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特别报道: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

2011-12-30 00:03:00 中国能源网

以“推动中国气体能源产业发展和国际化合作”为主题的“2011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10-11日在著名的中华古文化发源地----河南安阳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由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外国专家局携手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沼气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支持;贞元集团、中国能源网、殷都区人民政府、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阳市外国专家局承办。

此次峰会旨在为国内外新能源行业的新政策、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新模式提供一个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并为各方提供专业的咨询支持,希望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共同促进全球气体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绿色变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国家到地方,都以强有力的姿态加速推动“气体能源”的发展,而在气体能源发展中居于核心战略地位的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首当其冲。

“气体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21世纪用能的主流,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与积极发展。

今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十二五”初期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

本届峰会定位于专业性较强的气体能源产业高层研讨会,论坛将邀请政府相关部委领导及能源行业专家学者,介绍我国气体能源发展的最新政策及行业前景;邀请国外政要及专家学者,介绍生物天然气产业在国外发展的概况与成功案例;邀请国内外先进沼气技术公司及设备厂商,介绍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和实施案例;邀请国内外具有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分享项目案例和解决方案;邀请气体能源行业业主企业和国内外大型投行及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投融资路演。

会议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与会人员参观“安阳生物天然气循环产业链”项目。

11月9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到2015年单位G D 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17%。在此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 D 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在2011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上表示,气体能源具有低碳、高效、灵活等特点,日益成为改善能源结构的主力军。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气体能源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在当前核能饱受安全性质疑、多晶硅价格暴跌、风电企业巨亏、地热能开发成本高、潮汐能利用不规律的情况下,气体能源发展的比较优势已经显现。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量清洁能源使用起来非常困难,风电、太阳能需要有风、有太阳的时候才能利用,水电的利用也呈现季节性。如何把可再生能源用好,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就是气体能源。”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

因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天然气快速增长,推动页岩气、煤层气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已出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指导意见》,也在加紧制定《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分布式能源并网规定》,国土资源部则在加速把页岩气和煤层气作为独立矿种,促进找矿和开发。

在气体能源中,沼气等生物天然气颇受政府的专项支持。所谓生物天然气,是指由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气,与天然气性质相当,具备绿色、清洁、环保、可持续等特性,包括沼气、合成气和氢气,但目前只有沼气具有成本优势。

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介绍,在过去10年,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和配套法规,发布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规划,投入300多万元人民币专门进行沼气发展,还组建了全国沼气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和发布了30多项沼气方面的标准,为我国的沼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表明,我国2010年有4千多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在部分工业企业和养殖专业户建设了各种规模、多种形式的沼气工程7万多处。全国沼气工程已经形成了年产沼气近150立方米的能力,为气体能源和生物天然气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很好的物质技术。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沼气的发酵原料,生产工艺都形成多元化发展方式,中国沼气生产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发挥更大的潜力。”洪绂曾表示,沼气在现阶段满足三农需要同时,未来还会逐渐为城市、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供应补充做出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贡献。

近年来,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越来越重视生物天然气的应用,已经开始规模应用于热电联供、管道燃气和交通燃料。德国已经制定到2020年、2030年生物燃气产量分别达到6亿、10亿立方米发展目标;瑞典在全球率先推广生物天然气,主要燃料是生活污水以及餐厨垃圾。

“尽管他们的生物燃气技术世界领先,但是生物燃气资源潜力却无法与中国相比。”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调查研究部主任严新宝认为,我国沼气使用规模和技术推广水平在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每年产生的10亿吨垃圾排在世界前列,加之我国政府对垃圾资源化和清洁能源的高度重视,发展垃圾沼气产业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国内首个生物天然气工业化示范性工程在安阳投产,世界最大的沼气发电厂在内蒙古正式投产等,这些都说明生物天然气产业潜力巨大。”严新宝说。

实践证明,发展气体能源产业具有现实可行性。

国内首个生物天然气工业化示范性工程领头人、贞元集团董事长骈运来表示,贞元集团把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公厕及牲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经先进技术发酵、提纯至与天然气同样甚至更高的甲烷含量,从而达到无害化、产业化处理,在安阳形成了有机废弃物处理生物天然气生产特色有机肥生产生物天然气车用加气站的运营一整条较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对中国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王武龙表示,气体能源代表着世界能源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轮结构调整中,中国气体能源将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基于产业发展的各种利好消息,各路资本对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以及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热情将会高涨。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