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提出碳中和政策宣誓后的第一年。从改革开放到实现2060年碳中和伟大目标,2021年恰巧是从过去四十年向未来四十年迈进的关键时间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明确了目标。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未来经济和能源结构将面临全面转型和提高,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不仅事关抢占未来能源战略和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而且也是我国能否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能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见证了我国能源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煤炭行业在“十三五”期间能源保障作用更加稳固。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8.4亿吨,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占比达到77.6%以上,煤炭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此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约8.9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86%,煤炭产业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呈现良好势头。首先,石油储量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到420亿吨。2020年原油产量1.94亿吨,连续两年企稳回升。其次,天然气储产量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地质储量16.5万亿立方米。2020年天然气产量1860亿立方米,连续4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
最令人可喜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行业实现大发展,风电、光伏装机双双破2亿千瓦,并保持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9.34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7亿千瓦、风电装机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3亿千瓦,均稳居全球首位。
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因此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任务艰巨。
从“十四五”时期开始,随着外部环境问题对能源发展约束不断加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重中之重便是布局“十四五”。只有在“十四五”做好碳减排铺垫工作,才能保障中国在2030年前达峰,并使“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的曲线更为平滑。
长期来看,在未来40年内,能源转型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根本,无论是实现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可再生能源都将成为主力能源之一。因此在“碳中和”场景下谋划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路径,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将是一个长期任务。
从过去的政策实施进展来看,中国有能力通过强大的执行力完成每一次提出的目标。例如,2009年提出202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3年就实现了14亿立方米的增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也于2018年提前实现,下降力度达到45.8%,且2019年进一步下降至48.1%。
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在发展理念、生活方式、经济体系、能源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巨大转变。碳中和目标达成之日便是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成功之时,必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产生深刻影响。2021年,站在“十四五”的开端和“碳中和”蓝图的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