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四川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

2022-12-30 14:45:00 2022年能源思考12月刊   作者: 吴晓明  

知微见著,从区域新能源发展探究碳达峰碳中和

--吴晓明教授《四川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推荐

王能全

党的20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如何实现20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是我国能源行业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工作重点,也是我国能源知识界和研究人士未来相当长时间的研究方向和选题重点。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的时代。但是,从能源使用看,化石能源仍是人类社会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能源消费的性质并没有发展根本性的改变,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仍在维持着今天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在很早的时候,国际社会就认识到必须改变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获得通过,并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成为人类社会第一部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合作的基本框架,随后《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也陆续签署并生效,但时至今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仍然极低,远远没有到达国际社会期望的目标,以至于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在2022年7月11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状况报告》中称,尽管可再生能源再一次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可再生能源占世界最终能源消费比重仍然停滞不前,全球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并未发生。

除认识上的共识和相关国际公约的签署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希望借其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从世界范围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如预期,有其这一产业发展所需条件等一系列的外部原因,更有国际社会和知识界对其内在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多方面的学术原因。因此,如何从认知和知识的层面,总结实践,探索规律,用于指导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是知识界和学术界热门的研究领域。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当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超过四分之一,来源于我们一个国家。2021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比54.66%,超过半数以上,位居第一;更为严重的是,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加量中的37.64%是煤炭,是所有能源来源中增加最多的。正是因为能源消费高度依赖煤炭,使得我国成为全球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国家,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05.23亿吨,占世界的31.1%。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无论是原油、天然气还是煤炭,进口数量都排名世界第一,原油消费的近73%、天然气消费的近45%,都依赖国际市场。因此,面对我国如此的能源消费和对外依赖形势,如何大力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通过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的供给,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实践碳达峰碳中和并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既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是一个学术的话题。通过广泛的实践,我国新能源产业获得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并为在学术上总结并提炼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丰富的数据,反过来通过学术研究总结出来的产业发展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可以使我国新能源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在服务于我们自身的同时,更从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角度,为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贡献中国的经验、方案和智慧。

2021年4月,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就是以我国四川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对象进行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由八章构成,总字数约21万。本书从研究的概况与意义出发,简要描述了我国和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较为全面地介绍国际上有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包括以国家和地方能源政策发展规划为基调,匹配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凸显出地方特色;分阶段逐步制定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目标;开展制度创新,从激励、监管、行业发展和市场服务等维度着手,构建四 川省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构建产业资源协同竞争机制,优化新能源产业配置,强化行业协会的产业标准建设与监督作用,实现政府产业引导与公共建设作用;开展三位一体协同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创新,新能源企业专业化创新,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等;打造新能源投融资生态圈,聚焦中心做大中心产业圈,构建新能源特色小镇,完善新能源生态圈投融资机制。本书最后提出,要以制度创新为依据来保障四川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合作创新为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保持四川新能源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四川新能源产业的规模。

《四川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的作者吴晓明,是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MBA 教育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明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创新与发展、行业规制、能源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以及省科技厅软科学等各类科研与教改项目,包括《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路径重构与政策创新研究》、《四川省"十四五"时 期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石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作用机理与经验证据--以四川省实证研究为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四川省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路径重构与政策创新研究》、《四川省能源产业发展集群发展机理与政策创新研究》、《四川省石油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等,多次获得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一等奖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项。

认真研读《四川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一书,感触最深的,无论从学术研究或是政策建议的角度看,也是本书最独特的特点及价值,就是知微见著,以小见大,具体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我们知道,能源产业的研究和能源政策的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话题,知识界和学术界,往往非常乐意从世界或一个国家的层面,去讨论现状,发现问题,提出目标和政策建议,宏大之外,经常落入空泛,不是目标无法实现,就是政策建议根本落实不了。反观本书,从四川省一个特定区域的角度,去讨论新能源这个特定的话题,内容聚焦,细节丰富,目标和政策的针对性强,看似不够宏大的选题和讨论,却正是本书的价值这所在,它从一个非常微观的角度,填补了我国能源问题和能源政策研究的空白,使得这个宏大的话题充实并具有丰富的细节。

二是,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虽然是国家层面的宏伟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要有各行各业,尤其是每一个地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为基础,本书集中研究并讨论一个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就为我们从国家层面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区域研究和探究的基础。

三是,人类社会如何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如何让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这样的国际组织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再失望,只能有赖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顺利推进,只能有赖于每一个国家都兑现自己的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的承诺,所有这些,都必须借助微观的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推动每一个能源行业和每一个国家兑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本书聚焦的研究,以其中国的具体案例为范本,可资世界各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对于知识界和学术界来说,每年的10月初都是一个激动人心和令人期待的日子,因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就在这个时间公布。细致研究多年来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获奖成果,无一例外都是源于微观的领域,一个个都是微小的话题。因此,衷心希望我国的能源研究界,如同本书和本书作者吴晓明教授那样,多关注微观的能源话题,多研究能源行业微观的领域,借此总结出能源行业发展、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律,有助于20大报告提出的能源行业宏伟目标的实现。更希望石油工业出版社,能再多出一些能源领域微观话题的书籍,使得我国的能源问题研究学术成果更加细节,更加扎实。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四川 ,新能源产业 ,集群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