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核电
  • 中国真正的脊梁林俊德:他在生命的最后5小时,感动了整个中国

中国真正的脊梁林俊德:他在生命的最后5小时,感动了整个中国

2022-06-30 10:52:00 《光明日报》   作者: 袁希钢  

简介: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2012年5月31日,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因病与世长辞。林俊德院士的离世,意味着我国科研殿堂中又一颗明星的陨落,是全国科研界的一大损失。林院士一生为人低调,兢兢业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其非凡的身世经历更是难以被世人知晓。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林院士一夜之间爆红的,竟是他临终前几个小时的感人举动。

在当时对林俊德事迹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当中,都不约而同地附着一张在林老去世前5个小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74岁高龄的林俊德浑身插满针管,面戴氧气罩,拖着一张疲惫的身躯,颤抖着操作着眼前的笔记本电脑。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林老在临终前还要坚持做完?林老这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为新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01

学业有成,立志报国

1938年3月13日,林俊德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的一座小山村中出生。当时正值全国抗日救亡时期,举国动荡不安,福建省是沿海大省,自然也避不开日寇的荼毒。日军的枪炮无情,家世贫寒的林俊德一家只能蜷缩在战火中苦苦挣扎。

孩童时期的林俊德,看着自己的家人和乡亲父老,每天都屈服在日寇的威逼之下,不服从就挨打,掉头流血的场面更是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对侵略者恨之入骨的林俊德,从小就想着一定要去改变这个耻辱的局面,可是自己势单力薄,拿什么去拯救这些受苦受难的人呢。

在学校里当教员的父亲在一次晚饭中得知了林俊德的想法,很是欣慰。他摸了摸林俊德的头,对他说道,光靠拳头是无法击败刀枪的,必须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比别人强大。聪明的林俊德很快领悟了父亲的话,不久他就跟随着父亲进入学校学习。

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大肆推行奴性教育,只允许学校教导孩子怎么“效忠天皇”,不服从的学校就会被马上取缔。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又紧接着进入了3年的解放战争时期。因此林俊德一共辗转了多个学校才勉强念完了小学。

1949年,林俊德正式考入了初中。在初中时期,林俊德凭借着极强的学习天赋以及超乎常人的努力程度,让他的成绩稳稳地保持在学校头名,并甩开后面的人一大截。特别是林俊德的物理老师陈锦泽总是对他赞赏有加,很多知识他还没有讲,林俊德就在课前自己学会了,在课后还总是来向他请教一些比较高深的问题。在学校里显得星光熠熠的林俊德,每天都十分地忧愁苦恼。15岁时,林父就因过劳而病死,一家人本来就不富裕,现在失去了父亲这座大山,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林家距离学校有着20多公里,林俊德却一直每天坚持在中午和下午跑回家两趟。很多同学都以为他是为了节省饭钱,回家里去吃饭。谁知道林俊德根本吃不起午饭,他中午急匆匆赶回家只是为了能帮母亲分担一些农活,而且他总会哄骗自己的母亲在学校已经吃过午饭了。

纵使对学习有着浓烈的兴趣和欲望,迫于现实的无奈,林俊德在初中学业快结束时还是报考了中专学校,因为上中专学校可以快速为自己找到一份挣钱的工作。林俊德在报考志愿上填写完自己的决定之后,他的志愿信息就被送到了辅导员办公室。在场的教员无不为他感到惋惜,特别是陈锦泽,他在得知此事后马上就去找林俊德进行谈话。在谈话中,陈锦泽苦口婆心地对林俊德进行劝说,他认为以林俊德的天赋完全可以去接受高中教育,之后再考大学,到时他绝对可以为自己的家庭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在经济方面,他还为林俊德找到了当地政府资助,虽然不多,但至少足以让他读完中学。深思熟虑之后,林俊德撤回了之前的中专志愿填报,继续攻读高中学业。林母很清楚林俊德的能力,她让林俊德不要担心家里,专心致志去学习知识,学成后将来可以报效国家。

做出了正确选择的林俊德没有让家人和老师失望,顺利在1955年考上了浙江大学。热衷于物理学的他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机械系开启大学生涯的学习。大学的课程依旧没有难倒林俊德,他照旧是自己先学会课内的知识,然后自己去研究一些感兴趣的知识,并虚心地向老师请教。

在大学里的林俊德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平日里的生活却还是一样地苦涩。他的衣柜里只有一件母亲为他针织的旧布衣,裤子上也打满了补丁,甚至连袜子都没得穿。为此他还常常遭受到老师的误解,认为他衣衫不整,不尊重课堂。还好醉心于学习的林俊德早就学会了屏蔽这些无端的外界干扰,一意沉浸在知识海洋之中,他唯一不满足的就是一天的时间太短了,不足够自己进行学习。

1960年临近大学毕业时,林俊德的同学们不少都在为了工作的事情而发愁。而林俊德却直接被分配到了国防科委下属的研究所工作,足以见得他的成绩有多么地突出。

60年代正是我国发展军事力量的关键时期,为了给祖国输送人才,很多科研人才都被单位送去了军事机关单位进行学习深造。林俊德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机会,从小就想着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他开始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成就,为祖国的强国事业添砖加瓦。

02

挺进罗布泊,隐姓埋名52载

林俊德进行进修的单位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个学院是当时我国数一数二的国防科研教育单位,包含空军系、炮兵系、导弹系、原子弹系等等重要专业,由陈赓大将亲任校长。

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之后的林俊德,接受了十分系统的军事体系科研教育。擅长物理的他在很多方面学起来都很得心应手,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巨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拳脚。不出所料,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的林俊德成功地被国家给选中了。

在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毛主席心里就开始有了在我国发展核武器的想法和计划。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中首次就我国是否要发展核武器进行提问。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技术也不成熟,研究原子弹并不急在这一时。但清楚核武器威力的毛主席深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原子弹的危险。他提出我们也要搞我们自己的原子弹,目的不是为了去攻击别人,而是要防止别人来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有了原子弹,才有反击的能力。

时间回到1963年,这时林俊德要去做的事情就是“造原子弹”。国家“两弹一星”项目正式推进。为了避开西方列强的耳目,林俊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精英们一同挺进中国大西北的荒漠——罗布泊,开展“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当时初到罗布泊的林俊德并没有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波澜壮阔,迎接他的是物资匮乏,水源不足,食不果腹,天干物燥,以及日复一日的沙尘暴。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是“前无古人的”。这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文献可供参考,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房子可以从平地上搭建起来,因为我们知道房子长什么样子,可是原子弹要怎么凭空制造出来,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原子弹长什么样子。

其实在1958年苏联曾派专家来过我国援助我们建设核反应堆以及后续的制造原子弹计划,可在一年之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苏方单方面终止了合作,并撤走了专家。从那时起毛主席就放弃了寻求他人援助的想法,新中国的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

随着项目负责人聂荣臻元帅一声令下,来到罗布泊的各路人马都分配到了自己的任务,林俊德也被任命为小组组长进行冲击波压力自动记仪的研究制造。接受了任务的林俊德,以及小组成员既激动又苦恼,激动的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代表了国家对他们的期望和肯定。苦恼的是关于这个仪器的一切他们都一无所知,根本无从下手,可见任务难度空前的巨大。林俊德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开始带领组员在世界公开的各大资料中寻找关于冲击波压力自动记仪的蛛丝马迹,只要有一点点的数据和情报,他们都会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并实验。

不得不说,中国人智慧是难以想象的,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他们团队就将冲击波压力自动记仪成功地研制了出来,这对于“两弹一星”计划,特别是原子弹的研制是至关重要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正式在罗布泊的核武器试验场试爆成功,林俊德研究小组在原子弹爆炸后也成功在现场测量到了原子弹爆炸的现场数据。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研究出原子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为日后“两弹一星”工作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原子弹的成功试爆,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世界核武器装备国行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发展增加了一个有力的护盾。此后的52年间,林俊德一心扎根于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呕心沥血。

1993年,林俊德正式被授予少将军衔。94年归乡途中,他拒绝了部队为他提供的专列,选择乘坐普通乘客的硬座的车厢,在行程中他和大家有说有笑,丝毫没有一点将军架子。林俊德虽然人在大西北,可他依然心系家乡。在听闻家乡哪里有了灾情,出了事故时,他总会将他那微薄的薪水托人捐献回去,并且表达自己的关心的慰问。由于多年的奔劳,林俊德的身体不堪重负,在2012年被查出了患有肝管癌,并且已经到了晚期阶段。

03

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

林俊德一生中都在为工作鞠躬尽瘁,因为工作任务繁重,他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地躺下休息。没想到,最后允许他躺下的竟然是要命的癌症。

2012年5月31日,在林院士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他数次苦苦哀求家人和医生护士让他起来继续完成工作。家人们知道他的性子,同意了林俊德的要求。就这样,一个被病魔蚕食殆尽的74岁老人从病床上站了起来,打开笔记本电脑,完成着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项工作。

他强忍着病痛,艰难地操控着鼠标,对电脑里每一个重要的文件进行备份和批注。在工作时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女儿眼镜在哪里,他已经看不清电脑里的内容了。“已经戴着了,要不躺下歇歇吧!”林俊德没有发现自己一直戴着眼镜,只是由于病情的加剧,他的双眼才慢慢变得模糊。“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可能就起不来了。”这句话从林老的嘴里慢吞吞地说了出来,每一个字都刺激着在场所有人的内心,大家都在为林老的身体而心疼,同时也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

平时大家口口声声都在说要为国家的,党的,人民的事业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今天看到林老的所作所为,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几个小时后,林俊德的心脏在工作中完成了其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跳动,将最后一次心跳献给了祖国。

2018年,林俊德被中央军委以“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作为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既是全军的英雄模范,也是全国人民的英雄模范,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民英雄将会被我们永远铭记,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林俊德,核试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