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钱正英

2012-02-07 00:03:00 中国能源网

钱正英,女,1923年7月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诸暨市。1941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苏皖边区政府和黄河河务局从事治淮、治黄等水利工作,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电力工作。主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主持编制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治理、规划和全国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纲要。在治理淮河及密云水库、刘家峡水电站、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中,处理了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主编有《中国水利》等。2000年6月获中国工程科技奖。2004年3月,在香港大学第169届学位颁授典礼上,获得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钱正英教授还是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十五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简历

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参加上海地下党,大同大学群众团体党团成员、工学院分党支部书记。

1942年至1945年任淮北区党委机关文化教员,淮北泗五灵凤县中学浍南分校教员、训导员、教导员、党支部书记,淮北行署建设处水利科科长。

1945年至1948年任苏皖边区政府水利局工程科科长,华东军区兵站部交通科副科长、前方工程处处长。

1948年至1950年任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党委书记。

1950年至1952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兼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

1952年至1967年任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67年至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0年至1974年任水利电力部革委会副主任、副部长。

1974年至1988年任水利电力部、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党组书记。

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医卫体委员会主任。

1992年当选为中国印度友好协会会长。

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兼)、   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

1994年当选为第六届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1995年被推选为第六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9年被聘为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名誉副会长。

2002年当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会长。

重大贡献

组织制定和实施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等

1.组织制定和实施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划。50年代起,钱正英主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及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组织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均已颁布实施),使中国水利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她主持编制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江河治理规划和全国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纲要。

治黄事业中的贡献

钱正英针对黄河特点,组织专家全面研究治理问题,除工程措施外,她亲自部署狠抓流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面上的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修订治黄规划,选择了以粗沙区为水保治理重点,对减轻下游河道淤积起到一定作用,同时确定关键性大型工程建设步骤,40余年黄河大堤安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三门峡水库是在建国初期委托前苏联设计的,由于缺乏经验,修建后,泥沙淤积严重,钱正英在深入调查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协助周恩来总理妥善完成了三门峡大坝的两次改建,获得成功。

葛洲坝工程由于开工后遇到挫折,于1971年10月被迫停工,重新修改设计,周恩来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中的贡献

总理指示,起用林一山同志主持技术工作,钱正英作为技委会主要成员,深入现场,抓住重点,组织专家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如航道泥沙淤积、大江截流、软基处理、大流量消能等,成功地修改设计、组织实施,使工程胜利建成。80年代钱正英负责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组织全国400余位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历时三年的全面深入论证,完成论证任务,为三峡工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获得通过并组织实施奠定了基础。

学术成果

钱正英教授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电力工作。主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主持编制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治理、规划和中国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纲要,主持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起草工作,主持审定、决策了许多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并具体参与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主持领导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主编出版了《中国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水利》(中、英文版)等。钱正英先后发表论文、报告数十篇,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

水情结

“我这一辈子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水,因为水既具亲和力而又有无比的力量,因为水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学科,因为水关系到天、地、人三个方面,因为水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在于水,人类的生存命脉在于水。”钱正英说。从无数次与洪魔搏击,到参与治淮、治黄,及三门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决策;从新疆的塔里木河、三峡坝区,到宁夏的扬黄工程工地、西藏的羊卓雍湖,到处都有钱老正英忙碌的身影,她是新中国水利事业的见证人和开拓者。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