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改革开放:石油工业上游发展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石油工业上游发展回顾和展望

2019-03-25 14:17:38 2019年能源思考1月刊   作者: 张 抗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石油产量超过2×108t,年产量的上升和进口量的增加一起支撑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构成的优化,中国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和生产大国。石油生产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石油勘探开发的第二次战略展开,扭转了90%的产量来自东部的局面,西北和海上产量大幅提高。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变了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状态,组成了几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公司,一批民营油气公司涌现并快速成长。面对未来,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我国原油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剩余可采储量逐渐下降,而油价下跌、投资不足不过是叠加在其上的第二位原因。为了产量的稳定和增加,除了在老油区进行增储上产的战术性接替外,急需开展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性开拓,为此,需要给予必要的投资投入。建议设立战略性开拓专用基金,并进行与这种探索性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尤其是要深化油气工业体制改革,为油气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石油工业上游 产量 剩余可采储量 战术接替 战略接替 专用基金

1 伟大的成就

1.1 石油产量的上升

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摆脱了此前"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开拓了的新阶段,在1978年产量跃上了1×108t的台阶。进而实施的号称改革中"工业第一包"的产量1×108t大包干,使其成为工业战线上改革的排头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1]。原油产量摆脱了1978~1983年间在1×108t上下的徘徊,于1984年达到了11460×104t,继而实现了产量的稳步攀升。2015年原油产量达到19958×104t,同年凝析油产量370×104t,从而使石油产量超过了2×108t(20328×104t)。国产石油年产量的上升和进口量的增加一起支撑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构成的优化,中国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和生产大国。

1.2 石油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建成了东部石油工业基地,并在西北和海域有重大油气新发现,从而彻底改变了石油生产的格局,完成了石油史上所称的第一轮战略展开。当时东部产量约占全国的90%。但这种局面显然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促使石油工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在上世纪后期逐渐形成"东部挖潜、发展西北、开拓海上、油气并举、走向国外"的战略方针。随之,石油勘探开发进行了第二轮战略展开[2]。经过艰苦的努力,到2017年东部、西北、海上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占全国的39.9%、37.5%和20.2%,原油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9%、13.4%和11.7%,作为主产区的东部基本上与其两翼(西北和海域)"平分秋色"。特别应指出的是,它们开拓的成功使找油的思路大开(如可从陆相新地层向海相老地层发展),也为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使中国石油展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1.3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石油产业链的各组成部分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桎梏中,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生产效率低下。改革的第一批措施就是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三大石油公司,可以进行上下游、国内外的全产业链经营运作,开始朝市场化运营迈进。它们分別完成上市成为股份制企业,进而可与世界著名跨国石油公司"论伯仲、争名次",逐步进入全球大石油公司的前50名、甚至前10名。此外,一些原国营非油企业完成了向油企的转型(如振华石油公司),一批民营油气公司涌现并快速成长。开放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了外资走进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这对我国陆上、特别是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发挥了重大作用。与之相应,中国石油公司群体开始走出国门,参与从勘探开发到管线炼厂、从投资到服务承包的各种项目,在世界石油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国成为油气生产和消费大国相结合,使之成为油气4G(油气4强:美国、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之一,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权重大幅度提升[3]。

2 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引导深化改革,促进生产持续发展

2.1 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下降导致产量下降

在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长期以探明地质储量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指标去考核业绩,在对外公报上也多以此指标为主。报纸头版上曾报道"探明储量十余年平均在10亿吨以上"。这使很多人产生误解:新增储量在年产量的5倍以上,中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应无后顾之忧。而事实上,地质储量仅指已探明的地下蕴藏量,真正决定生产的是其可采储量,特别是剩余可采储量。打个比方说,剩余可采储量才真正相当于工厂今后维持和扩大生产所需的可流动现金。我们必须注意到,国际上涉及油气的各种报告图表上所列出的储量(resources)也仅指剩余可采储量,并不需要加什么"前缀"[4]。

近年来原油剩余可采储量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2006~2014年从200069×104t上升到251988×104t,年增率为2.9%;其后缓慢下降,到2017年为246587×104t,年增率为-0.7%,2017年仅大致与2012年相当。如果仅看新增可采储量的变化,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12年在新增地质储量15.2×108t的基础上,新增可采储量为2.3×108t;2012年以后,年增值呈明显下降趋势,2017年在新增地质储量8.8×108t的基础上,新增可采储量仅1.2×108t(见图1)。新增剩余可采储量的年增量越来越低,导致新增可采储量"入不敷出(低于产量)"。业内常称之为储量补充系数小于1,最终使产量由小幅上升到出现拐点而转降。从原油产量看,本世纪前9年间的平均年增量为350×104t,平均年增率为2.0%;2010~2015年间发展速度有所降低,期间平均年增量、平均年增率分别约为204×104t和1.1%;2016年原油产量转为下降,2017年仅为17793×104t,两年间平均年增量、平均年增率分别约为-1083×104t和-5.6%,应该说这个下降幅度是相当大的。2018年前9个月国际油价己大幅上升,布伦特月均油价已从65美元/桶升至75美元/桶升。据能源月报数据,我国同期原油产量却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比减少2.4%。

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油气储量系列中的一个特点:累计探明的地质和经济可采储量中均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两类,且长期以来未开发量及其占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5]。2017年累计探明的地质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中未开发量分别为91.85×108t和11.63×108t,分别占其总量的23.9%和12.7%(见表1)。需知此前经历了较长的高油价期,2011~2014年的年均油价均达到100美元/bbl左右。在如此高油价期尚不能投入开发,说明其"经济可采储量"值实际上偏高,有相当部分实为非经济可采。由此推论,在储量表上列出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也有12.7%左右的虚夸部分。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业内人士把储量表中与之相关的数字(如采收率、储产比等)特称为"表观值",以示认为其与实际值间有一定的差别。如此,再考虑到前述的储量补充系数低于1早已出现,那么实际上出现经济可采储量下降的年份应该比2015年大为提前。

由此看来,我国原油产量下降的主要起因是长期以来可供经济开发的储量逐渐下降,而以年度计2015年才明显出现的(年均)油价下跌、投资不足等不过是叠加在其上的第二位原因,只是使其下降的幅度有所加大而已。显然,不扭转我国原油剩余可采储量(或新增有效经济可采储量)的下降趋势,就难以使产量转而上升并持续增长。

2.2 原油产量的稳定和增加急需开展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性开拓

进一步分析原油产量变化的区域构成可以给人更深刻的认识。全国产量下降的拐点出现在2015年,而在产量占全国主要地位的东部这一拐点出现得更早。2001~2010年间已出现-1.18%的年增率,2010~2015年间和2015~2017年间东部产量年增率分别为-1.20%和-6.84%。西北和海域2015~2017年间与2010~2015年间相比,产量的平均年增量和年增率已明显下降。致使2015~2017年间全国产量猛烈下降,平均年下降1083×104t,年增率也降低至-5.6%(见表2)。

 

众所周知,产量增速降低、进口依存度增大,给石油上游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使其增储上产的力度不断增大。而油价下跌带来的明显的经营亏损又更加激发了强烈的危机感,各油田在稳产增效上用尽了全力。主要表现在:①老油田区内继续勘探,在老产层上、下不断打开新的产油层系,在现有储量区外扩面积,发现新的油田。努力降低成本、降低有效经济可采的门槛,使可采储量及储量动用率增大。②挖掘开发潜力,千方百计提高油气储量的采收率[6]。以松辽盆地主力油田喇萨杏为例,2017年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已达86.8%,综合含水率达94.2%~96.4%,仍能保持2602×104t的原油年产量,创造出陆相油田开发的世界领先水平。业内把上述增储上产措施称之为油田生产的战术(性)接替,它贯彻于油田开发的始终并大为延长了油田的生命周期[7]。

当增产措施提高的产量高于或等于油田本身的自然递减时,其产量还可保持相对稳定,可称为处于其生命的壮年阶段前期。但当自然递减率不断加大,而措施增产和新建产能不能弥补下降的产量时,就进入其壮年阶段后期。我们看到,在上世纪末东部各产区的主力油田已分批进入壮年阶段后期。西北和海上的主力油田本身自然递减率就较大,加上开发强度大,于2015年前后也开始分批进入产量总体递减阶段(见表2)。这时,从全国原油生产来看也就进入了新阶段。

为了油气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产的战略(性)接替(见图2),这就是向新区新领域的开拓,即向现在还未发现或仅有少量发现的地区和层系投入勘探的实物工作量,以求发现新的油气田群。显然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曲折艰苦的探索,可能需要数年、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在本世纪初第二轮战略展开已基本完成、东部老油区产量已开始下降时,一批石油地质专家集体上书最高领导,促使开展了第三轮战略展开的战略选区专题性工作。鉴于全国油气生产的重任已压在几个国营大公司身上,这项长期没有直接盈利的工作由国家出资,委托国土资源部新组成的石油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织全国产学研相结合的力量进行,十余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比较现实的开拓指向。

说明:原图源于《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引自参考文献[12];图中新探明(油田)绝大部分位于新区新领域,致密油主要指页岩油和致密砂岩油,因而可视为主要属于战略接替范畴

作为新领域的有:①贯彻常规、非常规油气并举的方针,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目前致密(砂岩)油气已取得较大进展,煤层气、页岩气仅在局部地区建成了气田,全国范围内的多种非常规油气还需要进行普查和重点区的突破[8]。②面对已发现的油气田多位于浅层至中、深层的情况,油气勘探需向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超深层(>4500m)开拓,主要目标将转向前新生界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层系。作为新区的主要有:①海域,特别是南黄海及其以南的前新生代海相层系。其向南(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地层加厚、相应的生烃层系加多加厚并已见到油气显示。可作为借鉴的是,海相中生界是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9]。②西藏高原的中生界海相层系和新生界陆相层系。早在上世纪后期,该区的油气远景就已经被肯定,并在伦坡拉盆地新生界陆相地层中钻获油流。新一轮工作中勘探扩展到羌塘盆地,并进行了重点地区的地震和钻井,充分肯定了改造型中生界海相坳陷盆地和裂谷型新生界陆相断陷盆地两大领域的油气潜力[10]。③中国北部从天山以北经内蒙古到东北(包括松辽盆地深部和周围)的上古生界。该东西向地带曾被认为是"造山带"、找油气禁区,然而越来越多的地层学研究发现其内部相当多的上古生界主要为海相且未经受区域变质,应存在晚古生代相对稳定的块状地质体,已发现较好的生烃层系、大量油气显示。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北部的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和沉积岩中发现了一系列油田,从而验证了整个东西横贯亚洲中部的构造带(甚至也包括作为小地块的柴达木盆地深部)上古生界存在由裂谷断陷到坳陷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呈现出较好的含油气远景[11]。

显然,这些油气新区新领域既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也存在相当大的勘探难度。

3 石油的稳产/增产需要多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3.1 强化战术接替、更加着力于战略接替

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目前石油上游已出现的严峻局面,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的下降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先出现的剩余可采储量下降,近年油价下跌又叠加在其上使其降势加大。而未来近中期的以不变美元价计的国际原油年均价将围绕65美元/bbl波动,这也迫使我们必须立足较低油价来考虑产量的未来态势[13]。显然,不理清导致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就不能扭转始于上游源头、影响整个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更难以实现石油年产量再次超过2×108t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强化在老油田(区)的战术接替,尽量減缓其降势,但更重要的是以更大的力量继续进行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接替。

3.2 为战略接替提供资金和合适的监管

强化战术和战略接替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在深化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在前人没找到或认为找不到油的地方发现新的油藏、油田;二是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实施实物工作量来深入揭露地下情况。在后者中,直接投入油田生产和战术接替的资金比较容易解决,在渡过特低油价直接危及生存的时期后,各生产单位都会尽可能保障这方面的资金要求,努力增加老油区(或称为勘探成熟区)有效经济可采储量和产量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困难的是进行战略接替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在目前体制下,各石油公司(特别是其各地的分公司)首先关注的是要求按年度考核的经济效益,很难对短期内无法见效益的工作投入资金。即便是各石油总公司可以为此拿出少量资金,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受其不断减少的矿权区块限制,难以放开手脚去探索。

从我国实际出发,战略性开拓的投资主要可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国家直接投入,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投资额明显不足。回顾我国建国初期把油气普查勘探工作列入基本建设范畴(因而无须计核其当前的经济效益),由当时的地质部负责管理和实施;本世纪初由国家出资,委托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性单位组织实施全国产学研部门都参与的油气战略选区研究,这些都可作为借鉴。但目前由财政部直接拨款和监管的做法,对这类具有强烈探索性和实施灵活性的工作却带来许多制度约束所产生的弊病,实施部门往往有被迫削足适履之感。二是设立战略性开拓专用基金并由其负责相应的监管,这在许多国家也有成功的经验。基金的来源可以相当广泛,可以从与油气有关各实体(首先是各国营大石油公司)的利润或税收中依法按一定比例提取,也可以从国家预算中向基金直接划拨,当然也可以灵活地向社会筹集。如此可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监管。

3.3 深化油气工业体制改革

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是唯一的出路,千难万难,不深化改革会更难[14]。深化改革带来的合适的体制、政策是发展的动力,反之则是强大的阻力。可以说,油气上游发展相对迟滞、开拓创新思路不够活跃、融资渠道不够暢通导致资金缺乏、效率低下成本高企、过大的职工数量[15]和沉重的债务负担……等等目前困扰我们的难题,其产生的深层原因都在于我们在体制改革和市场化道路上前进的步伐相对迟缓。40年前勇做工业战线改革排头兵的"1亿吨大包干"的壮举启发我们要敢于创新,要跟上全国深化改革的步伐。几代石油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期待着系统改革方案的诞生、实施,期待着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促进新一轮油气生产战术和战略接替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吕建中.一亿吨原油包于的历史选择及启示[N].中国石油报,2018年11月30日.

[2]张抗,周总瑛,周庆凡.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M].北京:地质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1-777.[3]张抗.油气四大国(G4)的地位和影响分析[J].中外能源,2016,21(12):1-18.

[4]张抗.油气资源量-储量-产量系列词语辨析及其他[J].石油科技论坛,2015,34(3):61-67.

[5]张抗,门相勇.中国未开发石油储量分析和对策[J].中国石油勘探,2014,19(5):23-31.

[6]张抗,杨国丰,焦杨.低油价以来降本缩效对创新改革的启示[J].石油科技论坛,2017,36(2):41-48.

[7]张抗.油气田的生命周期和战术战略接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289.

[8]張抗.从页岩气革命看中国资源勘探的战略方向[J].地质与资源,2013,22(4):259-263.

[9]张抗,張立勤.我国和东南亚海域石油形势和新领域开拓方向[J].中外能源,2017,22(11):15-18.

[10]张抗.中国油气产区战略接替形势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5):513-523.

[11]张抗.中亚陆间区南带上古生界构造和油气远景[J].地质通报,2018,37(1):1-6.

[12]周问雪.提升能源供给品质响应消费动能转換[N].中国石油报,2018年9月25日.

[13]张抗,白振瑞.低油价新观察[J].国际石油经济,2016,34(8):41-52.

[14]张抗.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途径[J].中外能源,2014,19(12):1-8.

[15]张抗.中国与欧洲大型石油公司职工人数对比分析及其启示[J].中外能源,2014,19(9):1-8.

Reform and Opening-up: Review and Prospect of Upstream Development of Oil IndustryZHANG Kang1, LIU En-ran2(1 S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3;2 Center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83)Abstract: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upstream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il production exceeds 200 million tons. Rising annual output and increasing imports together suppor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mposition.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oil consumer and producer in the world.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attern of petroleum production, and the seco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realized. The output of the northwest and the sea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which reversed the situation that 90% of the output came from the east.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which has changed the state of sepa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It has formed several large oil companies which integrat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 number of private oil and gas companies emerged and grew rapidly. Facing the future, we must als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realistically, guide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The decline of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crude oil has led to a decline in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tabilize and increase crude oil production, besides the tactical succession of increasing reserves and increasing production in old oil areas,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 new areas and  in new flieds. For this reason, the necessary investment was needed. It is suggested that special investment funds be established and mana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exploratory work.  In particular, we should deepen reform to provide new impetus for oil and gas development.Key word:Upstream Oil Industry  Reform and Opening-up  Reserves  Production  Tactical Replacement of Production  Strategic Replacement of Production  Investment funds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石油工业