鹏在他的《电力要先行》一书中也特别提到了陈望祥老人。他在2000年7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国家计委王骏写了一篇文章,叫《令人沮丧的电业改革》。人民日报经济专版主编也连续在内部参考资料上发表三篇文章,转写了陈望祥关于电力工业改革的观点。陈是原电力部老工程师。我写的注语是:‘目前国家电力公司进行的内部改革,应予以支持,努力实施政企分开、独立联网、竞价上网等措施。’”这或许也是陈望祥“关键时刻的发声”之一吧。

陈老,敢于死谏,80岁的老人,不为任何利益集团,纯粹出于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看到改革停止或国有资产白白流失心痛至极。我国这些老一辈的党员真的很纯粹,他们思想高尚,乐于奉献,不求回报,这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现代某些人心里只有自己,而陈老心里只有国家,同样为人境界竟然如此不同。

早在2008年秋,陈望祥老人就已因患肝癌住院,但仍在病床上对电力规划、特高压等课题进行研究。2009年春节期间,他还乐呵呵地说:“这病不碍事。你看着,我今年还要大干一场。”3月27日,陈望祥突然剧烈腹痛,当晚陷入昏迷。当天,他还让家人约见一名记者,希望能对电力规划的问题再“喊上一嗓子”,但最终天人永隔。一生两袖清风的“直言者”,面对已然停止的电力改革,最终抱憾离去。

实际上,我与陈老先生缘浅。虽久闻其名、久仰其人,实际上却平生只见了他一面。时隔三年,我仍然记得去见他老人家的那一刻。当时我代表中国能源网前去探望已在病中的老人,然而,病中的老人却坚持不休息一定要接受访谈。自然,在老人的记忆中,这一生值得记住的并不是曾经下放贵州的那些岁月,而是2002年那一次惊心动魄的“电改”。他清瘦的脸庞透着刚毅和果敢——他说:当时成立“南方电网”就是要建立电力改革的试验田。

在访谈中,陈望祥直言:当时,电力体制改革遭到了电力行业很多人的反对,后来出台的“5号文件”其实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

2002年初,“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国务院[2002]5号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同年年底,新组建和改组的11个电力企业集团正式挂牌。次年开始实施“电网分开”,成立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同时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网分离后的这种格局划分,一直沿袭至今。

这前后还有一个插曲,就是陈望祥给国务院直接上书和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高严的腐败案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出口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出口型企业甚至就此关门,当时的电力供应已经比较富余,因此,时任电力部部长的高严当时提出,“全国可以三年不上电力项目”。

时任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的陈望祥当时就提出,在电力富余时间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节点,这一观点也在当时的中央高层中形成了共识,国务院也有意对全国电力体制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不过,电力系统反应强烈,当时的高严也认为如果进行这种改革,就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会把电力搞乱,把天下搞乱。

陈望祥清晰记得,那是1999年的冬天。他三次致信高严,对这位执着的老人,高严曾经大为恼怒。但陈望祥并没有放弃,一直多方奔走呼吁,才有了2000年陈望祥担任顾问的“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考察,才有了两年后的“5号文件”。

陈望祥还清晰地记得这三封信的题目分别是《实话实说话改革》、《实话实说议改革》、《实话实说论改革》。“最开始电网由六家区域电网组成,当时南方电网在电网公司中排第四。”陈望祥说。不过,尽管改革已经卓有成效,但是电力职工持股行为又成了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障碍。

2000年,中国的电力改革开始酝酿,由国务院领导的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受命起草了电改方案,但电力系统中反对的声音很大,方案几度濒于流产。时任国家电力公司负责人高严曾表示:“如果这个改革方案出台,实行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就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陈望祥正在住院,他躺在病床上先后写了三封信,要求与其就电力改革问题做一场辩论,但均遭拒绝。陈望祥遂将信件转交国务院主管领导。这三封信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陈望祥亦被视为电力业内敢于同高公开叫板的第一人。

几经波折,国务院终在2002年4月下发方案,决心切分国家电力公司,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六个月后,高严出逃的消息逐渐传开。次年,原国家电力公司被重组为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家电网公司,电力监管委员会亦宣告成立。但下一步改革,势必涉及继续拆分电力体制最后的垄断者——电网;加之中国进入新一轮电力紧缺,“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迟迟难以启动。

2006年,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宣读200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披露:国家电力公司原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78.4亿元重大损失,损益不实78亿元,同时还有45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涉嫌个人经济犯罪12起,涉案金额10亿元,其所涉金额之高、面积之大位列本次审计风暴所公布的所有违法违纪案件之首。

而在2002年9月,在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任上的高严就已经“携款下落不明”。同时,电网系统仍在通过旗下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持股公司挺进发电领域,形成了新的“厂网不分”。他们多借2002年的电力改革之机,或无偿或低价,从原国家电力公司获得了相当规模的资产。从2003年开始,陈望祥就多次向国务院、发改委、国资委反映电力职工持股性质的严重性。

2003年,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就山东鲁能集团进行职工持股改制问题上书国务院,陈望祥是参与者之一。当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但这未能阻止电力职工持股企业改制和膨胀的步伐。

2006年年底,陈望祥得知鲁能集团已经完成私有化改制,十分焦急。他再次给国务院写信,并提出三条建议:建议国务院立即取消鲁能集团转让协议;建议国务院组织专门工作组,彻底清查国有资产流失;严惩在转制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谈及上书初衷,陈望祥坦言:“我是个老共产党员,看到现在国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非常心痛。我有义务和责任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次年初,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由中央纪委、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等组成的工作组,对鲁能私有化事件进行了调查。其间陈望祥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仍全力配合工作组的调查。

鲁能集团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山东电网公司。而陈望祥退休以后,人事关系依例放在国家电网公司。他所反映的问题,与电网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组调查期间,系统内一拨又一拨的人找陈“谈心”,劝他“不要管闲事”。他先是与这些劝说者一遍又一遍地讲道理,后来忍不住发脾气,说:“你们都不要来谈了,没有用!”他收到过一些带有恐吓意味的暗示,都一笑了之,但很关心别人的安全。在《财经》杂志采写“谁的鲁能”文章的2006年冬天,记者有几次与他交谈至夜深,出门后他和老伴不放心,每次都悄悄尾随身后,直到记者坐上公交车安全离开。

2008年2月,鲁能集团被宣布重新回归国有;3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电力领域持续多年的清退职工股争论,自此尘埃落定。自“鲁能事件”之后,贵州金元被查,还有一些电力职工持股事件仍然处于被相关部门调查的过程中。

陈望祥似乎就是为电力而来。他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选择的就是清华大学电机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电力部工作,这一年,他22岁。少年豪气的他于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贵州,一直到1978年平反才回到水电部计划司工作。陈望祥1929年5月生在上海。1946年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同班者中,有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1948年,陈望祥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第一届常委、宣传部长。1951年,陈望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燃料工业部工作。1988年水电部撤销,他担任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任秘书长。

1985年起,他担任水电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88年起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1994年离休后,在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任副理事长,和一群离休老干部共同关注电力领域的改革和改制。

陈望祥前半生历尽坎坷。半个多世纪前,他因对上马三峡工程直言异议,被定为水电部的“三反分子”;后又被错划成“右派”,下放贵州长达20年。其间妻离子散,生活困苦,一度感染了肝炎。但是,坚持说“应该说”的话,一直是陈望祥一生的原则。

今天,陈望祥老人已经走了整整三年了,而中国能源事业目前正处于另一个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在他《输煤与输电的综合比较》一文中,他提出输煤胜于输电,而今,国家电网提出了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预计按照三个阶段建设的智能电网总投资将超过4万亿元。这一投资额是2008年底国务院为了确保增长批复铁路投资额的两倍。电网投资如此之大,确实出乎很多人意料,尤其非专业人士所能想象。在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前,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致力于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建设同样传输能力的铁路和特高压电网仍是竞争性的两套方案,并非如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电网更加便宜。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们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能源需求总量剧增、石油依存度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减排压力增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提速亟需大量清洁能源。而在内部体制和产业结构上,很多问题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

还有,新能源发展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新老能源之间,各种新能源之间,如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也待破题,而不该各提各的发展目标,“各打各的鼓,各吹各的号”。

前路漫漫,问题多多。能源大改革、大发展之时,尤其需要多几个像陈望祥这样关键时刻敢发声的人,使我们的改革少走些弯路,使我们的发展少付出些成本,使我国的能源事业发展得更科学、更健康。其实,又岂只是水电人需要建设两种坝呢,有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个人,都应该不仅奋力建设“实体经济的大坝”,更要建设“精神世界的高坝”。

让我们永远记住陈望祥!

此致!

陈老先生千古!

2012年2月28日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