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200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首次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此后,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作为三大石油生产国,不时轮替世界第一的位置。2018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排名第三,石油产量为5.56亿吨。
目前,美国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但还是净进口国。与美国不同的是,由于国内石油消费量有限,俄罗斯是石油净出口国,2018年石油净出口量为4.17亿吨,排名沙特阿拉伯之后,世界第二。
2018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7250亿立方米,排名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但天然气出口量为2250亿立方米,世界第一。
能源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俄罗斯能源体系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5%,贡献了俄财政收入的约45%。相应的,能源也是俄罗斯内政外交的核心,能源强国则是俄罗斯的国家战略。
对内,俄罗斯今年起实施石油新税制,五年间逐步将原油出口税降为零,同时提高相同数额的石油开采税,对远离大型港口的炼油厂(包括西伯利亚地区等在内)提供税收减免,向高辛烷值汽油占总产量10%以上的炼油厂提供救济,2016年-2024年间向相关基础设施投资至少600亿卢布(约9.5亿美元)。俄罗斯希望通过税制改革保证石油开采方、出口方的收支平衡,为振兴俄罗斯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
对外,近年来通过支持沙特“减产保价”,联合伊朗等国成立天然气出口国论坛,俄罗斯不断在国际油气市场展示实力和话语权,但又保持了政策的灵活性。
比如,俄罗斯既支持沙特减产,又在油价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既推动新的天然气管线建设,又寻求与乌克兰改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俄罗斯实现其能源强国战略,也有利于国际油气市场稳定。
维稳国际油价,推动 “天然气欧佩克”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为稳定国际石油市场,从2016年初开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就在积极努力冻结自身的石油产量,并同俄罗斯为首的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讨论减产。
2017年1月1日的联合减产,是15年来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首次联合减产,24个石油生产国合计减产175.8万桶/日,约占石油总产量的2%。其中,俄罗斯承担的非欧佩克减产量最大,为30万桶/日。
2017年10月5日,沙特国王首次访问俄罗斯,萨勒曼国王表示,在油气问题上,沙特寻求同俄罗斯继续开展合作,以实现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2017年11月底,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与欧佩克发表“合作宣言”,承诺于2016年12月10日达成的减产合作继续有效,同意2018年全年继续减产,以支持欧佩克维持国际石油市场稳定的努力。
2018年12月7日,欧佩克-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以2018年10月产量为基础,2019年共同减少石油产量120万桶/日。
其中,非欧佩克减产40万桶,俄罗斯承诺的减产数量为22.8万桶/日,占非欧佩克减产数量的57%。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联合伊朗等国,积极推动成立类似于欧佩克那样的天然气生产国组织,谋求控制国际天然气市场和天然气价格。
2001年5月,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在德黑兰举行第一届部长级会议,11个天然气出口国派员参加,论坛正式成立。2007年1月,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提出要把天然气输出国论坛变成天然气卡特尔。普京则表示成立“天然气欧佩克”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
2008年12月23日,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莫斯科举行,普京出席会议并指出,廉价天然气时代即将终结,由于现有的气田资源逐渐枯竭,而未来具有利用前景的气田又远离消费中心,天然气勘探、开采和运输的费用无疑将上涨。在这次会议上,论坛制定了《章程》和《功能协议》两个重要文件,正式变成国际组织。
2013年7月,论坛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届首脑会议,发表联合宣言,提出坚持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联动机制,以长期合约稳定市场,同时加强全球范围内协作以确保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利益。
峰会上,俄罗斯坚持天然气市场的传统游戏规则,即按照“照付不议”原则与不同国家签订长期合同、与油品一揽子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及垄断干线管道输气能力。
目前,论坛有俄罗斯、伊朗等12个成员国以及伊拉克等5个观察员国。其中,12个成员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的约62%,管道天然气贸易占世界的约40%,液化天然气贸易占世界的约58%。
灵活多样的对外油气政策
页岩革命的成功让美国即将由能源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这是国际油气市场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为此,俄罗斯不断调整自己的油气政策,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更好地实现能源强国战略。
2017年初以来,俄罗斯支持并参与沙特“减产保价”行动,且两年间多赚了1200亿美元,但在具体行动中却与沙特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对抗是俄美两国的常态,但近年来在油价问题上却惊人的一致。2018年7月,与特朗普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会谈后,普京表示,俄罗斯将与美国共同监管世界油气市场,不希望看到油价过高。
此前,他还公开声称,油价一旦超过60美元,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一些问题,甚至对生产者也非常不利。
2019年6月6日下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面对自5月初以来跌跌不休的油价,普京表示,俄罗斯与欧佩克对于合适的油价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俄罗斯来说,60美元-65美元/桶的油价就是舒适的油价,因为俄罗斯预算是基于40美元/桶油价编制的。
6月10日,沙特与俄罗斯在莫斯科举行了第六次贸易、经济、科学和技术合作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普京将于今年10月访问沙特。
法利赫表示,现阶段俄罗斯没有决定是否延长减产协议,俄方内部就今年下半年应生产的原油数量有分歧,俄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反对延长减产协议,理由是美国可能借机挤占俄在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
目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2017年,欧盟天然气消费的35%来源于俄罗斯。2018年上半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达到创纪录的171亿立方英尺/日。
由于历史的原因,俄罗斯过去输往欧洲天然气的80%需通过乌克兰,乌克兰消费的天然气中约250亿方需从俄罗斯进口。
近年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关系每况愈下,从持续的有关天然气价格、过境问题,发展到克里米亚归属,最终演变为乌克兰东部的局部战争。为此,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建设绕开乌克兰的天然气管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给自己招致一系列麻烦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北溪-2号”,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五家欧洲公司合作建设的跨地区天然气管道输送项目,通过波罗的海,绕开乌克兰,直接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往德国和欧盟国家,年输气量为550亿方,总投资95亿欧元。俄方宣称,“北溪-2号”投入使用后,欧盟进口的俄气成本将下降13%,每年可能为欧盟节省约80亿欧元。
“北溪-2号”项目的实施,首先招致了美国的激烈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德国甚至整个欧盟,都将因这个管道项目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俘虏”,带来欧盟天然气供应安全问题,美国多次表示要制裁参与“北溪-2号”项目的欧洲公司。
欧盟内部对于“北溪-2号”项目也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德国在内的一派认为,“北溪-2号”可以增加欧盟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但更多的欧盟东欧成员国、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等,则猛烈抨击,欧盟为此通过了“天然气法令”,试图将管道置于欧盟的监管框架之下。
面对“北溪-2号”建设面临的困境,俄罗斯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政策,其中软化对乌克兰的态度最有代表性。2019年6月13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与欧洲委员会能源联盟副主席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后表示,俄准备在现行条件下延长经由乌克兰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的运输合同,并恢复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价格下调25%。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当年俄罗斯GDP 2597.1亿美元,人均GDP 1771.59美元。2018年,俄罗斯GDP约为1.64万亿美元,人均1.12万美元。今天看来,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普京兑现这一承诺主要的、似乎也是唯一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