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泉能源"公众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个词。过去几年,从庙堂到江湖,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业界到学界,都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着、工作着,and工作着……可是,直到现在,要让我说清楚,什么是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还真的说不出一二三四。罪过。
但是,目睹今年3月份以来,沙特和俄罗斯这两个全球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大打"价格战",引发的全球石油市场剧烈动荡和油价暴跌;以及4月13日,经过艰难谈判后,沙特、俄罗斯、美国、墨西哥、巴西、加拿大等众多产油国初步达成的减产协议,企图拯救油价,收效甚微;再联想到过去半个世纪全球石油市场的供给侧变化:先是OPEC主导,接着是2016年12月之后"OPEC+"(维也纳联盟)冲出江湖,再接着是2020年4月,美国、墨西哥、巴西和加拿大等众多自由市场国家都加入了这个阵营,姑且称为"泛OPEC+"吧……
这一下子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OPEC、到"OPEC+"、再到"泛OPEC+",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什么呢?简直是一场堪称经典和生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戏啊!
首先,这场大戏是"供给侧"的。因为这场大戏没有"需求侧"什么事。与众多"泛OPEC+"产油国和出口国这些"嗷嗷的群狼"相比,东亚、西欧等传统油气消费主力国家,以及新兴的南亚印度等消费体,显得太沉默了,简直就是"沉默的羔羊"。这不禁让人感慨,在世界石油体系和全球石油市场里,还真是产油国和出口国"叫嚣"得厉害。无论是高油价时期还是当下的超低油价时刻,无论是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的状态,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特点,往往都是供给侧的那几个国家在唱主角,需求侧的那几个国家群体,包括东方某大国在内,似乎永远是配角,甚至连配角也算不上。
看看沙特,先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委内瑞拉共同发起成立了OPEC,此后数十年一直领导OPEC与一帮发达消费国和国际石油公司(外国投资者,或曰"西方垄断石油资本")斗智斗勇。委内瑞拉近十年是不行了、已经趴窝了,但沙特似乎越挫越勇、越斗越高明。近十年来,沙特更是成了OPEC的"超级盟主",玩弄OPEC于股掌之间。同时,还能带领OPEC一帮兄弟与俄罗斯这样的非OPEC同行达成 "维也纳联盟",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国人眼中,经常把沙特当作"笑料"和"谈资",什么宫廷政治,什么"80后王储",什么"极端主义",什么愚昧落后等等。殊不知,沙特在过去数十年的国际关系博弈和纵横捭阖中,成功赢得了超越其国家实力的"石油权力"。在国际关系体系格局中,沙特连二流国家都算不上,但其石油权力和影响力确实世界一流的。它是如何做到的,这才是东方某大国需要研究和反思的。
看看俄罗斯,作为全球油气市场供给侧的重要一方,国力虽然孱弱,但却将"石油天然气大棒"挥舞得风生水起、出神入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颜面尽失、欲哭无泪,在国际政治和国家经济上跌入谷底,但硬是在普京大帝等俄罗斯精英的领导下,打击乌克兰、棒喝格鲁吉亚、与沙特联手搞"OPEC+"、乃至现在与美沙搞"泛OPEC+",唱出了一台台好戏,也赢得了超越其国家实力的"油气权力"。其背后也许是沙俄、苏联、俄罗斯传承数百年的帝国风格和手段使然,尽管实力不怎么样,但吃饭的家伙犹在,工具箱中的"工具"甚多。
再看看美国,美国过去半个世纪压根就不算"供给侧"这一方,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但近十年来,硬是通过页岩革命和技术创新这条路,赢得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边通吃"的大好局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弱弱说一句,美国我们暂时学不来,是否可以学学沙特和俄罗斯?
其次,这场大戏是"结构性"的。说是"结构性",原因有三:一是玩家数量的变化,从原先的OPEC一个国家集团的14个国家(厄瓜多尔今年年初退出),到2016年12月以后"OPEC+"两个国家集团的22个国家,再到新近美国、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等市场化国家加入,形成一个"泛OPEC+"的三个国家集群,供给侧主要玩家的数量发生了变化,这是最大的结构性变化。要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OPEC、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发达群体的三方"联袂登场",与此前的单方主导或双方合作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玩家顺序的变化。过去数十年,沙特一直是供给侧的主力,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但美国自2018年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随着美国陆续在天然气和石油方面成为净出口国(美国已是天然气净出口国,预计在2025年前后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其在供给侧的影响和作用将同步提升。加上美国在全球安全、石油金融、科技创新等诸多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的优势,美国未来很可能会超越沙特和俄罗斯,在供给侧上发挥"主导"作用。说到底,沙特作为美国的盟友和跟班,很多时候还得为美国马首是瞻。
三是游戏规则的变化。全球石油市场供给侧的机制将由"维也纳联盟"向"三国演义"转变。相应地,游戏规则将变得复杂化。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这三个玩家,是美沙联合抗俄,是美俄联合抗沙,亦或是沙俄联合抗美(而3月份以来沙俄两国大打"价格战",其背后有共同打击美国页岩油生产企业的动机),可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策略。不过,三角关系常常是稳定的,美、俄、沙主导的全球油气市场供给侧预计将会比俄罗斯和沙特的"脆弱联盟"更稳固一些。
第三,这场大戏是对全球石油供需市场的"重大改革"。之所以是一场改革,预示着其影响和效用将是长期性的和革命性的。虽然是新冠疫情近期在全球大面积爆发和加剧,迫使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这三大"千万桶玩家"(三国的石油日产水平均在1000万桶以上,也即年产5亿吨)及各自阵营的大小产油国,临时聚到了一起商讨减产事宜,但是否也预示着美国、沙特、俄罗斯"千万桶俱乐部"的产生?该俱乐部的诞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欧等消费国而言,是好是坏?美沙俄三国会不会将油气供应上的"共通性"转化为左右国际油价的工具,以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更为可怕的是,会不会将这种"共通性"转化为国际政治工具,用于打压其战略对手?
"石油即政治"。美沙俄三个日产千万桶的国家,联合发起并将在今年五月份开始实施的减产行动,实际上是一场生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石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同时再次证明了全球石油市场上供给侧的活力度远远高于需求侧,供给侧是"嗷嗷的群狼",需求侧是"沉默的羔羊"。这种景象的对比相当强烈。
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续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需求侧不求变、不抱团取暖,其将会在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地位更加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