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李鹏回忆录(1928-1983)》

2019-09-23 15:01:21 2019年能源思考7月刊

电网运行的规律

--节选自《李鹏回忆录(1928-1983)》

在三年困难时期,我除了继续了解水电生产建设外,还可是接触火电、供电、农村用电和电网管理工作。东北地区当时虽然缺煤缺电,但是较好地保持了电网的平衡,保证了频率稳定,没有发生过大的电网事故。对我个人来讲,收获也不小,积累了不少管理电网的经验。

我认为,电网本身就有很多优越性,把很多电厂联结到一起,同频率运行,极大地增加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程度。通过统一调度,也有利于解决电网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平衡。我总结,电网管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不平衡。

第一个是发电和用电之间的不平衡,实质上就是缺电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提倡计划用电。我们当时分配用电指标到各地市,由各地市分配到用户。这项工作一般由各地的经济管理部门执行,由各电力局具体操作。和现在提倡的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思是一样的。

第二个不平衡是日用电峰谷差的矛盾。电力是不能储存的。用户的用电有一定规律,在每个时刻发供电不都一样,有时间的差别,一般不是一条直线。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晚上照明时也有一个高峰。其余时间,特别是后半夜以后用电就比较少。因此出现了日发用电的不平衡。解决的办法是减少峰谷差,峰谷错开。缺电时,把一些可以在后半夜工作的企业改到后半夜上班,让一些用电量大的如钢铁、制铝企业在后半夜增加工作量,就可以平衡日用电的高峰和低谷。

第三个不平衡是在一年之内也有用电的高峰和低谷。当时中国照明用电所占比重较大,东北地区冬季采暖的用电负荷比较大,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夏季最热的季节用电反而减少。当然这个规律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已经有了比较大的不同了。解决季节性峰谷差的办法是,入冬前多准备煤炭,冬季多发火电,夏季来水量比较大,多发水电,增加效益。

第四个不平衡是水电的季节性。有的水电站没有调节水库,或调节水库很小,到了冬季缺水,发电量就减少了。这个时候需要通过发火电或减少用电解决。因此水电和火电在一个电网里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如水电的比重过大,依然会出现冬季缺电,夏季的电用不了的情况。东北电网,大体上有1/3是水电,一个是丰满,一个是水丰,加上其他的水电,装机容量总体在100万千瓦以上,两个水库都有调节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季节性水电。第五个不平衡就是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造成缺电。发电设备、送变电设备运行到一定时候需要进行检修,否则设备就容易发生故障,进而出现事故。检修要减少发电量,因此检修必须按计划进行。比如火电机组一般两年一次大修,一年两次小修,水电也是如此。另外,送电线路检修时,通过该送电线路供电的用户要停电。这样,各个电业局要事先发出检修公告,通知用户,什么区域将在什么时间停电,当然检修也要尽量压缩停电时间。

第六个不平衡是发生事故时的缺电,这是比较危险的。电网要求频率统一,都是50赫兹,按正弦曲线运动。每一个周波之间要通过两个零点和两个高峰,在微观上来看,以这样一种规律运行。因此当频率下降的时候,就可能造成低频率运行,会对发电厂本身设备有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用户的电动机或照明用电。解决的办法有几个,前面讲的几种办法,都是有计划的,这里讲的是对突然发生事故的应对,比如打雷、下雨,或发生瞬间故障的情况。遇到这种事故时,一是可以利用水电快速启动的特点,立即启动水电作为补充。水电从开机到满负荷一般只需要1分钟。另外的办法就是靠自动化装置,切除部分用电负荷,达到整个电网用电的平衡,把发生的事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使损失降到最小。比如说,低频保护装置,在频率下降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把有些次要的、可以停电而不影响生产的设备,甚至用户的照明用电切除掉。一般会安排一个切除的顺序,比如说,在从50赫兹降到49赫兹时切除哪几条线路,到48.5赫兹时再切除哪些线路。如果用这些自动装置还不能保持电网的平衡,就由各地的电力调度值班人员手动切除各地的电力负荷。这当然会给生产带来些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但总比频率失控,发生大面积停电要好得多。这也就是"牺牲局部,保存整体"的调度原则。

这些原则,随着经济结构、耗电比例、负荷性质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电网规模的扩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六个矛盾是电网运行的普遍规律,是一定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以上是我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克服这六个矛盾的总结。

我在东北电网工作快满4年的时候,"四清"运动已经在有些地方开始了。东北电管局党组决定到阜新发电厂开展"四清"运动,我是"四清"工作队员之一。去阜新前,我用了一点时间总结电网运行的规律,研究如何解决电网运行的矛盾,保证电网的优越性。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