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及产业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储能赛道持续火热,市场展现出强大活力。
近期,多家储能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包括电池材料、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等环节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业绩正增长,且净利润超百亿元或同比翻番。
在“双碳”目标及新能源配储政策的助推下,2022年储能赛道持续火热,海内外市场遍地开花,企业大手笔扩产计划不断,跨界玩家积极涌入,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展现出强大活力。
从业绩收入来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无疑是产业链上的绝对龙头。宁德时代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至315亿元,同比增长83%至98%;比亚迪全年预计收入突破420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0亿元至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至458.26%。
“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储能市场的开拓力度,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某储能企业表现抢眼,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6亿元至6.9亿元,同比增长228.89%至279.28%。
头顶国内“储能第一股”光环的派能科技同样增长势头强劲,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1.8亿元至13.1亿元,同比增长273.21%至314.32%。
储能产业链企业整体业绩喜人。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年初约28万元/吨,同年3月份快速上升至50万元/吨,此后一直高位震荡,并一度突破60万元/吨,年底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但依旧维持在50万元/吨以上的高位运行。基于此,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天华超净等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赣锋锂业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预计为180亿元至220亿元,同比增长约244.27%至320.78%;天齐锂业报告期内净利润约为231亿元至256亿元,同比增长1011.19%至1131.45%。
此外,锂精矿自供比例的提升,也增厚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据中矿资源表示,公司锂盐生产线的原料端已于2022年开始使用自有矿山供应的锂精矿,自有矿的使用比例在逐步提高,公司采选冶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已初见成效。公司加拿大Tanco矿山自2021年10月恢复锂辉石采选系统后,2022年第三季度完成了18万吨矿石/年生产线改扩建。公司于2022年收购了津巴布韦Bikita锂矿100%权益,充分发挥Bikita锂矿现有70万吨/年选矿产能的同时加快新产能建设,进一步保障公司自有锂矿的供应。
《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从出货结构来看,全球汽车动力电池(EV LIB)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84.4%;储能电池(ESS LIB)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小型电池(SMALL LIB)出货量114.2GWh,同比下滑8.8%。储能电池增速超过了动力电池。
“整体来看,储能市场表现略超预期。”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郑华认为,主要驱动因素是强配储能同步并网政策带来了储能实际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各现货市场的实质推进、长效政策的逐步建立与落实,以及未来预期的增强也推动相关企业提前布局。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吉瓦,同比增长37%。其中,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吉瓦,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吉瓦。
储能电池产能和出货量齐升。产能方面,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商加速圈地,在储能电池赛道掀起一轮轮扩产热潮。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达26个,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产能合计820吉瓦时。出货量方面,国内主要储能电池企业订单量几乎实现200%以上的增长,部分企业的订单已经排期到今年第二季度。
不仅国内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全球储能装机规模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海外储能设备需求更是持续激增。比亚迪储能销售中心常务总裁尤国此前透露,公司储能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超6.5吉瓦时,在英国和美国的储能市场占有率达80%和30%。2022年,比亚迪储能全球订单总量超14吉瓦时。
储能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企业争相布局。永泰能源、美的集团、三一重工、明阳智能等20余家上市公司纷纷跨界入局储能赛道,其中不乏科技公司、食品公司、教育公司以及房地产公司。个别企业由于投资领域与主营业务相去甚远,还引来监管机构质疑“是否存在蹭热点”的问询。
不论是出于市值管理之需,还是立足长远谋求新业务的突破,众多企业都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研发生产新型储能技术的大军中来。
相比于已经成熟并且日渐拥挤的锂离子电池赛道,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更加受到跨界选手的青睐。于是在2022年我们看到,尽管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一年仍尚未上市,尽管大连融科的100MW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历时六年刚刚并网投运,但是已经有大批跨界选手快马赶到,准备大干快上。
在钠电领域,暂且不论传统锂电池及原材料龙头企业的钠电产品开发进度如何,仅是传艺科技、七彩化学、华阳股份、雪天盐业、丰山集团、顺灏新材等等跨界选手,对钠电市场估值的推波助澜效果就不容小觑。钠离子电芯、正极、负极、电解液,大家各有偏好、各取所需。
液流电池市场也是打得火热。手握钒资源的钒钛股份、中核钛白当仁不让,率先跃马而上,传统化工企业亚星化学、易成新能也在快马赶上。
储能这条黄金赛道持续火爆,吸引着资本不断加持,不少企业纷纷加入到上市的队伍之中。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公布IPO进度的储能产业链企业共有120多家,更有大批企业启动融投资、排队入局!
在政策推动、新能源建设提速、国外市场储能需求、新能源汽车驱动等多重因素下,2022年储能行业热度高涨。2022年,储能领域IPO数量多达124起。从申报材料来看,这些企业业务链了覆盖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电池制造以及电池材料、锂电设备等多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IPO企业中包括蜂巢能源、阿特斯、大连融科储能、赣锋锂电、中创新航等储能系统集成、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企业20家,天赐材料、杉杉股份、格林美等锂电材料企业49家。
其中,2022年国内外各大交易所已上市的储能系统、储能系统集成、储能PCS等领域企业募集资金总额达近百亿人民币,已上市的电池企业募集资金总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已上市的锂电材料企业募集金额约560多亿人民币。
除了启动IPO募资之外,国内还有114家储能产业链相关共传出融资消息,合计融资金额预计超过900亿元。从技术和业务方向来看,储能系统、储能PCS等企业占了近三分之一,钠离子电池、液流储能等小众储能技术今年以来成为投资热点领域,共有7家相关企业启动融资;而因为近两年锂电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锂电池正极材料、钒材料等储能材料企业也成为了资本热衷的方向。
那么,今年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又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新年伊始,多项储能支持政策便紧锣密鼓出台。国家层面,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要求引导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地方层面,山西进一步明确独立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深圳积极引进储能相关企业,对作出特别产业贡献的企业予以奖励。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储能市场被持续看好。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已有超20个省区提出新能源配储要求,风光装机量增长,且配储比例、配储时长提升,预计2023年国内表前储能需求量同比增长126%,至27.9吉瓦时。
“随着政策框架体系的确立和成本的降低,今年储能市场发展会更加快速。”郑华进一步指出,企业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但暂时不会出现大规模洗牌,很多上市公司的储能布局还需要一定周期进行验证与释放,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质变。头部企业的技术与生态优势愈发明显,品种单一和没有稳固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会面临生存困难。同时,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赛道的多样性,也将给予布局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企业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